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戎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視教育給人成長、生活所帶來的作用。生物作為高中課堂中比較重要的學科,其更是未來進行學習和積累自身知識的基礎,因此高中生物教學對高中學生未來發(fā)展就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對高中生物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進行深入研究,以期從根本上提升高中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生物;合作學習;效率;教學策略
在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推進下,我國學生也在努力落實執(zhí)行關于素質(zhì)教育的相關政策與要求,但是因為傳統(tǒng)應試教育機制所帶來的影響,導致學校不能充分貫徹素質(zhì)教育的政策與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制約,給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帶來了較大影響。基于此,合作學習方法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對學生學習效率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在高中生物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意義
1、能夠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這種方式能夠?qū)W習任務進行分解與合作,降低了學生個體的學習難度,利用不同學習小組之間的競爭,來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好勝心理,進而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高中生物課堂學習過程當中。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因為評價較為單一和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一直處于被動,長此以往,學生便逐漸失去了自己特有的觀念與風格。而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同伴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學生通過互助、合作、交流的方式展開學習,互相促進,人人都能在這種模式中獲得良好的成就感,有效保護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觀性,讓其產(chǎn)生對學習的強烈欲望。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個人學習的效果對其他伙伴來講同樣重要,是不可或缺的;與此同時明確了自身的學習也離不開其他學生的學習效率,其學習不再是過去個人和獨立的行為,所有組員們都親密互助來應對學習壓力,并解決存在于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有效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
一直以來,高中生物學習的主要方式都是完成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同學之間缺少關于學習經(jīng)驗的了解和協(xié)作,基于此,大部分學生在生物語言上的表達能力就較弱,思維方式更加僵化,缺少對自身學習認知等方面的控制。而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就能夠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認知能力。其一,在合作學習這種模式下,學生就能夠?qū)ι飭栴}展開全面詳細的探討,不但能夠提高他們自身的生物表達能力,還能幫助其記憶與理解較為復雜的生物知識,對拓展新思想、新思路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令其思維能力更加活躍,且有著較好的批判性,進而順利完成較為復雜的生物學習任務。其二,學生們之間的積極討論能夠幫助他們思考自身所使用的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并針對自身學習方法進行反思,進而完善和優(yōu)化自身的學習策略。
3、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讓學生能夠擁有較好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是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主要目的。相關研究學者提出,人際交往技能和認知技能等一定要在學校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若是學生不能將學習到的知識與能力應用在和他人合作互動當中,那么這些教育就肯定是失敗的。因此,在高中生物實際教學當中應用合作教學模式,就要盡量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機會與情景,讓學生利用互相點評和自我評價等方式獲得學習的反饋,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合作意識與能力。過去的傳統(tǒng)生物課程太過重視學科中心、知識要求、結(jié)果、科學性等方面,就忽視了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情感觀、價值觀、技術性等諸多內(nèi)容。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課改政策中就明確指出了生物教學的主要任務與價值,就是為了能夠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重視情感和過程的特點。
二、高中生物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
1、分組策略
分組時較為科學合理的方式就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這兩個基本原則,根據(jù)學生們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等方面,組建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小組內(nèi)部成員都擁有著完全不同的學習水平、性格差異,其在思考問題時的角度與方式也就存在差異,合作交流過程中就能夠提高雙方對問題本質(zhì)上的理解,最后明確問題的根本。合作學習時能力不同的學生之間彼此展開詳細的分析與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理解問題的重點,還能課題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對問題理解更加透徹。
2、選材策略
合作學習模式并不能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方式,兩者間的關系應當是相輔相成的。基于此,要讓合作形式產(chǎn)生較好的作用和效益,選擇合適的學習內(nèi)容就非常重要。首先,教師在進行備課時,就要按照新課標掌握教材,從教學內(nèi)容的特征、學生學習狀況、知識掌握能力等多方面出發(fā)考慮,科學適當?shù)暮Y選與整理。例如,在講授《伴性遺傳》中X、Y間源區(qū)段的遺傳方式及判定方法時,在伴X遺傳的基礎上,X、Y同源區(qū)段的父本、母本基因型幾種?X、Y同源區(qū)段的遺傳特點能不能等同于常染色體遺傳?教師就可以通過這些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探討,并總結(jié)出X、Y同源區(qū)段的遺傳方式與判定方法。
結(jié)束語:
合作學習模式出現(xiàn)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其從出現(xiàn)開始發(fā)展就較為迅速,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基本效率,成了教學改革中非常成功的典范。合作學習就是將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當成基礎,將學生之間溝通互動當成重要特點的策略機制。因此,為了保證合作學習模式應用效果,針對高中生物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進行研究就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武俊鵾.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18(5):153-153.
[2]張鵬.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應用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6(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