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芹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04-02
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首先,教師應盡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若繼續沿用傳統的重語言知識講授、重譯寫和語法教學、輕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則不僅調動不起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不能充分完成教學任務。其次,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在新形勢下,轉變教學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學的前提,更新觀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證。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為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盡快解決教材新與方法舊的矛盾,變“不適應”為“適應”,掌握教學的主動權。影響英語教學的因素很多,除了教師的個人素質、能力、教學方法外,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對學生學習英語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所謂英語情感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以人為本”,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地激發和調動學生有利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因素,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自信心、主動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中的師生共同參與并和諧發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的方法。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師把對學生的情感轉化為滿足學生對學習合理需要的行為。具體地說,實施英語情感教學主要應遵循如下四條原則:
一、寓教于樂原則
這是情感教學原則體系中的一條核心原則。這條原則的基本涵義是教師要在教學中操縱各種教學變量,使學生懷著快樂——興趣的情緒進行學習。也就是說,使教學在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學習的狀態中進行。這條原則與“樂學”的基本精神是相應的。教師在貫徹寓教于樂原則時,雖然操作點在于引發學生的快樂和興趣情緒,但其目標并不停留在低層次的情緒調節上,而只是以情緒調節為切入口,藉以引導學生由低層次的“外在樂”向高層次的“內在樂”方向轉化。這種轉化的實質是變“樂中學”為“學中樂”,達到治學的最高境界。
二、以情施教原則
顧名思義,這是情感教學原則體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條原則。既然是“情感教學”,當然要“以情施教”。這條原則的基本涵義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自覺地在傳授知識、技能,傳播思想、觀點的同時,伴以積極的情感,達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學效果。老師在貫徹這一條原則時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處于快樂、飽滿、振奮的良好主導情緒狀態;應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積極地影響學生,以陶冶學生的相應情感;教師還要善于情感性地處理教學內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三、情感交融原則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圍繞著認知信息傳遞師生間會出現種種情感交流現象,同時也實際存在著人際情感交流現象。教師應重視師生人際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以發展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教學效果。
四、移情原則
移情原則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情感陶冶。心理學原理中的情感遷移功能表明:一個人對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與之相關的對象身上。教學中的移情,一是教師個體情感對學生的情感施加影響。教師的政治道德素質,文化理論水平,教學水平,精神狀態,人格魅力,審美能力及教師的形體語言和口頭語的表現對學生起著很大的感染作用,另一個是作者被文章的人物的情感所感染。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文章原作者寫作時的情感,注意情感的遷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外語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實施情感教學的教學策略主要有:
1.情感性處理教學內容
教師從情感維度上著眼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組織,使教學內容在向學生呈現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其在情感方面的積極作用。中學英語教材中的許多語言材料,反映了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喜怒哀樂的情感體驗,同時也蘊含著作者的好惡情感和意圖。教師應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識地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把教材中傳遞出的情感和學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英語的同時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2.情感性處理教學組織
教師通過靈活分組、角色轉換等策略對人員組織進行情感處理。如充分利用教室空間,采取不同于常規的座位編排方式,使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充分開展,將分組作為課堂引發積極情緒情感的手段。學生在組內繪聲繪色的角色表演,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獲取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中角色的理解;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達到增強學習效果,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教學組織的情感性處理還包括心理組織的情感性處理,教師可采用表情調控及張弛調節策略,創造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優化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向,達到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知情并進的效果。
3.情感性處理教學評價
教師從情感維度著眼對教學評價進行優化處理,使教學評價在對學生教學中的反應作出認知反饋的同時,還給予情感上的影響,以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情感方面的積極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個學生在學校里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課堂上教師給予學生積極性評價是激發學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勵詞。如“good”,“Perfect”,“fantastic”etc.甚至可以對平時較差的學生說:“You‘ve done a good job.”這種鼓勵的話語,加之教師溫和的眼神,會在學生的心理涌起一股股暖流。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現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無疑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與稟賦。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與個性發展教育和諧統一的現代教育。作為外語教師,我們應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學,以情優教,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