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南
【摘要】通用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緊密聯系生活的學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生活經驗和生活實踐的恰當融入,進行生活化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知識的實用性,回歸教學本質,而且有利于增強課堂活力,構建高效課堂,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
【關鍵詞】通用技術 生活化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78-01
隨著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內容、質量和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學生知識素養、創新能力、實踐技能等都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通用技術這一學科,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科學技術素養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多元發展等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科生活化的特征,善用生活化資源優化高中通用技術教學。
一、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1.教學生活化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通用技術的基本理念就是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探索并力求設計創新。要教學生活化,必須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尤其是關注各類設計產品的發展與創新之處。現在很多學生都只是比較關注書本知識,往往對實際生活中的知識體現之處視而不見,或者是根本不知如何去應用知識。這就迫切要求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2.教學生活化要尊重學生主體
新課程理念中就有“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一說。教學生活化就是根據實際情況,尤其是民族風俗及地域特色,將其很好地引入到我們的課堂之中,讓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或者是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身邊的技術創新,這也更能讓學生體驗到技術無處不在,知識無處不用。
二、通用技術生活化教學探討
1.情境創設生活化
知識是嚴謹的,但教學不應該是嚴肅的,它應帶給學生快樂的體驗。學生學習技術知識、掌握技術能力、培養技術素養都是為了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應從創設合適的生活化教學情境開始,營造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教與學氛圍中,教師更易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學生也更易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對知識的強烈需求感。這樣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真正從主觀上想要學習,增強其學習行為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也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更為知識的運用打下良好基礎。
生活化教學情境應源自于學生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越真實越能引起學生情感和思維上的共鳴。例如,《技術與設計2》流程的設計,我就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生活情境:“新學年,某學校將迎來一批新生,其中一部分在學校寄宿。報名當天,他們需要到班級注冊交費、到宿舍找床位領物品、到食堂辦卡充值,還要在規定時間前回到教室排座位等。為了幫助他們有序、便捷地完成報到,學校要在校門口張貼指南指導他們報名。學校現向高二學生征集寄宿生報到流程,將采納最科學合理的作品進行作者署名使用。”要完成這份報到流程指南就要學習流程設計的有關知識,如流程設計的具體步驟,每個步驟的具體操作,繪制規范的流程圖等。高二學生作為“過來人”對報名流程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再通過專業的知識定能制作出不錯的作品,如被學校采用,學生會獲得強烈的成就感。這樣,學生會覺得技術離他們很近,也很實用,就會主動地掌握自己想要的知識技能,課堂效率也會得到提升。
2.教學展示生活化
在通用技術教學中,要使實踐制作課堂變得活潑、高效就需要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升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在通用技術課堂上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一些服務于社會的生活素材展示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例如,在《技術與設計1》“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產品圖案,例如平板電腦、計算機、手機等等,然后激發學生對設計實踐制作的興趣,讓學生投入到簡單的制作活動中,引導學生開展小板凳的制作。接著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便攜式小板凳成品以及便攜式小板凳的半成品、零件等,讓學生拿著課前準備好的小板凳嘗試著進行實踐制作優化。學生在信息技術引導下開始動手制作小板凳,并且在制作過程中對照著多媒體展示的圖片,從而會對小板凳的材料選擇、成本投入、穩定性、便攜性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開展活動生活化
開展緊貼學生日常生活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有生命、有活力。例如《技術與設計2》“系統的分析”,學生需要掌握系統分析的四個步驟:
①明確問題,設立目標;②收集資料,制定方案;③分析計算,評價比較;④檢驗核實,作出決策。這部分內容的掌握不是簡單的記憶,而是要能運用它對生活中的系統進行科學分析,為系統優化提出合理化建議。
這里結合某學校面向學生的食堂調查問卷,開展了分析食堂就餐系統的實踐活動。某學校有兩個學生食堂,隨著在校就餐人數的增加,學生都要排著長隊打飯,還要花一些時間尋找座位。如何方便學生就餐,請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向學校提出可行性合理化的解決方案。通過系統分析,很多小組都交出了不錯的分析報告。有的小組明確了就餐人數超過食堂同時的就餐容量的問題,提出減少排隊時間、提供更多座位的方法;收集了窗口數量、員工數量、作息時間、學校布局等信息,提出了3種解決方案(A.增加售飯窗口和工作人員。B.三個年級每周輪流錯時就餐。C.設置一樓點餐和二樓快餐兩種就餐形式)。分析評價出A方案需要增加成本,B方案不增加成本但要調整每周作息時間,C方案不增加成本也無須調整作息時間但學生選擇權降低。經過檢驗核實,做出了B、C方案相結合的決策,并作為建議向學校提出。這種源自日常生活的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實踐,真正體會到課堂知識的實用價值。
三、結語
通用技術本質就是技術來源于生活并服務生活。教學生活化,構建“生活——教學——生活”的循環,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通用技術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知識并應用知識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譚鵬.淺談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
[2]楊文娟.善用生活化資源優化高中通用技術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