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蓮
摘 要:本文從新聞報道議題自由化、敘述話語多元化展開探討,論述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新聞報道議題在議程設置理論下建構了新的報道理念,新聞敘事視角也在貝斯特和凱爾納視角理論的引用下發生了改變。在此基礎上著重從受眾互動與輿情導向兩方面研究新聞報道敘事視角受網絡運營平臺的影響,分析探討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的典型新聞報道案例,歸納總結新聞報道敘事視角的特點。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新聞報道;敘事視角;平昌冬奧會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4-0137-02
在移動互聯網終端不斷增大應用范圍的前提下,網絡平臺已經成為新聞的主要傳播途徑。網絡環境下新聞言論更自由,傳播范圍更廣泛,各類媒體力量都能自由發揮競爭的優勢。尤其是受門戶網站和新媒體的沖擊,在數據新聞的推動下產出了大量可觀性、可讀性、可互性的定制化新聞信息,新聞報道的敘事視角已經出現明顯變化,公眾普遍關注的新聞熱點成為重點敘事的方向。本文將以2018年平昌冬奧會報道為例,探討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新聞報道中敘事視角的變化。
一、報道議題多樣化,敘事話語多元化
(一)報道議題自由化
新聞議題的設置是新聞報道的重要環節,正如諾曼·費爾克拉夫所言:“話語實踐在傳統方式和創造性方式兩方面都是建構性的:它有助于再造社會本身,也有助于改變社會[1]。”因此媒介可以自由的建構議題,面對日趨激烈的新聞行業競爭,除了新聞的獨家性和時效性以外,媒體還要設置更多受眾愿意參與的話語議題,“受眾為王”“用戶至上”的雙重理念已經深入新聞供給側的戰略要素。
平昌冬奧會自開幕以來,新聞報道視角一改往日傳統媒體的嚴肅刻板風格,更多的是將硬新聞進行軟處理,大大增加了敘述話語的可讀性,新聞敘事開始全面進入“全感官式敘事”階段。新聞報道的議題更整合了娛樂、時事、體育等不同方面的內容,以平昌冬奧會為母體進行體育相關類新聞報道的延伸,宏觀敘事結合日常新聞使得體育類新聞報道也變得更加立體化,不再枯燥乏味。
騰訊作為本屆冬奧中國奧委會唯一互聯網服務合作伙伴,利用網絡播出權打造了一系列原創體育內容和及時專業的新聞報道。推出了中國健兒“奪金瞬間”“比賽錦集”“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等節目單元;在內容設置方面騰訊體育打造了11檔黃金節目,例如以訪談節目形式為主的“奔向2022”、有賽后追蹤報道的“第一時間”、有賽場精彩花絮瞬間的“歐尼來了”等內容,報道議題豐富多樣、自由多變。在受眾參與方面,騰訊體育更加注重議題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優化設計出很多有意思的花樣玩兒法,人們在觀看比賽之余也可以實時參與游戲,騰訊體育量身制作的媒體產品“加油紅包”“東奧AI語音拜年”等高科技趣味應用,圖文并存的益智類答題闖關、東奧動畫短視頻、冬奧熱點話題等,專業的內容設置、龐大的數據推送、精彩的互動分享,使騰訊在平昌冬奧會期間遙遙領先其它中國互聯網媒體。
(二)敘事視角移動化
在貝斯特和凱爾納看來,“社會理論的任務并不僅僅是去將視角多元化,而是提供新穎的能說明問題的視角以便引起人們對新現象的關注”[2]。視角理論的引用是媒體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聞敘事視角的選擇,編排與組合,都是講好故事的重要環節。新聞媒體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要充分結合大數據分析受眾喜好,通常更巧妙的方式是選擇一個獨特的視角進行深入報道。研究體育新聞的敘事場景、細節、懸念設置、敘事標題、結構、敘事技巧等。故事化敘事策略的重要表現就是挖掘體育新聞人物背后的故事。新聞標題是新聞故事化的核心所在,標題擬定遵從這一特征,將吸人眼球的關鍵詞引入其中,從而向受眾傳達更定制化的體育賽事類新聞。
例如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表現出色的日本花樣滑冰運動員羽生結弦,這位運動員一直表現出色,但在過往的比賽中并沒有被很多中國網友熟悉。在平昌冬奧會比賽結束后,我國的新聞媒體通過網絡平臺報道了大量該運動員信息,“瘋狂刷屏,俘獲無數迷妹,羽生結弦用實力驚艷了整個平昌冬奧會!”“平昌冬奧會羽生結弦火了,央視的解說員也火了!”“冬奧會獨得央視恩寵的羽生結弦” “羽生結弦自帶神秘,平昌冬奧會奪冠后日本的連鎖反應令人乍舌!”在短短幾個小時內類似于這樣的新聞標題便在網絡媒體中引起軒然大波。由此可見,敘述者是把新聞事件傳遞給觀眾的橋梁和紐帶,敘述者同時也承擔著新聞報道立場和話語的重要作用,選擇哪個角度進行報道則會產生相應的傳播效果。
二、用戶生產內容,平臺整合傳播
(一)受眾參與更便捷
“受眾參與新聞是指受眾參與到傳統媒介組織和管理的大眾新聞傳播過程中的一種新聞采集、生產和傳播樣態。在這種新聞形態中,受眾參與大眾新聞傳播既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被動的[3]?!笔鼙妳⑴c新聞討論是用戶生產內容的一大突出特征。流量網絡新聞后受眾可以在評論區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是新聞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討論區線上面對面的受眾互動交流,重視以用戶的分享帶動傳播,用戶生產推動內容由社交網絡進行高質量的擴散是當前解釋性新聞網站、應用共同的選擇。例如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新聞報道中,網易新聞APP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進用戶分享的舉措:每一篇報道或每一張新聞卡片上都設置了可以一鍵分享到新浪微博、微信、QQ空間社交平臺的按鈕,在注重分享的同時,網易新聞APP也在積極地為用戶創造、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在新聞報道中發掘能觸發用戶參與的點,并采用“對話”“辯論”和“小測試”等卡片來促進讀者展開討論。媒體融合以后互聯網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傳統的單一固定理念被解構,在保障新聞報道自身內容可靠性基礎上,更多的是從受眾角度考慮服務性,是否在功能上能夠滿足網友的交流需求等。例如2018平昌冬奧會中,我國運動員武大靖不僅獲得首枚金牌,更以優異成績打破世界紀錄,新聞報道在網絡媒體中發布后,廣大網友立即在評論區道喜,表現出驕傲與自豪,由此可見,新聞報道的“氣氛”是信息自身與受眾討論共同營造出來的,受眾不同意見的參與性話語在其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二)平臺傳播更廣泛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是傳播主體的變化,也被稱作是“草根媒體”。自媒體的輿情導向更碎片多元化,集中了網民們的各類意見,代表民眾發聲。很多網民既是信息的發布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傳授交互性”是自媒體的另一大特征。自媒體內容更新迅速,傳播方式便捷,發布消息簡單,這些特點符合了快節奏下網民的生活習慣,碎片化的閱讀使自媒體發展空間越來越廣泛。
2018平昌冬奧會開幕后,除主流媒體之外還有很多的自媒體對現場實況進行傳達,新聞報道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主流媒體中,自媒體同樣能夠引來關注度。平昌冬奧會中自媒體平臺對體育賽事的報道也數不勝數,其中較為熱點的話題是我國的短道速滑競賽成績不理想,共出現了46次犯規,作為東道主的韓國犯規次數確較少,但是我國網友對裁判評定的結果產生質疑,與其相關的自媒體新聞內容得到網友的重多轉發和點擊評論,導致這一新聞的熱度一路飆升,直到我國的首枚金牌收入囊中,熱度才有所減退。由此可見,自媒體傳播語境下,網民的參與會對重大事件產生輿論導向。移動互聯網時代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新聞媒體平臺包括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都以網民的點擊以及轉載率作為新聞熱度衡量條件,進行實時熱度榜更新。
三、結 論
新聞報道自身是對事實的一種客觀敘述,并不能帶有感情色彩,但在互聯網平臺評論轉發區,網絡的討論卻是自由的,分析當前的新聞媒體報道可以發現,網絡平臺中網絡的輿論已經對新聞事件敘事視角的選擇造成了主觀影響。輿論關注熱化的新聞傳播范圍必然也更廣泛。在此前提下,很大新聞媒體在報道前會捕捉輿論信息,分析網友關注的熱點話題,挖掘報道更多的熱點新聞,逐漸形成網友輿論影響新聞報道敘事視角的現狀。網絡新聞更新時間周期更短,甚至可以做到現場直播,在直播中網友可以實時參與點評,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時代中的信息傳播廣泛特征,增大了網友輿論對新聞報道敘事視角的影響,敘事視角也更獨特。網絡新聞同樣需要遵從國家對新聞信息傳播的管理制度,因此在新聞敘事視角選擇中應該發揮對網友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實現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新聞報道的良性傳播目標。
參考文獻:
[1] 楊瑋.淺議微博環境下的議程設置[J].今傳媒,2012(12).
[2] (美)斯蒂文·貝斯特,(美)道格拉斯·凱爾納.后現代理論:批判性的質疑[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3] 顧潔.“受眾參與”:一種超越“用戶生產”的新聞實踐——從BBC的實踐看一種發展中的新聞樣態和類型[J].新聞與寫作,2013(9):80-82.
[4] 曾慶香.新聞敘事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192.
[5] 王振雅.論移動互聯時代新聞的發展與變化——以微傳播中的新聞敘事為例[J].中國報業,2017(2):44-45.
[6] 陳波,張雷.移動互聯背景下手機媒體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以浙視頻為例[J].電視研究,2017(10):21-23.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