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曦
《一個女人的史詩》成書于2006年,是嚴歌苓在非洲生活期間完成的一本著作,主要講述了田蘇菲從16歲到66歲的漫長愛情故事。從現有研究來看,主要內容以田蘇菲為主,且主要為研究她的人物形象,還有部分研究的內容是歷史與人性的結合,僅針對愛情的研究尚在少數,本文以歷史為線索,探尋書中主人公田蘇菲的愛情觀念。“史詩”則通常是一種較為宏大的文學體裁,用來記載真實的歷史故事或者歌頌英雄的豐功偉績,而在《一個女人的史詩》這本書中,歷史只是簡單地作為背景存在,甚至只是小菲與歐陽庾愛情故事發生和發展的線索。“一個女人的愛情就是她這一生的史詩”,主人公小菲把愛情當作了自己生活的重中之重,也把“拼命追求來的”男人歐陽萸看成了比自己更重要的人。她對于愛情,有如下幾個表現:
一、愛情的大膽追求者
(一)對都漢的堅決拒絕
從作者的描述來看,田蘇菲是個算得上優秀的女子,懵懵懂懂地因為丟失毛衣怕挨母親的“笤帚苗子”而跟著小伍參加了革命之后,利用自己臉盤亮、嗓門大的先天優勢,又充分發揚了自己“不怕羞”的特質,把戲唱得瘋瘋癲癲,甚至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角兒”,從而被當時部隊里的最大長官——旅長都漢看中。
可以說,如果不是喜歡上了歐陽萸,小菲的一生應該是平凡但又豐足的,就像后來相識的都漢的妻子一樣,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為他生養下四個孩子。可她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她堅決的反叛精神,我甚至認為她是個有些“理想主義”的女人,她忠于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會考慮現實因素。無論是從長遠計還是考慮到革命的奉獻精神,她都應該無條件地答應都旅長的追求,就連母親也說:“一個女人聰明就聰明在趁年輕給自己找個大靠山。你多福氣啊,大靠山自己找你來了。”可是小菲對于自己不愛的人拒絕得相當干脆,躲在茅房里放了旅長的空車,對于旅長明里暗里的提示充耳不聞,也敢生米煮成熟飯、招呼不打地遞上自己的結婚報告,簡直不給都長官一點兒回旋的余地。
(二)對歐陽萸的主動追求
歐陽萸是政治部的年輕干事,他從小接受著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修養有文化,性格則集放蕩不羈和細致入微于一身,再加上花錢散漫,大手大腳,用小菲的話說就是“錢在他口袋全都有腿似的。”這樣的男子就好像是現實生活里的“寶哥哥”,大部分女性都會被他吸引,但多數人在歸于現實后也都會選擇放棄他,因為在生活中他沒有任何實際益處,他不是聰明女子白頭偕老的終極選擇,像小菲這樣對他萬死不悔的是少數中的少數。
在剛剛認識的時候,她對歐陽萸的愛是直接執著的,就像她不含蓄也不帶任何技巧的演戲方式一樣。從古至今的大量文學作品中,女子對于愛情都應有著一份嬌羞,即使心生好感也多半等到男方先提出邀約,以保證自己內心的端莊矜持。而到了小菲這里,卻是真實描述了“女追男”的過程,她簡直主動得不能再主動了:為了吸引他的注意買字典來背誦,主動跟他搭話問他借書,為他拆洗被子,甚至不顧一切地冒天下之大不韙跟他犯了男女錯誤,并因此有了骨肉并跟歐陽庾結了婚。
二、愛情成果的勇敢擔當者
(一)愛情中勇敢的行動
小菲直接的性格使得她在愛情中有了許多勇敢的行為。新婚后,為了不讓部隊的同志發現她在婚前就犯了錯誤,硬是挺著幾個月的身孕滿場飛舞;為了博得歐陽萸的注意拼命演戲,放下孩子不管也要參加巡回演出,她想要證明自己,努力學習各種浪漫的情詩和浪漫的招數;在自然災害時期,寧可自己餓得上臺幾乎暈倒,也要在歐陽萸回家時努力做出四菜一湯……
在歐陽萸生病且家里買不下任何肉菜的時候,小菲不怕遇上歹人更不怕蚊蟲的叮咬,趁著夜晚到地里去捉野生田雞,連母親也說她“一輩子攪不勻,不是太稠,就是太稀”。后來女兒也說她,“媽媽,我覺得你愛得太笨。”的確,小菲飛蛾撲火式的付出是不講究任何套路和方法的,她的愛情里多了幾分勇敢和幾分沖動。
(二)愛情的無私與不計回報
其實這場戀愛從開始時就是完全不對等的,歐陽萸的心中喜歡的女子類型,絕對不是像小菲這樣絲毫不做假的直爽,而是內向含蓄的。他給小菲買米色和白色的格子衣料,買銀灰色風衣和貝雷帽,他按照自己的想象來打扮小菲,幻想她是自己不得不割舍的戀人的形象,讀徐志摩,喝立普頓紅茶,穿雅致中性色彩的衣服,風衣領子下面飄著一條黑色紗巾,這是多么溫柔又文藝的女性,而生活中的妻子卻是個只會用牛勁兒的戲瘋子,歐陽萸很難對她產生真正的愛情。
而對于這一事實,小菲給他予的愛是無私和不求回報的。對于女子們對歐陽萸的愛慕,小菲是深深知曉的,從讓“歐陽哥”指導詩歌的紗廠女干事和醫院宣傳委員,到認為自己非常了解歐陽萸的方大姐,再到青春可愛活潑開朗的蒙蒙,最后是歐陽萸夢中情人式的孫百合。年輕時的小菲也會嚴防死守,甚至沖動地想要離家出走,想要離婚等,可當得知歐陽萸身患癌癥之后,她為了讓他不留遺憾,能做到把“情敵”接到家里來,這是一種寬容而又博大的感情。
三、家庭的主要決策者
(一)對歐陽萸家人的照顧
小菲的愛情還體現在了與歐陽萸家人的相處上。她從結婚時婆婆送的書籍和家具就知道她是不夠資格做這家的兒媳的,直到歐陽雪長到九歲她才第一次見到歐陽家的人,她們的淡泊和樸素,善于考慮別人感情的處事風格,一度讓小菲無法理解。
可當歐陽庾的姐姐落難,歐陽萸的父親不得不來到小菲家里住下時,小菲和她的母親都在盡力服侍老爺子,到后來歐陽萸被下放,歐陽雪也接連闖禍,小菲沒了演出補助和排練加班費,日子過得無比艱難的時候,小菲也始終盡到了贍養老爺子的責任。她學會了跟老人報喜不報憂,有一口好的吃食也可著老人先吃,瞞著他歐陽蔚如的死訊,在老人臨走之前盡可能地給他溫暖和陪伴,保證了一生濃烈其內、淡泊其外的老人得以安享晚年。這一切都源自于小菲對歐陽庾深沉的愛。
(二)文革時期的默默堅持
文革時期,歐陽萸被貼了大字報,抄了家,被打傷了腰跪壞了腿,心中的信念也一弱似一天。而小菲不但沒有放棄這個不愛她的男人,而是在短時間內學會了若干生存的本領:團團轉地演戲,為了保證挨斗的丈夫必有雞蛋或一兩肉;和眾多婦女搶奪緊俏的肉食,刀功和小炒技術也飛快地提升;到下午才到菜場去買菜,為了腌制咸蘿卜條在冬天光著腳踩粗鹽。她連被打成落水狗的女兒也完全顧不上了,滿心滿眼里都只有一個歐陽萸。
革命是殘酷的,不止一人從現實的情況出發勸小菲和歐陽萸劃清界限,對她自己的事業和孩子的未來都有很大的好處,可是小菲從來沒動過這樣的心。歐陽萸被下放到勞改農場,小菲也被連累得不能登場只能燒鍋爐,還是堅持著每周去探望一次,跟他說說他的父親和女兒,不得不說此時的小菲已經成為了歐陽萸的精神支柱,若在這艱難的時刻里沒有對“家”的念想,日子是不容易熬下去的。
(三)艱難歲月的相依相守
從勞改農場回到學院繼續改造后的歐陽萸,日子也并不十分好過,沒有工資日子還是一樣難,卻又不得不好生招待工宣隊的師傅們,只因為他們可能是使歐陽萸官復原職的希望所在。對于母親去世、家里無米下鍋、陳益群刁難等一次次打擊,小菲沒有被打倒,而是在愛情面前愈發堅定。
越是艱難的時期里,小菲越覺得兩人是相依為命的,想到自己陪著歐陽萸熬過了這樣一場戰役,她就覺得自己有了別人沒有的財富。她寧愿再來一次文革,只要有愛情,她不在乎日子過得多苦多累。經過了如此重大的考驗之后,小菲的生活態度也被柴米油鹽浸泡得有了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她對歐陽庾的心。
總之,愛情斗士田蘇菲有著顛覆傳統的性格,不受母親等現實情況的束縛而聽從自己的本心,用寬容、無私的愛和勇敢、執著的付出來捍衛自己的愛情和婚姻,是一位在愛情道路上不斷掙扎奮斗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