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摘 要】本文針對沈陽科技化發展旅游業進行可行性分析,并創造性提出“非原貌旅游體驗”這一概念,結合5D、AR、VR等科技手段,探究沈陽世博園的新型旅游體驗模式。
【關鍵詞】科技創新;文化產業;沈陽世博園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6-0218-01
一、沈陽科技化發展旅游業可行性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而當前旅游體驗中并非都盡如人意,一方面,景區受到季節、天氣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無法得到良好的游覽體驗和觀景效果;另一方面則是同類化景點較多,并無太多個性化和深刻的體驗差異。
通過將科技創新應用在沈陽旅游業,將諸多問題與沈陽旅游開發模式相結合,其可行性探討如下。
(一)政治可行性。當前,沈陽市正處于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階段,正逐步完善以創新大會為契機、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將沈陽建設成為立足東北、輻射全國、影響東北亞的科技創新中心。
(二)經濟可行性。做大做強旅游業,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是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的必然要求,是改善群眾生活、提升幸福指數的重要途徑。
(三)技術可行性。全球正處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應用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孕育和突破階段,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技術等尖端科技已經基本發展完善,注入旅游業中,使之煥發新鮮活力。
二、非原貌旅游體驗開發模式探究——以沈陽世博園為例
(一)5D技術展示交互體驗園區。由于沈陽世博園占地面積達到246公頃,老年人和兒童很難堅持參觀完全園。鑒于此,參考迪士尼飛越地平線的體驗模式,結合5D技術建立交互體驗園區,游客在此可以俯瞰園區全貌并進行交互。
園藝展示是沈陽世博園的核心,“曇花一現”受天氣影響使得旅游體驗不盡如人意,此處可以結合5D技術制作花卉冒芽、長葉、抽蕾、開花的全過程視頻,5D效果的真實呈現可以讓游客視覺、嗅覺等感官受到沖擊,配合花卉結構等解說音頻,能起到認知、科教作用。同時可以打破時間的枷鎖,使得游客可自主選擇內容進行交互,增強趣味性和互動性,體現出現代園藝與科技生活的完美結合。
(二)增強現實與小動物實時交互。AR是一種實時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應圖像、視頻、3D模型的技術。應用在沈陽世博園中可以結合動物元素進行擴展。一方面,在世博園門票上加入AR動物設計版面模塊,利用智能手機掃描門票,屏幕上則會出現動物,如單指滑動對動物進行隨意旋轉、雙指放大或縮小動物,并且動物可脫離門票頁面,隨意拖拽,并能360度旋轉觀看、拍照合影等。不僅有效提升了沈陽世博園門票的收藏價值,對兒童游客群體也極富吸引力。
另一方面,在游客游覽沈陽世博園的途中,應用AR技術,基于世博園內真實圖像的觸發,讓周邊的景物動起來,讓建筑給游客講故事,讓虛擬動物和游客玩耍。當游客使用攝像頭掃描時,會出現與真實環境一致的動畫形象,例如,對準世博園內的“鳳之翼”大門時,屏幕出現一只展翅騰飛的鳳凰;對準玫瑰園時,屏幕會出現飛舞的蝴蝶和游客親昵示好;游覽某個園區時,攝像頭掃描該區圖像,則會在移動設備端接收到途徑園區的相關資料。基于AR技術的實時交互大大增添了游覽過程中的趣味性,數字影像和真實場景的交融,使得游客不需穿戴任何設備就能擁有直觀體驗。
(三)虛擬現實游戲感受別樣刺激。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應用在沈陽世博園中,則可建立相應VR游戲園區,采用防藍光的VR眼鏡設備,減少對游客眼睛的傷害。例如,針對世博園內原設立的水上游玩項目,某些不想“濕身”體驗的游客便可以參與到VR游戲當中,虛擬幻境和實際場地完美結合,共同為游客打造沉浸感更加強烈的游戲快感。游客在VR游戲中筆直行走,但在實際中的路線可能是曲折迂回的,這種VR版“重定向行走”的技術應用可以有效縮減VR游戲園區的占地面積與建造成本。而世博園內原設立的過山車、激流勇進、攀巖等游戲項目并非適宜所有游客群體,采用基于VR技術的游戲體驗,能夠減輕他們的身體負擔,從而調動身體全方位真實體驗現實中不能參與的游戲場景。
三、結語
基于沈陽世博園內的技術集成整合構成了一種非原貌旅游體驗開發模式,不僅可以滿足個性化和趣味性,也能滿足共性化和科技感的需求。總體來講,5D技術、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創新科技是以旅游業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一種動態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賈秀清.數字媒體熱點透視[J].現代傳播,2011(07).
[2]胡寧.虛擬與現實旅游互動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2(04).
[3]于小曼,旅游體驗視角下清明上河園智慧景區建設研究[D].河南大學,2016(06).
[4]張寶英.科技創新思想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06).
[5]王博.基于文化創意視角的哈爾濱旅游深度開發研究[D].東華大學,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