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林
摘要:體育游戲教學是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形式,其對學生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在體育課中有效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為確保游戲順利開展,并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本文依據多年教學實踐,結合體育教育理論,分別從組織原則、教學法、注意的問題等進行闡述。
關鍵詞:體育;游戲;學生;發展
中學生好動,熱衷于參加各項活動,尤其是游戲活動。此時的他們好勝心較強,都不愿因自己的失誤破壞團隊的成績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違反規則而令全隊受處罰或取消資格。所以在體育教學中組織形式多樣的游戲,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一、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體育教學如果依書本知識點,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從中學生成長的特點而言,達到好效果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穿插一些游戲的成份,能夠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過程是大腦對外界信號的收集過程,然后加以分析、判斷、去偽存真的過程。對外界信號接收效果如何,決定了認識的深度和廣度。體育游戲多來源于生活,貼切生活。如教學《大魚網》,讓部分同學扮演圍網捕撈的漁民,部分扮演活蹦亂跳的魚兒,學生就會在游戲中體會捕魚的過程,了解了漁民作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體驗了漁民辛勤勞作的生活。
(二)有利于培養的創造能力。體育課加入游戲內容,主要是為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通過動手,邊動腦來提升相應的抽象和形象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在活動中給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其去思考與創造。如在《美化校園》游戲中,老師發給同學花草樹木之后,可以稍加提示,讓學生自己去發揮,去布置。
(三)培養公德素質。教學中不滲透品德教育就是徒勞,教育及育人,忽視了品德的培養,便失去了教育的意義。由于初中生思想可塑性較大,教師在游戲教學中一定要用特定的角色規范孩子的言行,讓其認識到游戲帶來的好處。
二、體育游戲教學的組織原則
合理設計游戲,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遵循以下原則:
(一)游戲應適合心理和生理特點。初中生一般處于12-15歲之間,此時的他們多動、喜歡無約束、紀律性缺乏。對此,在體育課中可以適當提高負荷量和強度,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如:在50米跑教學中,可以設計“人追球比賽”的游戲來培養他們興趣;籃球運球教學時,可以用運球追趕比賽,讓一個球性較好的在前面運球,其他同學運球追趕,追趕上的加小組的得分,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好動的心理,又滿足學生的集體好勝心。
(二)游戲應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體育游戲是為體育教學服務的,不能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隨便使用體育游戲而置教學內容不顧,要根據具體的內容,有目的地選擇。如:在快速跑教學中,使用20米的迎面接力;在籃球“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教學中,采用“迎面行進間傳球接力”的方式等。
(三)游戲應為課堂結構服務。游戲教學可以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各個階段。教學伊始設計輕快的游戲來提高學生的興奮性,盡快進入教學;教學過程中的游戲要適合相應的教學內容或者輔助性練習內容,強度要適中;結束階段游戲以協調放松,輕松愉快合為一體的游戲為主。如“器材快速歸位”、“組字”、“擺圖案”等游戲,既有利于組織,又包含了育人因素,只有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的體育課,才能讓學生以較好的身心狀態投入其它課程的學習中。
三、體育游戲教學法
要想讓體育課更好地為其他學科教學服務,體育游戲教學不可或缺。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角色任務法。在活動中讓學生擔任一定的角色,促使其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集體對自己所承擔的角色期望,從而得到師生的喝彩和表揚。如“運球接力”“看誰傳得快”等。通過完成游戲的角色任務來激發學習、活動德興趣。
(二)自由發揮法。中學生的想象力極為豐富,體育課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這就要求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方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一些活動,教師依據效果加以肯定表揚,增強學生自信心,繼而喜歡體育課。
(三)集體榮譽法。游戲活動中,教師把內容進行分組教學,如“舞蹈”、“攻守堡壘”等游戲。使分組后的再重組,使學生都有取勝的機會。這樣就會渲染氣氛,在為小集體努力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集體團結氣氛的感染,感受同伴的鼓勵和表揚。
四、體育游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為了保證體育游戲課上得生動活潑,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針對性的游戲內容和嚴密組織教學方法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把組織紀律性放在第一位。一堂好的課必須有好的紀律保證,在上課時要把思想教育貫穿于游戲的全過程。要強調組織紀律性,運用游戲方法時,要強調執行規則的自覺性。如:在要分隊、分組游戲時應合理的進行分組,落實好每組的組長進行協助管理。在跑動中進行的游戲和投擲項目,一定要按照規則進行,否則容易出現傷害事故或造成混亂局面,這樣教學就會得不償失。
(二)注意觀察情緒的變化。中學生又一特點表現在喜樂無常。當游戲很有趣時,學生會忘形,當游戲的趣味性不強,容易表露厭煩情緒。所以,體育游戲一定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選擇或設計。此外,教師應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的興趣與體力的平衡,過度的興奮不惜體力,這樣很容易疲勞,會影響到下節課的上課質量,也達不到體育煅練的效果。如果情緒不高,游戲就失去了意義,也就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三)注意安全,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體育課事故層出不窮,我們需引以為戒。事故產生的原因通常是課前準備不充分或組織不嚴密、或思想上不重視而引起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并相應地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預防。如:使用的場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發現問題要即時糾正。游戲的難度要根據年齡、性別等特點來確定,不能超越對象的體質、素質、技術水平等。
總之,游戲教學在初中體育課教學中及其重要,它深受學生喜愛,又有很好的鍛煉價值。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發揮游戲的作用,把游戲教學教好、教活。實踐證明:恰當地運用體育游戲這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對于完成教學訓練任務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鄧平.體育游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0)
[2]體育學院本科通用教材.運動心理學. 1988
[3]人民體育出版社.體育理論.1996
[4]陳 妍.如何發揮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