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蓉
摘 要:智慧政務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一環,政務新媒體通過權威發布政務信息、擴展便民辦事功能、及時溝通政府與民眾,成為打造智慧政務的主要模式。本文通過對鞍山政務新媒體發展現狀的實證研究,指出目前鞍山政務新媒體在平臺規劃、信息建設與管理維護上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有針對性的發展對策,旨在為鞍山政務新媒體建立持久長效的發展機制提供建設性參考。
關鍵詞:智慧城市;政務新媒體;微博;微信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4-0013-02
“政務新媒體”是指政府機構、公共服務機構和具有真實公職身份認證的政府官員進行與其工作相關的政務活動、提供公共事務服務、與民交流和網絡問政的新媒體平臺[1]。2014年9月,國家網信辦明確提出“2015年形成覆蓋全面、功能完備的政務新媒體服務體系”的任務目標[2]。2016年7月,《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進一步提出要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3]。據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12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4.85億,占總體網民的62.9%[4]。本研究考察鞍山政務新媒體的發展現狀,提出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旨在為鞍山各級政府和公共服務部門建設智慧政務、打造社會治理新模式提供有益思路。
一、鞍山政務新媒體發展概況
結合移動互聯時代的大背景,同時鑒于鞍山政務新媒體發展的實際,本研究主要選取傳播主體為鞍山各級政府和公共服務部門開通的政務微博、政務微信這兩大政務新媒體作為研究對象來進行有關鞍山政務新媒體的考察。
以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為代表的鞍山政務新媒體普遍建設于2012至2016年間。據統計,目前新浪微博上經過認證的鞍山政務微博共108個,以政府各機構和部門為賬號主體的微信公眾號共計110個。其中,政務微博以公檢法部門占主要比重,約占微博賬號總數的43.5%,政務微信則集中于公檢法部門和社區街道,分別占政務微信賬號總體的28.2&和23.7%,同時開通微博和微信這兩種政務新媒體的部門機構有37家。
二、鞍山政務新媒體存在的問題
從功能定位上看,目前鞍山政務新媒體主要用于信息發布、服務民生、傳承文化、樹立政府形象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等方面。目前鞍山政務新媒體在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打造上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新媒體覆蓋不均衡
目前鞍山政務新媒體基本覆蓋鞍山市、各縣(市)區、委辦局等主要機構和部門。其中公檢法機構部門的政務微博和政務微信設置最為全面,基本覆蓋公檢法機構的上下各個層級,但其它機構和部門的覆蓋率還有待提高,有些與民生關系密切、行使重要公共服務職能的機構和部門至今尚未開通新媒體賬號,有的雖然開通賬號但是已經處于關停狀態,總的來說鞍山政務新媒體覆蓋不夠均衡,未能達到政府部門的全覆蓋。
(二)賬號活躍度不夠、難以形成持續影響力和傳播力
調研結果顯示,鞍山政務新媒體整體上表現為數量眾多,質量參差不齊的特征。在108個政務微博中,粉絲破萬的微博賬號有23個,占總數的21.3%;具有較高活躍度且粉絲數破10萬的微博賬號僅有7個,占總數的6.5%,大量政務微博賬號的粉絲數量只有幾個到幾百個。考查政務微博更新時間,截至目前仍處于更新狀態的微博賬號有56個,占比51.9%,其它賬號均處于關停狀態。在處于更新狀態的賬號中有相當數量的賬號存在更新不及時、無規律、閱讀、轉發和評論的頻次過少的情況。總的來看,鞍山政務微博普遍存在信息發布不及時、更新無規律、賬號熱度不夠和運營維護不到位的問題,處于良性運營狀態的微博僅為少數。
在110個以鞍山政府部門為傳播主體的微信公眾號中,26個賬號處于關停狀態。在處于更新狀態的84個賬號中,54個賬號只推送信息,所設置的其他欄目處于停止更新狀態,同時很多賬號推送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更新無規律或閱讀量評論量過少的問題。但也有為數不多的公眾號欄目豐富、規律更新、賬號評論閱讀量較高,如鞍山公安、微鞍山、鞍紀說事等。相比微博,微信公眾號的總體活躍度略好些。
(三)平臺規劃單一、無法實現服務民生的功能
由于微信公眾號可以由傳播主體自主設置欄目,所以在服務民生、實現互動上具有更好的便捷性。考查鞍山政務微信公眾號,其中像V海城、微岫巖、智慧城社區等賬號平臺規劃有特色、識別度高、互動性強,在發布信息、服務民生、傳承文化、展現形象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整體鞍山政務微信公眾號的情況不容樂觀。考察84個尚處于更新狀態的公眾號筆者發現,其中有15個賬號平臺規劃單一,只有推動信息的功能,沒有設置其它欄目,更沒有互動的入口。而其余69個設有各色欄目的賬號中,30個賬號的各色欄目都處于停止更新狀態,互動欄目雖有但是未能真正投入運營。總之,鞍山政務微信公眾平臺普遍存在平臺規劃單一、推送界面設計缺少辨識度的問題,有些賬號在命名上無法體現地域性和部門特點,導致用戶無法搜索到,使賬號失靈。
(四)信息同質化嚴重、特色不突出
從推送信息的內容和質量上看,除了之前提到的個別賬號推送的信息類型豐富、特色鮮明、質量較高外,大多數賬號信息內容存在原創性差、特色不突出、時效性不強的問題,比如推動的信息跟本部門的日常工作和對口領域關聯性不強,隨意轉載健康養生類和心靈雞湯文,忽視社會熱點,在本部門對口領域的社會熱點事件上失語,缺乏現實感與時效性。信息的閱讀、轉發和評論的頻次過少,這一方面是賬號推廣不力,用戶過少所致,而另一方面則說明信息內容與公眾價值取向不符。
(五)機構上下級部門的賬號間缺少聯動“雙微”格局未能普遍形成
研究顯示,目前鞍山政務新媒體中公檢法機構的政務微博和政務微信基本實現省、市、區上下級之間和部門之間信息發布上的聯動與互通,而其它機構和部門在這方面還很欠缺。同時,在開通新媒體賬號的機構和部門中,同時開通微博和微信賬號的機構或部門只有11個,“雙微”格局未能普遍形成。在具有“雙微”格局的機構和部門中,很多部門的“雙微”之間未能形成信息上的聯動與互通。部門之間缺少聯動,平臺未打通,直接導致信息的零散與信息重復,影響信息質量與傳播效果,雖然個別媒體有微博矩陣的外在形式,但在內容發布上并未形成平臺聯動。
三、鞍山政務新媒體的發展對策:
(一)打破信息孤島、形成“數據聯動”的傳播效果
研究表明,目前鞍山政務新媒體數量眾多,但覆蓋不均衡,活躍度整體不強,很多部門雖然開通政務微博和微信,但信息發布不及時,很多欄目成了擺設,有些和民生息息相關的部門的政務新媒體還處于基本關停狀態。同時針對已開通的政務新媒體的研究表明,目前鞍山政務新媒體分布較為零散,媒體間各自為政的情形較為明顯,不同部門的媒體間未能形成“矩陣式”的數據聯動效果,同一部門不同類型的新媒體間未能形成如“雙微互動”格局。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鞍山市公安局將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微網站信息資源整合在“鞍山市公安局企業微信”一個終端平臺上,實現利用一個端口,接通三條對外宣傳工作渠道的真正意義上的“移動警務”。只是這種互助協作、共同發力的整合傳播在鞍山政務新媒體大軍中僅是個案,在今后的發展中,鞍山政務新媒體應該在整合資源、做大做強上做文章,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做好事件營銷、注重平臺推廣、提升媒體公信力
信息質量不高、缺乏互動、時效性差,原創內容少是目前鞍山政務新媒體在內容質量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特色鮮明、時效性強的信息才會受到用戶的青睞,這在任何時候、任何媒體形態中都是并行不悖的真理,對政務新媒體也不例外。筆者認為做好事件營銷是政務新媒體提高關注度和信息質量的可行之策。如今的新聞熱點層出不窮,涉及社會方方面面,所包含的領域自然也可以歸入不同的政府部門之中,如果政府部門和機構能及時準確的把握社會熱點問題,將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與思考或者將其區域化處理,這樣的信息必然會引起用戶極大的關注度,也是本部門新媒體平臺推廣的好時機。比如在教育、婦女兒童、青少年、社會治安和公民素質等方面出現的社會熱點問題,相應部門可以加入自身分析和思考的原創信息發布,對社會起到引導的作用、提高信息質量的同時,也借熱點事件實現了平臺推廣。
(三)適當開發政務客戶端(APP)項目
目前鞍山政務新媒體中只有鞍山市公安局開通了政務APP,其它機構和部門只運營微博或微信。政務微博和政務微信都是依附新浪微博和騰訊微信的功能框架而建立,在產品深度開發上不免會受到限制。而政務APP作為一個獨立的產品,識別度更強、產品設計自由度更高、功能也更強大,在提升用戶粘度和互動性方面也有前兩者不可比擬的優勢,更適應移動新媒體時代的特征。鞍山各政府部門機構可以根據部門自身條件和特點開發APP項目,與政務微博和政務微信一起實現功能互補。
四、結 語
如今,我們正在建設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深入實施“大數據”和“互聯網+”的發展戰略,只有形式上鮮活、內容上高質的政務新媒體才能真正吸引公眾,實現政務信息與民眾需求之間的精準對接,使政府贏得更好的口碑和公信力。也只有打破信息孤島,打造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共享機制,真正實現平臺共通、數據聯動,才是建立“智慧政務”、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應有之意。
參考文獻:
[1] 金婷.淺析政務新媒體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電子政務,2015(8).
[2] 李增輝.網民在哪,政務新媒體就在哪?[EB/OL]人民網,2015-02-12.
[3] 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EB/OL].新華網,2016-07-27.
[4]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3/t20180305_70249.htm,第41.
[責任編輯: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