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民俗藝術是一種根植于民間傳統的藝術形式,也是民俗文化、民俗觀念、民俗心理的重要載體。民俗藝術的發展受生活經驗、經濟條件、政治環境、地緣空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用田野調查的工作方法深入民俗藝術創作者的生活環境實地調查,進行一手資料的收集,實現了對手藝的記錄,達到了守藝的目的。
【關鍵詞】手藝;守藝;民俗藝術;田野考察
中圖分類號:K8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6-0224-01
民俗藝術作為文化傳統的藝術符號,在歲時節令、人生禮俗、民間信仰、日常生活等方面廣泛運用。它們不僅或多或少地包含著生活中的信仰、情感、娛樂等精神內容,而且也滿足了藝術的形式構成要素,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特征。
一、民俗藝術的特點
民俗藝術是人類千百年繁衍生活的積累,它凸顯出與民間文化的緊密相聯,與勞動人民的飲食、禮儀、起居、勞作、成長、婚嫁、喪葬等系列的生活習俗密切相關,民俗藝術在其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大致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一)生活經驗的積累。民俗藝術是民間生活經驗的積累。民俗藝術本身就是生活化的藝術,它的創作和享用主體都是基層民眾,他們的審美情感和審美欲望的產生主要來源于生產生活經驗,而不是知識教育。
例如春節、元宵節,節日期間的表演活動包括民間舞蹈如扭秧歌、跑旱船,民間戲劇如傀儡戲、皮影戲和各種地方戲等。沒有任何教育會去講授這些,但這些習俗還是在人們的習慣中傳承下來。
(二)經濟條件的制約。任何藝術的形成都會受到經濟因素的制約,藝術起源巫術說認為:原始社會生產力落后,當人們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便寄希望于神靈,于是產生了巫術,從那個時候便有了民俗藝術。
(三)政治環境的影響。與民俗形成相似,任何民俗事項的進行在統治者的支持下一定是樂觀發展的。民俗藝術也不例外。民俗藝術突破了空間層次的限制,它既包括了下層民眾民間藝術的一大部分,也突破了上層精英生活文化藝術之中。
(四)地緣空間的限制。民俗藝術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別,不同的環境所孕育出的民俗藝術也是千差萬別的。而受地緣限制的民俗藝術也難拓寬發展空間。
二、民俗藝術的發展現狀
(一)民俗技藝傳承后繼乏人。民俗藝術的主體是民俗技藝的持有人,也是我們常說的手藝人。在農耕文明時期,他們以口口相傳、師徒相授的方式傳承手藝。隨著工業化浪潮的來襲,人們能用更好的產品通過更多的渠道以更快的速度掙到更多的錢,而傳統的民俗技藝手藝人很難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致使年輕人很少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在傳統民俗技藝的學習和傳承上,民俗文化的傳承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二)民俗藝術市場萎縮。當下,隨著新興工業和科技產品的日新月異,年輕一代對現代的高科技產品趨之若渴,加之對傳統生活經驗的缺失,導致民俗藝術市場萎縮。同時,隨著民俗收藏的興起,讓本來產量低、留存少的民俗藝術精品集中在少數藏家手中,很難拿出來批量復制在市場推廣銷售。
(三)墻內開花墻外香。地方民俗藝術由于接觸者的求新求異的心理表現出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特點。以武勝竹絲畫簾為例,在八九十年代曾作為外事禮品遠銷海外,一度成為地方的文化名片,而在本地的藝術市場卻鮮有人問津,從文化的角度來講就失卻了扎根的土壤,導致墻內開花墻外香,花香過后,很難延續枝繁葉茂、繁花似錦。
三、田野考察于民俗藝術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田野調查是研究人類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經常采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是深入被調查者的生活環境實地調查,進行一手資料的收集。
(一)一手資料的收集、記錄和整理。傳承民俗藝術的前提,是對這項民俗藝術有全面的認知和了解,包含其起源、發展過程、代表形式、藝術特征、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田野工作者深入田間地頭或手藝人的生活環境能更加真實地記錄民間藝術的創作背景及創作動機、梳理其歷史脈絡、挖掘其文化內涵等,對資料進行系統的收集和整理。這種理論研究越全面,越有利于民俗傳播和推廣,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和喜歡民俗藝術,營造出全民參與的氛圍。
(二)對被調查者的精神引領。很多民俗藝術都散落在民間,而民間手藝人的文化水平有限,對民俗藝術普遍缺乏宣傳和保護意識,大多手藝人對其掌握手藝的認識還停留在養家糊口上,對獨門絕技的傳授還停留在傳內不傳外的固執觀念中。田野工作者在跟被調查者的深入交流中要轉變其觀念:首先要加大民俗藝術的宣傳力度,培養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其次,拓寬傳統技藝的傳承渠道,要讓手藝人明白他所掌握的手藝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要惠及我們更多的后人;再次,要協助手藝人將獨門技藝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三)聚集文化力量,形成文化合力。田野工作者以學者身份進行調查研究,其調研成果將形成學術論文和調研報告公開發布,本身就是對民俗文化的一種宣傳。田野調查從接觸民俗藝術創作主體出發,通過收集、記錄整理手藝,影響手藝人的傳統觀念,聚集文化力量,形成文化合力,最終達到守藝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士閃,耿波著.中國藝術民俗學[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2]楊琪著.藝術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李靈主編.圖說中國民俗藝術[M].江蘇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