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朝翠
摘 要: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要求。創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建設城市文明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分析提高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水平的積極意義,總結當前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中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保障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引導社會輿論導向,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問題;策略
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頻率的增多以及范圍的擴大,拜金主義、貪圖享樂等消極腐敗思想正侵蝕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對人們的價值觀產生消極影響。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引導群眾形成積極樂觀生活態度,減少因無聊、尋找刺激等原因產生的違法犯罪活動。
一、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的重要意義
1、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通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宣傳黨的基本綱領和路線,擴寬人民群眾了解黨的工作內容的途徑。相關工作人員可以以黨內優秀模范為創作素材,充實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充分發揮優秀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增加群眾對黨的認可度和信任度,提高人民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感。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積極健康的內容,符合加強群眾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引導群眾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快健全人格的塑造,減少心理疾病出現的可能性。基層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群眾的道德覺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形成尊老愛幼的社會道德以及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有利于形成團結和諧的社區文化,凈化群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遏制消極腐敗思想的傳播,讓人們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等事情發生的幾率。
二、采取措施促進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
1、創新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模式,轉變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路和手段。原有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模式比較僵硬化和單一化,過于注重外在形式,單純的追求活動規模,忽略了活動內容的提升,讓基層群眾文化宣傳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工作人員要根據時間點,比如國慶節等,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創作出更多符合人們審美觀念的文化活動。工作人員要端正工作態度,認識到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加強與群眾的內在聯系,真正的走到群眾中來,了解群眾的興趣愛好以及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要求,站在群眾的角度和立場去創新文化活動的類型和內容,提高群眾對文化活動的認可度和好評度。
2、糾正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錯誤觀念,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提供資金支持,提高宣傳力度。相關政府部門領導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存在輕視心里,認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可有可無,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沒有任何的促進作用,加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舉辦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了減少財政開支和減輕相關人員的工作量,相關政府部門不斷的壓縮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費用,以至于許多文化活動無法開展,或者不得不縮小文化活動的規模。相關部門領導要轉變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態度,正確認識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對提高群眾綜合素質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產生的促進作用,增加資金投入,購買活動道具。相關部門還應通過報紙、電視、電視臺、廣播等方式來加強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增加群眾對基層群眾文化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的了解,知道文化活動舉辦的時間和地點,積極主動的配合基層群眾文化活動。
3、加強基層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活動組織能力的高低與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效果息息相關,兩者呈正相關性,簡而言之,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活動組織能力越強,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水平越高,反之,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活動組織能力越差,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效果越差。很多地區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并沒有接受過文化管理、文化創造等專業的培訓和學習,再者,很多工作人員是理科專業的應屆大學生,缺少社會實踐經驗和創新意識,審美水平較低,在組織文化活動時,經常因活動目的不明確、分工不科學、活動內容過于俗套等原因,降低了該文化活動對群眾的吸引力,以至于,觀看文化活動的群眾寥寥無幾,在造成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浪費的同時,也打擊了工作人員開展文化活動的熱情,容易形成敷衍了事的工作態度,最終導致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陷入惡性循環中。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和學習,讓工作人員全面深入的了解基層群眾工作的中心內容;加強工作人員思想道德方面的學習,提高為人們服務的意識和服務水平;開展創新教育,激發工作人員的創新意識,加強美術、播音主持等領域的學習,幫助工作人員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尋找創新文化活動的靈感,提高對文化活動的要求和審美水平;養成觀看新聞的好習慣,及時了解新聞媒體報道中的先進人物事跡,積累創新文化活動內容的素材,創造出更多貼合實際生活的文化活動。
4、利用現代化設備開展文化活動。互聯網技術早已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關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研發自己的系統或者軟件,拓寬文化工作宣傳途徑,比如建立專門的微信公眾號,基層群眾文化網站,定期推送文化信息,展示文化活動,不僅可以提升群眾對文化工作的新鮮感,還可以降低文化工作的宣傳成本,實現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良性互動,群眾可以及時反饋自己觀看文化活動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文化工作者及時彌補工作中的失誤。文化工作人員不應拘泥于某一種類型的文化活動,而是應該堅持立足實際的原則開展靈活多樣的活動,比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文藝匯演等活動,在社區內開展爬山、郊游等小規模的活動。
5、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有效結合。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多現代文化所缺少的內涵,而現代文化具有傳統文化所不具備的特質,加強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速度,相互補充,共同發展。工作人員可以研究傳統文化的精髓,以群眾通俗易懂的形式,轉換成群眾喜愛的文化內容,比如話劇等。
三、小結
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需要相關部門、群眾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門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工作人員創新活動類型和活動內容,群眾積極配合文化活動,促進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建明.在創新社會管理中引領和諧文化建設——岳陽市岳陽樓區領導社區和諧文化建設的啟示與思考[A].“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高領導文化發展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2年年會,2012,12:112-113.
[2]張波.發揮地方文化優勢,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之體會[A].2011-2013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集,2013,10:173-174.
[3]朱文鴻.構建促進文化發展的政績考評機制[A].“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高領導文化發展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2年年會,2012,12:168-169.
[4]瑙敏扎雅,鳥日格木勒,朝格扎雅.淺談如何開展好基層群眾文化活動[J].大眾文藝,2014,(O1):19.
[5]徐學富.在新形勢下基層文化館如何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J].科技視,2015,(23):326.
[6]關鳥蘭,安宏偉.淺談如何科學開展基層空管群眾文化活動[J].空中交通管理,2009, (0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