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清
【摘 要】校園心理劇適合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它獨特的優勢。校園心理劇有助于豐富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完善自我認知、優化人際關系、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
【關鍵詞】校園心理劇;大學生;自我成長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4-0171-02
一、校園心理劇的內涵
心理劇又稱社會劇,由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莫雷諾首創,是一種以演劇的方式達到心理診斷和心理治療目的的方法。校園心理劇是受心理劇的啟發而在校園里應運而生的,它集戲劇、小品、心理問題為一體,是通過學生扮演當事人或由當事人自己,在心理輔導老師和全體參與演出者及觀眾的幫助下,借助舞臺來呈現他們各種典型的心理問題,學會如何應對和正確處理心理問題,從而既能自己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又能使全體學生受到教育啟發的一種團體心理治療方法[1]。校園心理劇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基本模式是:劇本創作——排練——演出及分享——反饋及再錘煉[2],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能夠引導教育參與學生和觀眾更好地處理心理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校園心理劇演出的基本要素包括:主角(當事人或當事人的扮演者,是遭受心理困惑的學生)、導演(心理劇的指導者,一般是心理輔導教師)、輔角(導演和主角以外參與演出的成員)、觀眾和舞臺。心理劇表演常用的技術有角色扮演、角色交換、鏡像法、旁白等。
二、校園心理劇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勢
校園心理劇適合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從內容上講,校園心理劇反映了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它的主題通常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典型心理問題或常見的心理困惑,是大學生的共性問題,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容易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從形式上講,校園心理劇創造了一個類似真實的生活情境,它把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以戲劇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自己編寫劇本、自己表演、自己觀看、領悟,不是死板的說教,形式生動活潑,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感染力強。從效果上講,心理劇的影響范圍大,受益面廣,參演者和觀眾都能受到啟發。心理劇的心理輔導效果在某種意義上高于個別輔導。由于心理劇的形象化、生活化、深入化,它能使參與者及觀眾與劇中人物產生共鳴,情緒上得到宣泄,心理上有所收獲,特別是在心理劇的分享階段更為突出。學生可以在較短時間里掌握他人在生活中的經驗、應對困難時的對策,這是個別輔導難以達到的[3]。
校園心理劇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認可。心理困惑是每個大學生都可能會遇到的,但是有些學生不愿意單獨尋求心理咨詢,有的學生不愿意向他人表達自己的心理困惑,而校園心理劇通過表演把學生的心理問題呈現出來,讓學生正視這些心理問題,并尋求解決的辦法,以達到促進心理和諧的目的。
校園心理劇能極大地激發大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從劇本選題、排練,到演出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親自完成,沒有太多限制,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潛能。
三、校園心理劇對促進大學生自我成長的作用
校園心理劇是把大學生在學習適應、自我認識、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個性發展等方面常見的心理問題在舞臺上展現出來,并使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幫助大學生解除心理困惑讓大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并解決心理問題,學會處理心理沖突的有效辦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具體表現在:
(一)豐富情感體驗
校園心理劇有助于大學生正確理解和表達情緒、合理疏導和調控情緒。參演者可以充分體驗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感受,同時觀眾也自然地感受著各種情緒,這樣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識別情緒,更好地理解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體驗。另外,在心理劇中,大學生處于一個自由安全的氛圍,他們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情緒疏導方面,表演者隨著角色的情緒感受可以將自身郁積的負面情緒宣泄出來,同時,觀眾也置身劇中,感同身受,可以有效緩解心理壓力。
(二)完善自我認知
通過角色扮演,促使大學生對自我、對角色有深入的認識,有助于大學生自我剖析、完善自我。例如,讓自卑的學生扮演一位從自卑走向自信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這位學生對自信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有了深入認識,切實體會到自信的感受,可以幫助他完善自我,變得更加自信。通過鏡像技術,促使當事人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有助于深層次地自我認識,重新審視自己,完善自我。通過角色轉換技術,促使學生換位思考,既能很好地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自我中心主義。
(三)優化人際關系
校園心理劇為學生創造了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心理劇角色之間的互動體現著各種人際關系互動,整個心理劇的創作、排練和演出過程就是人際交往的實踐過程。角色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學會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表達自我、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建立人際信任、處理與他人之間的矛盾、應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在各種人際關系中尋找自己的位置等問題。
(四)塑造健全人格
首先,校園心理劇能夠幫助表演者提升表達能力,使他們有勇氣表達自我,特別是敢于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困惑、矛盾。通過參演校園心理劇,當事人都能體會到自己的表達能力有了提升,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勇氣有了增強[4]。其次,校園心理劇能夠幫助所有參與者提高合作能力。當事人在心理劇中要充分展現其心理困惑及心理的發展變化,其他參與人要圍繞當事人的心理問題,為當事人創造情境,與當事人密切配合。在這個過程中,促使所有參與者與他人合作能力的提升。再次,校園心理劇能夠幫助大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客觀認識自身人格的優勢和缺陷,獲得完善人格的力量。最后,校園心理劇是一種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促使學生自我成長。參演、觀看校園心理劇本身就是一場很好的心理輔導,教育學生正視心理問題,積極解決問題,不斷完善自我,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行為模式。
參考文獻:
[1]秦娟.校園心理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3):29-31.
[2]王衛平.校園心理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21(5):105-107.
[3]孫紅,張輝,任霞.適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優良模式——心理劇[J].中國健康教育,2006,22(11):870-871.
[4]舒曼,黃歡,徐朝亮.校園心理劇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探索[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24(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