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玲
【摘要】建設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面向市場參與競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廣電也不例外,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知道,提煉新時期企業精神,用先進的文化激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加強文化建設,推動和促進企業和發展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加強;廣電;文化建設
企業如人,文化鑄魂。廣電企業需要加強企業文化方面的建設,通過創新方式方法,深入了解職工,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規劃,凝聚職工的聰明才智,為企業發展匯聚正能量。
一、總結提煉新時期企業精神,激勵職工向著人生的新的奮斗目標邁進
企業精神是企業職工共同具有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境界,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企業精神作為企業內部的一種群體意識,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確立的,是由企業長期培育、倡導、開發和提煉來的。因此,作為企業領導者,要以各種形式、方法和途徑進行加工提煉,使職工個人的取向同企業的群體價值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職工在生產實踐中錘煉企業精神,爾后轉變為職工的自覺行動。在工作中我們認識到,面對“以精搏強,跨越發展”的新形勢,必須以全新的思路來審時度勢,只有樹立“無功就是過、不發展就是錯”的觀念,不斷增強憂患和奮發進取意識,努力提高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才能適應形勢發展,戰勝所遇到的困難。為此,我們在工作實踐中開展了“發揚創新精神,開展項目創新”活動,總結提煉了“創新發展,鑄就輝煌”新時期企業精神,并利用各種形式宣傳這一精神的內涵,使企業精神逐步深入人心,增強了凝聚力,推動了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
二、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高揚“以人為本”的管理旗幟,充分開發人力資源,是世界現代化進程新特點對企業提出的新要求,是時代發展趨勢。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充分認識人的文化主體性,尊重人的主體地位。要從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培養人的角度盡其所能地滿足職工的合理要求,充分挖掘職工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是落實職工的參與權。只有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切實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征求職工代表意見、重要事項向職代會報告制度等,使職工群眾真正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充分發揮職工的主人翁作用,職工才能愛礦如家,企業的發展才有堅實的基礎。多年來,我們通過建立完善職代會、職工大會、民主懇談會、民主管理小組會以及區務公開等一系到工作制度,保證職工參與權的落實,及時解答職工提出的疑問,傾聽職T提…的合理化建議,隨時接受職工監督,增強了工作透明度,實現了與職工“零距離”溝通,各項工作始終處于職工的監督之下。
二是推行情感管理。充分重視人的因素,是企業成功的首要條件。情感管理就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使企業成為一個溫馨的大家庭,使職工群眾感到安心、放心、順心,從而喚起對企業的信心。我礦在實際T作中,通過以密切聯系群眾、轉變工作作風、典型和榜樣的力量來影響和帶動職工,積極倡導情感管理,真心實意關心愛護職工,了解職工的想法,傾聽職工的呼聲,各級干部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熱心為職工解決實際問題,調動了職工積極性,增強了凝聚力。
三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職工的潛能。企業管理的關鍵在于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千方百計激發人的責任心和學習主動性,調動各階層職工的積極性。我礦結合實際,通過建立合理的用工分配管理制度,對職工的勞動價值、技能價值、社會價值進行量化考核,激勵職工立足本職,在工作中創新,在工作中實現白我價值,大大提高了職工的精神境界,職工潛能得到了有效發揮。
三、塑造“人企合一”的企業文化,使企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企業的發展思維、經營觀、價值觀、市場觀、民主意識以及員工的進取觀、行為取向,都深受企業文化的影響。企業文化建設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發展的結果。企業文化的最終目的,就是在生產經營全過程中,把職工凝聚到一起,使職工與企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現“人企合一”,使企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是要引導職工把個人目標同企業目標結合起來,激勵職工建立起對共同目標的信念,時刻對照目標,警示自己,不斷超越個人局限,發揮集體的協同作用,實現個人和企業的共同目標。我們每名職工、每個班組都制定出所追求的目標,使職工感到白己所從事的工作不是臨時的、權益的、單一的,而是與自己的人生目標相聯系的,并能時刻分析與目標的差距,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實現個人和企業的共同發展目標而努力工作。
二是將管理制度的執行建立在職工個人的責任感和主動性基礎上。要通過培植行為規范和企業價值觀,讓企業的制度落實到職工的日常行為中,逐步變制度約束為白我管理。
三是要實現職工素質與企業整體素質的共同提高。提高企業素質,最重要的是提高人員素質。張瑞敏曾經說過:“沒有培訓的員工是負債,培訓過的員工是資產。”要把職工日常工作提升到與個人事業相聯系的位置上,提升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上,使工作學習一體化,努力建立和營造一個能夠促進學習、積累知識和信息共享的環境,實現素質的共同提高。
四是要貼近生產經營,開展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等活動,形成一個善于改革、富于進取和創造的精神氛圍,用新的思路、新的管理方法來提升企業管理,不斷與時俱進,從而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本刊評論員.文化強省是新山西建設的題中要義[J].前進,2012(02)
[2]胡蘇平.改革創新求真務實全面開創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J].前進.2013 (03)
[3]打造文化強市的七點思路[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0(05)
[4]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前線,2006(10)
[5]徐耀新.與時俱進實現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J].改革與開放,2002(04)
[6]程若霜.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基于“精準扶貧”的視角[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4)
[7]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走進“十一五”發展文化產業的新綜合與新視野[J].中國報業.2007(03)
[8]李晗,許亞嵐.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J].經濟,2018(01)
[9]本刊編輯部,鞠向玲,2012兩會聲音:關于文化、藝術、教育[J].藝術教育.2012( 04)
[10]王仁或.學習型社會的建設[J].人才開發,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