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獎:《從娛樂到革命:論中央蘇區時期鄉村戲劇的“政治化”實踐》
鄭紫苑(贛南師范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我們都知道一篇論文的創作與發表,每一位作者都不容易,選擇一個與貼近自己的專業又富有意義的題目需要獨具慧眼,一次踏踏實實的調研需要耗費心血,一篇論文的反復修改打磨更需要付出大量的辛苦努力。因此本人論文《從娛樂到革命:論中央蘇區時期鄉村戲劇的“政治化”實踐》能夠成功寫出,如期發表在《戲劇之家》2018年第1期,并承蒙厚愛被評為優秀論文,感到非常高興與榮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人的論文以中央蘇區時期民間戲劇的“政治化”為研究對象,揭示了民間戲劇的“政治化”對于中央蘇區地域鄉村生活空間改變與中共領導權實現的推動意義。而《戲劇之家》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政策指導與理論研究的學術期刊。其堅持以戲為主,綜藝兼及,以人為本,雅俗共賞的辦刊路子,集理論性、學術性、指導性于一體,對于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振興民族地方戲曲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正是《戲劇之家》這種廣納英才的胸懷與振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宏愿,為我們每一位作者提供了一個平臺。因此,在獲得這份榮譽的同時,感謝《戲劇之家》每一位辛苦努力的工作者,祝愿《戲劇之家》能夠產生更好的影響力,也祝福每一位作者追逐夢想的腳步永不會停歇,能夠取得更大的輝煌。
二等獎:《嵩明花燈初探》
卜文娟(中國藝術研究院 研究生院)
能夠獲得此次大賽的二等獎,我感到既榮幸又高興。在此,我首先要感謝此次大賽的各位評審老師,感謝你們對我以及我的論文的認可與肯定。同時,也要感謝《戲劇之家》雜志社為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如此高端而寬闊的平臺。因為,對于讀者來說,這或許只是一篇平凡的論文或者一堆文字。但于我而言,卻意義重大。它不僅使我將自己研究生期間的所學所感呈現于讀者面前,也使得我能夠將家鄉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實現了自己作為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的小小愿望。更重要的是,這個榮譽將激勵著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努力。當然,我也要感謝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對我的培養,以及導師在學術道路上對我的諄諄教誨。最后,也想借此機會祝《戲劇之家》雜志越辦越好。
三等獎:《贛劇高腔武場伴奏研究》
董 桓(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從《戲劇之家》編輯處悉聞,本人的論文《贛劇高腔武場伴奏研究》在“華師科技園杯”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獲得三等獎,深感榮幸。作為民族音樂研究專業的碩士,這篇文章的誕生,首先必須感謝那些奮斗在江西各市、縣、村的戲曲工作者們,如果沒有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本心,贛劇的傳承可能就會出現斷流。我還要感謝那些堅持贛劇研究的諸位學者老師,如果沒有萬葉、鄒麗麗、陳汝濤、程烈清、蘇子裕等贛劇專家們持續不斷地進行研究與保護,贛劇的高腔可能就無法像現在這樣發展得越來越好。當然,我還要感謝我的導師、劉雯教授,本文正是在她的殷切指導下才得以誕生。
最后,我還要對《戲劇之家》雜志及編輯部的諸位工作人員致以我最誠摯的感謝,衷心希望貴刊能日新月異,更上層樓。
三等獎:《論表演中“一人飾三角”的角色性格化處理——觀<丁西林民國喜劇三則>》
劉 娜(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表演藝術學院)
首先,我很榮幸、也很感謝《戲劇之家》雜志社能夠提供這樣一個評比平臺,并對我的文章予以肯定。這份鼓勵讓深陷期末各種總結、考試、計劃中的我為之精神一震,深受鼓舞。與《戲劇之家》結緣始于2013年,那時第一次在期刊上發表文章,轉眼已4年有余。戲劇是一個古老、成熟的藝術門類,可是專門的戲劇類期刊卻是不多。《戲劇之家》提供了一個戲劇愛好者們交流的平臺,正如期刊的名字,是戲劇愛好者們的“家”。
我是學戲劇表演專業出身,對舞臺劇有一種特殊的愛戀,這份感情高于電影。都說舞臺劇是演員充電的過程,而影視劇是演員放電的過程。戲劇的魅力,是互動的,你看到的舞臺是你視覺里真實世界的一部分,是平行的,每個演員是和你在一起的人。《丁西林民國喜劇三則》巡演到重慶,我特意跑去看。全場沒有激烈的戲劇沖突,有的是會心一笑。但是演員的表現特別精彩,那種人物的活力滲透在舉手投足中,深深感染著我,讓坐在觀眾席的我蠢蠢欲動。我特別喜歡謝幕時的感覺,生活和舞臺的界限瞬間消失了,他們的激情好像依然延續在生活中。那一刻我很羨慕舞臺上的演員,曾經我也像他們那樣在舞臺上“生活著”。
希望以后的我能夠寫出更多的好文章,會經常回到“戲劇之家”來看看。再次感謝!
三等獎:《面向東盟的廣西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潘頌漢(百色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非常感謝《戲劇之家》雜志社的編輯老師,特別是羅思遠老師對我的論文《面向東盟的廣西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肯定。雖然是第一次投稿,但是卻深刻地感受到了雜志社對論文作者的尊重,對雜志學術水平的孜孜以求,以及對辦刊思路的準確定位。“華師科技園杯”論文評比活動創設了一個較為有利及有益的平臺,給每一位論文寫作者提供了較為難得的交流機會,使雜志社的編輯和論文作者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至此,雜志社和論文作者之間的互動方式更為多元,雜志社辦刊思路更容易傳播至每一位讀者的心中。期待《戲劇之家》的評獎活動能夠獲得更高、更廣的認同,祝愿《戲劇之家》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