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弦影
【摘 要】文章主要根據目前我國高校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闡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鋼琴教學課程中進行創新引進素質教育,同時為解決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方案和策略。
【關鍵詞】高校鋼琴教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6-0163-01
音樂家傅聰先生曾說:“音樂與人都是生命。”音樂也是富有生命的。在鋼琴音樂中,好的技能技巧有利于人們更直觀地感受音樂,但是,音樂的表現方式有很多,在對鋼琴技能技巧的培養過程中,也培養了人的審美情趣和意志,有利于促進美育的發現。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我國高校課程體制改革的發展目標。
一、素質培養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意義
(一)鋼琴演繹本身的需要。俄羅斯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涅高茲曾說過:“對于一個真正的作曲家來說,當他演奏自己的作品時,聽眾會從內心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吸引力,因為,對于任何人來說,真實的事物比虛假的偽造品更吸引人。”在欣賞一段音樂時,人們總是先評判音樂的表面,比如音色、音區和節拍等方面,而音樂的中層美主要包括旋律、和聲和織體等方面,音樂的深層美主要從結構邏輯、意象塑形和情致心態等方面去體會,好的音樂能夠引發人的心靈共鳴。對于藝術教育來說,主要是培養人的審美能力,而技術能夠對藝術進行一定的表現,是藝術的載體。
(二)鋼琴教學效果實現的需要。通過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我們能夠了解到,人的活動通常是在心理指導下完。因此,一個人的實踐能力與其心理活動有很大的關系。在19世紀上半葉以來,心理學理論慢慢成為了研究音樂的一部分,對于音樂藝術形式中的鋼琴藝術研究來說,心理研究與鋼琴藝術研究也存在一定聯系。學生在自我彈奏時,因為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控制能力,導致學生在陌生的環境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肢體受到情緒的影響,因此,在彈奏鋼琴的過程中,學生的演奏效果與目標相差較大。
二、高校鋼琴課程中素質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重視鋼琴集體課的教學。鋼琴集體課是集“傳統鋼琴教學、現代科學技術、集體課的形式”為一體的現代化教學新型模式,近幾年來,我國大部分高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設置了鋼琴課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采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比如采用多媒體投影儀和計算機技術等,目的在于提高鋼琴教學水平和質量。通過利用計算機中的視頻和各種設備,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根據每個學生存在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并且,根據各種音頻軟硬件的運算和傳輸,有利于學生聽覺方面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音樂帶來的魅力,從而提高音樂能力。
(二)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作為個體存在,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其音樂天賦和心理發展等都是不同的,因此,鋼琴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充分分析學生的特點,找到學生的特長,發現其潛能,并且充分引導他們,找到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因此,筆者認為,鋼琴老師除了傳授給學生專業技能外,還應該全面了解學生的特點,對其所擁有的特點進行培養,運用多種培養方式,了解每個學生具有的特點和學習能力,根據其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擁有一定的責任心,堅持教學目的,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一個正確的引導作用。
(三)多用情境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是教師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同時與學生進行互動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能夠調動學生極大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更深入了解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搜集各種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料和信息,在課堂上營造一個情境氛圍,讓學生在這個創設的環境中對學習的知識有更直觀的了解。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該合理利用多媒體和錄像等較為直觀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產生一種生動的視覺刺激,從而讓學生更有興趣了解所學知識,并且逐漸掌握學習內容。并且,根據生活經驗,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到知識,在貼近自身生活的情況下,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枯燥的課堂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變得生動,形象,讓其認識到音樂存在于生活,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鋼琴演奏過程就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腦力與體力融合在一起的一個內容,因此,鋼琴教學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鋼琴教學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同時,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除了傳授學生一定的技能技術外,還應該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只有這樣,學生的整體能力才會得到提高,同時,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元峰.試論如何做好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有效銜接[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17(02).
[2]朱麗娟.關于幼師鋼琴課程職業化實訓教學的研究[J].戲劇之家,2017(17).
[3]馬菱,鄭鳳鳴.關于鋼琴課程改革與實踐的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