李莉 朱文達 李林 李金泉



摘要:分析10%乙羧氟草醚EC對大豆田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和最佳使用劑量,對其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10%乙羧氟草醚EC 300~1 200 mL/hm2處理,藥后40 d對大豆田闊葉雜草的株防效達91.49%~99.87%,鮮重防效達95.65%~99.94%,可較好地控制大豆田野莧菜、馬齒莧的為害,在雜草3~5葉期使用,用量以600~900 mL/hm2為宜。
關鍵詞:10%乙羧氟草醚EC;大豆;闊葉雜草;防除效果
中圖分類號:S565.1;S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07-0065-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7.015
Studies on Broadleaf Weed Control Effects of Fluoroglycofen-ethyl
10%EC in Soybean Fileds
LI Lia,ZHU Wen-dab,LI Linb,LI Jin-quanc
(a.Institute of Food Crops,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bei Coarse Cereal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b.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Soil and Fertilizer;c.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fluoroglycofen-ethyl 10%EC against broadleaf weeds in the soybean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91.49%~99.87% at 40 days after post-emergence treatment with fluoroglycofen-ethyl 10%EC at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300~1 200 mL/hm2 in the soybean field,and 95.65%~99.94% (based on weed plant fresh weight) at 40 days after treatment. Fluoroglycofen-ethyl 10%EC had relatively good effect to broadleaf weeds in soybean fields and when it was applied during 3~5 leaf stage,the chemical worked well in controlling the weeds of Amaranthus spinosus L. and Portulaca oleracea L., the suitable dosage was 600~900 mL/hm2.
Key words: fluoroglycofen-ethyl 10%EC; soybean; broadleaf weeds; control efficacy
湖北夏大豆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初(油菜、小麥收獲后)適時播種,此時正值高溫多雨季節,有利于雜草的發生和生長,若不及時防除會與大豆爭肥、爭水、爭光,影響其生長發育,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1-3]。雜草控制是生產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由于勞動力緊缺,化學除草已經成為豆田除草的主要手段,它改變了人工除草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的狀況,在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減輕勞動強度等方面起到了較大的作用,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諸多優越性,已成為最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之一,在未來農業生產中仍將占據重要地位[4-6]。
除草劑的應用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不可否認,隨著除草劑的使用日趨普及和常規,除草劑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要取得理想的除草效果就必須選用適當的除草劑與施藥方法[7,8]。乙羧氟草醚(Fluoroglycofen-ethyl)作為新型高效苗后除草劑,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活性高、作用速度快、不影響下茬作物、應用范圍廣等特點,適用于小麥、大麥、花生、大豆和稻田闊葉雜草的防除[9-13]。
研究表明,大豆對不同類型的除草劑有不同反應,有的除草劑噴施以后會對大豆生長產生一定傷害。為探討10%乙羧氟草醚EC在生產中的合理應用,于2006年在大豆田進行了小區試驗,研究了該藥劑對大豆田闊葉雜草防除效果、最佳用量、對大豆的安全性以及雜草防除與大豆產量的關系,以期為該藥劑的科學使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應用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藥劑:10%乙羧氟草醚EC(山東眾利有限公司生產),10%乙羧氟草醚EC(江蘇長青有限公司生產)為對照藥劑。
防除對象:野莧菜(Amaranthus spinosus L.)、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
大豆品種:猴子毛。
主要儀器:MATABI型噴霧器。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南湖農場進行。試驗地平坦,肥力均勻。土壤類型為黏壤土,pH為6.7、有機質含量1.8%左右。整地前每公頃施三元復合肥375 kg做基肥,4~5葉期追施尿素75 kg/hm2,試驗地主要闊葉雜草種類有野莧菜、馬齒莧等,雜草分布較均勻。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10%乙羧氟草醚EC4個劑量,如表1所示,共6個處理,4次重復,共計24個小區,每小區20 m2,隨機區組排列。試驗期間僅施藥一次,于2006年7月18日施藥,施藥時闊葉雜草2~8葉期,均勻噴霧,按各處理用藥量兌水600 kg/hm2,順序為先清水對照,再10%乙羧氟草醚EC(對照),再10%乙羧氟草醚EC由低濃度至高濃度噴施,在不同處理之間進行更換時先對噴霧器進行清洗。施藥當日的天氣情況為晴,偏南風1~2級,氣溫25.8~34.4 ℃,相對濕度56%,各小區整個生育期內施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均相同。
1.4 調查與統計分析
安全性觀察:藥后3、5、7、15 d目測各藥劑處理對大豆的安全性,觀察大豆的生長發育狀況,記錄是否有藥害、藥害程度、恢復情況等。
防效調查:共調查4次,分別在施藥后20、30、40 d調查各處理雜草的株防效,施藥后40 d加測雜草鮮重防效,并于收獲期測定各小區產量。
調查方法:依據GB/T 17980.47-2000標準,每小區取有代表性的4個點,每點0.25 m2,即每區共取1 m2,分別記載雜草株數和鮮重。
藥效計算方法:依據GB/T 17980.47-2000標準,藥效的計算方法按照以下公式:
株防效=(對照區株數-處理區株數)/對照區株數×100%
鮮重防效=(對照區鮮重-處理區鮮重)/對照區鮮重×100%
統計分析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使用SAS統計分析軟件的Duncan′s方法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施藥后20 d大豆田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
施藥后20 d大豆田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表2)可知,各藥劑處理對野莧菜和馬齒莧的防效達90%以上,均與清水對照的防效達極顯著差異(P<0.01),2種闊葉雜草中野莧菜對10%乙羧氟草醚EC更敏感。對比各藥劑處理可知,10%乙羧氟草醚EC 300 mL/hm2處理的防效與10%乙羧氟草醚EC 1 200 mL/hm2處理的防效差異極顯著(P<0.01),與10%乙羧氟草醚EC 900 mL/hm2處理的防效差異顯著(P<0.05)。對照藥劑處理對馬齒莧的防效和綜合防效與10%乙羧氟草醚EC 1 200 mL/hm2處理的防效有顯著差異(P<0.05)。
2.2 施藥后30 d大豆田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
根據藥后30 d株防效調查結果(表3)表明,10%乙羧氟草醚EC對大豆田一年生闊葉雜草有較好的防除效果,施藥量在300~1 200 mL/hm2時,對野莧菜、馬齒莧等闊葉雜草的防控效果隨用藥量增加而提高。其中10%乙羧氟草醚EC 1 200 mL/hm2處理對野莧菜的防效達100%,與10%乙羧氟草醚EC 600 mL/hm2處理的防效差異顯著(P<0.05),與10%乙羧氟草醚EC 300 mL/hm2處理和對照藥劑處理的防效差異極顯著(P<0.01)。10%乙羧氟草醚EC 1 200 mL/hm2處理對馬齒莧的防效與10%乙羧氟草醚EC 300 mL/hm2處理的防效差異極顯著(P<0.01),與對照藥劑處理的防效差異極顯著(P<0.01)。10%乙羧氟草醚EC 1 200 mL/hm2和900 mL/hm2處理對闊葉雜草的綜合防效分別為99.68%和98.09%,與其他藥劑處理的防效差異極顯著(P<0.01)。各藥劑處理均與清水對照處理的防效均達極顯著差異(P<0.01)。
2.3 施藥后40 d大豆田闊葉雜草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
由表4可知,施藥后40 d,10%乙羧氟草醚EC 300、600、900、1 200 mL/hm2對野莧菜的株防效依次為91.75%、96.25%、98.93%、100.00%,對馬齒莧的株防效依次為90.53%、95.16%、98.60%、99.73%。經方差分析,對照藥劑對野莧菜的株防效為96.63%,對馬齒莧的株防效為94.06%,與試驗藥劑10%乙羧氟草醚EC 1 200 mL/hm2的株防效有顯著差異(P<0.05)。分析各藥劑處理對大豆田闊葉雜草的綜合防效可知,對照藥劑的綜合防效為95.77%,與試驗藥劑10%乙羧氟草醚EC 600 mL/hm2的綜合防效基本相當(95.99%),與10%乙羧氟草醚EC 300、900、1 200 mL/hm2的綜合防效有極顯著差異(P<0.01)。
施藥后40 d加測了雜草鮮重防效,分析(表5)可知,各藥劑處理的鮮重防效與株防效的趨勢基本一致,對大豆田一年生闊葉雜草如野莧菜和馬齒莧的鮮重防效隨用藥量的增加防控效果升高。經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比較,10%乙羧氟草醚EC 300 mL/hm2對野莧菜的鮮重防效為92.64%,與10%乙羧氟草醚EC 900、1 200 mL/hm2的鮮重防效有極顯著差異(P<0.01),與10%乙羧氟草醚EC 600 mL/hm2和對照藥劑的鮮重防效有顯著差異(P<0.05)。10%乙羧氟草醚EC 300 mL/hm2對馬齒莧的鮮重防效為91.79%,與10%乙羧氟草醚EC 900、1 200 mL/hm2的鮮重防效有極顯著差異(P<0.01),與10%乙羧氟草醚EC 600 mL/hm2和對照藥劑的鮮重防效差異不顯著。
2.4 防除雜草對大豆產量的影響
大豆成熟后測產結果 (表6)表明,10%乙羧氟草醚EC 300、600、900、1 200 mL/hm2處理大豆產量依次為2 012.7、2 085.6、2 144.4、2 155.2 kg/hm2,較清水對照區分別增產15.22%、19.35%、22.79%、23.51%,增產幅度顯著。對照藥劑處理的大豆產量為2 068.05 kg/hm2,較清水對照增產18.31%,與試驗藥劑10%乙羧氟草醚EC 600 mL/hm2的產量相當。
2.5 施藥對大豆生長的安全性影響
觀察藥后大豆地上部分的生長情況可知,各藥劑處理區大豆的葉形、葉色、株高、分枝、生長點等植株外部形態未見任何異常,與清水對照處理區大豆長勢基本一致,無矮化、白化、畸形苗等藥害現象發生。說明在正常氣象條件下,在供試劑量下,10%乙羧氟草醚EC莖葉噴霧防除大豆田一年生闊葉雜草對大豆生長安全。
3 結論與討論
除草劑在某一用量下對一些植物敏感,而對另外一些植物安全,這種重要特性關系到殺滅雜草和保護農作物兩個方面,只有根據這種選擇性選用適當的除草劑與施藥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除草效果[14-17]。本研究探討了10%乙羧氟草醚EC對大豆田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最佳用量、對大豆的安全性等。結果表明,10%乙羧氟草醚EC莖葉噴霧,對大豆田雜草有較好的防效且對大豆安全。大豆田一年生闊葉雜草如野莧菜和馬齒莧的鮮重防效和株防效均隨藥劑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隨時間的增加對雜草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也均有所升高,說明10%乙羧氟草醚EC的持效性較好,對一些施藥后未死亡的雜草有較強的生長抑制作用。2種闊葉雜草中野莧菜對10%乙羧氟草醚EC更敏感。分析藥后20、30、40 d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可知,10%乙羧氟草醚EC 600 mL/hm2的防效與對照藥劑的防控表現基本一致,無顯著差異。
乙羧氟草醚EC 300~1 200 mL/hm2處理能較好地防除大豆田闊葉類雜草并提高大豆產量,對防除大豆田以野莧菜、馬齒莧為優勢種闊葉雜草的效果較好,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考慮到藥劑的安全性、經濟性和有效性,認為生產中的施用量以600~900 mL/hm2為宜。10%乙羧氟草醚EC施用方法為莖葉均勻噴霧,雜草草齡小則對該藥劑更敏感,因此雜草3~5葉期噴施防除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 董 鉆.大豆栽培生理[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
[2] 許忠仁,張賢澤.大豆生理與生理育種[M].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出版社,1989.
[3] 張朝賢,胡祥恩,錢益新.國外除草劑應用趨勢及我國雜草科學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J].植物保護學報,1997,24(3):278-282.
[4] 孫 克.全球十大除草劑的市場與展望[J].農藥,2013,52(5):317-322.
[5] 劉遠雄,鄒本勤,柴寶山,等.除草劑研究開發的新進展與發展趨勢[J].農藥,2007,46(10):649-652,665.
[6] 馮程程,馬 紅.除草劑應用現狀及挑戰[J].江蘇農業科學,2014, 42(8):111-113.
[7] 李 貴,吳競侖.大豆田化學除草劑的發展及其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06(6):198-202.
[8] 孫立晨,董世臣,黃立坤,等.幾種除草劑在豆科作物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測定[J].大豆科學,2009,28(5):931-934.
[9] 吳凌云,陶傳江,樸秀英,等.土壤中乙羧氟草醚殘留分析方法及降解動態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6,25(6):1659-1662.
[10] 張 惟,劉亦學,張學文,等.乙羧氟草醚微乳劑對大豆田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J].雜草科學,2006(3):54-55.
[11] 于天叢,丁 君,張黎輝,等.乙羧氟草醚與精喹禾靈混用對稗草、反枝莧防效研究[J].農藥研究與應用,2008,12(3):28-29.
[12] 崔必波,吉榮龍,費月躍,等.5%乙羧氟草醚EC對花生田闊葉類雜草的防除效果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07,11(4):55-57.
[13] 畢亞玲,王金信,王兆振,等.26%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水劑防除花生田闊葉雜草田間藥效試驗[J].生物災害科學,2013, 36(1):66-68.
[14] 梁麗娜,郭平毅,李奇峰.中國除草劑產業現狀、面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10):321-323.
[15] 黃春艷,陳鐵保,王 宇,等.28種除草劑對大豆的安全性及藥害研究初報[J].植物保護,2003,29(1):31-34.
[16] 宋 倩,梅向東,寧 君,等.除草劑的主要作用靶標及作用機理[J].農藥,2008,47(10):703-705,736.
[17] 何付麗,代麗婷,曲春鶴,等.防除大豆田鐵莧菜的莖葉處理除草劑篩選[J].植物保護,2011,37(6):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