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從事小學教育二十年,經常聽到家長的抱怨,說孩子不愛學習,學習勁頭不足等等。其實孩子的學習與成年人的學習或從事某件事要達到什么目的是相同的,為什么成年人能夠完成,孩子們卻完成不了呢?主要就是孩子沒有動機,也就是平時家長及老師對孩子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還不到位。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培養”指的是學生還沒有或很少有這種動機,教師通過一些教育措施,促使他形成,從而去發展這種動機。而“激發”指的是學生已經有了潛在的那種學習動機,此時教師去采取一定的措施,把這種潛在的動機充分調動起來,也就是把學習的積極性發動起來培養是激發的前提,而激發動機時又進一步培養和加強了已有的動機。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學習動機是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和關鍵。
首先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
在學校老師要結合每周的班團會教育,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真正意義,把現在的學習與家庭利益、集體利益,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聯系起來,要善于采取實際行動,采用具體的富有感染力的班團會活動對學生進行前途理想教育,使學生了解到只有學好文化知識,有了一定的知識底蘊,才能更好的參與祖國未來建設和實現個人前途理想,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
利用動機進行遷移,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和一些有關研究表明,缺乏學習動機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大多數對其他活動如體育,文娛或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具有相當高的積極性和濃厚的興趣,這樣有經驗的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把已有的從事其他的活動的動機及時的遷移到學習活動上。如五年一班朱林,平時不愛學習只愛玩,班主任可以利用他愛作畫這一特點,發揮其積極性,吸收他參加班級黑板報制作。五年二班蘇啟碩對學習不感興趣,但勞動、跑步、做好事…事事都要爭第一。班主任可以從平時學習的小環節激發他對學習的進取心,聽寫生字,課堂小練筆,數學小競賽(小題量的)等等這些也鼓勵他爭第一。慢慢的學習動機足了自信心增強了,學習成績也就提高了。只有對學生表現出的積極因素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使之與學習活動聯系起來,從而轉化為學習興趣或學習動機,這就是培養學習動機的有效手段。
通過創設課堂情境,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崔姆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擁有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自然會有良好的學習情緒。因為學生的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有機的整體,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態對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積極的情感對認知活動起著啟動和激活,激勵的作用,可以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效率。求知欲只有經過積極情感的放大大腦思維的活躍,才具有動機作用。因此,教師要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情緒狀態,善于引導和駕馭學生的情緒,使他們經常處于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學習,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自已本身要調整好心態擁有飽滿的情緒,這樣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的興奮性,進而使學生感到教師的親切,增強教材內容和教師要求的可接受性。其次,教師還應善于調節學生的情緒,可以采用創設情境,轉移注意,情緒釋放等多種方法,努方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愉快的情緒和飽滿的熱情。
同時教師要善于運用新異刺激,就是指讓課堂內容具有一定的階梯性,從簡進繁,經過學生的努方,可以順利掌握。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課程或作業過分簡單,學生無需作任何努方就可以完成,學生就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感到無事可做。如果課程或作業過分困難,可望而不可及,學生經過艱苦努力還不能成功,就會形成過度焦慮,喪失信心,學生也不會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循序漸進,難易結合,由簡入繁,讓學生在似懂非懂中探索答案,學生是最感興趣的。創設問題情境要小而具體,新而有趣,要有適當的難度,要富有啟發性。這樣的培養形式肯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興趣,提高成績。
在成功的快樂中體會學習動機
崔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方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任何巧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學生的學習動機,與他自己經歷的成功或失敗有直接關系。
經歷的成功經驗多的孩子,學習動機就強,而經歷過多失敗的孩子,就會慢慢失去學習動機。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把每個機會都交給不同程度的孩子,幫助每一名孩子都成功,尤其是學習動機嚴重缺乏的孩子更要精心創造條件,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和體驗,要注意的是當學生失敗時,不要訓斥,而應是鼓勵,可先讓學生完成與該課題有關的基礎性問題,而后要完成該課題,同時給予適當啟發,使其獲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環。
在五彩繽紛的生活中,面對社會上眾多的誘惑,再加上沉重的課業負擔,學生要做到樂學、好學似乎很難。所以,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一方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另一方面要靈活的因時因地因人采取適宜的方法和技術。更好地讓學生完成課業知識。
參考文獻:
[1].試論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J].曾鳳玲.現代教育論叢.2001(04)
[2].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J].范志.才智.2008(18)
[3].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J].柳恩銘.教育導刊.1997(Z2)
[4].影響學習動機的外部因素與學習動機的激發[J].劉小群,王立軍.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