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卉
摘要:幼兒園美工區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工區活動能提供給幼兒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能幫助孩子解放頭腦、眼睛、雙手、嘴等各器官,使幼兒獲得最好的樂趣和滿足。對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美工區;活動開展
美工區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它能為幼兒提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能幫助幼兒解放頭腦、眼睛、雙手、嘴等各個器官,使幼兒獲得最好的樂趣和滿足。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幼兒園美工區的界定
幼兒園美工區活動是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欣賞和創作的重要場所,是一個讓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小天地,它為幼兒的游戲、學習與創作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條件,營造寬松、愉快而有要求的氛圍。在這個區域內,幼兒可以操作各種材料,選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與同伴友好地合作,用繪畫或手工這些外在的符號形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施展自己的才能,任意享受創造活動的快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幼兒園美工區活動是幼兒園美工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
二、美工區活動開展的現狀分析
美工區是能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的大好舞臺是能使幼兒有一個自由時間和空間來施展他們才能的大好機會能使幼兒獲得更大的樂趣和滿足。然而,美工區雖然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游戲區域,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幼兒發展的許多因素,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預設大于生成—美工區活動主題事先規劃
在美工區活動時,往往由教師決定活動的主題。
1.幼兒園美工區活動內容的選擇與每周的主題相聯系教師根據幼兒園的主題來決定美工區活動的內容,比如最近開展的《環保小衛士》主題活動,那教師往往會把關于環保的一些內容有目的地滲透在美工區活動中,這是教師預先設計的。
2.幼兒園美工區活動內容的選擇與教學活動相聯系教師根據幼匕的教學活動來決定美工區活動的內容例如今天上了美術活動課《美麗的扇子》,但是一課時下來,動作慢的幼兒往往不能及時完成作品,于是美工區往往可以成為美術活動的延伸區。
3.幼兒園美工區活動內容的選擇與教師的規定相聯系教師根據自己的想法決定美工區活動內容,但這會使幼兒失去自由創作的空間,而且由于主題事先的規劃性,幼兒在活動過程只是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從而失去區角活動原有的意義。
(二)技能的傳授大于幼兒的創新—美工區活動過程強調模仿
在美工區活動中,幼兒模仿教師是常見的現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片面追求整齊劃一,幼兒只能機械地模仿老師。以往的美術區活動多以模仿為主,這就只要求幼兒亦步亦趨地按教師的方法步驟臨摹。殊不知在臨摹過程中抑制了幼兒的創造,扼殺了幼兒稚拙而天真的表達方式,使幼兒產生了盲目服從權威的心態,喪失了主動表現的自信心,不利于健全人格的發展。二是教師對幼兒思維能力缺乏足夠的信心。教師往往會擔心幼兒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無法完成任務,因此一味要求幼兒跟著老師做。這是教師對幼兒能力發展把握不足的表現,更是教師對美工區活動的預設目標與幼兒最近發展區的距離設置不合理的表現。
(三)重過程而輕評價—美工區活動評價不足
在美工區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活動過程和作品的評價存在不足。在實際活動中,有的教師對美工區活動的科學內涵和作用沒有完全的理解,在美工區活動結束時往往對幼兒的活動不進行評價。因為在很多幼兒園中,教師只把美工區當做幼兒游戲的場所,不重視美工區活動,造成了美工區活動過程的不完整。由于評價的不足,幼匕的想法和做法得不到老師、大家的肯定,學習成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三、幼兒園美工區活動開展的調整策略
(一)從環境和材料入手,引起幼兒探究欲望
材料是吸引幼兒活動的關鍵,有效的材料能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和欲望,能引起幼兒對作品內容的聯想和想象。要做到這點,首先要讓材料和環境會“說話”。教師在設計某一活動時結合活動內容投放相關的步驟圖及作品欣賞或實物圖片,這些一般放在活動區最顯眼的位置。在結合活動內容投放操作材料,材料的擺放位置要在方便幼兒取放和距離作品欣賞和實物圖片相近的位置。這便于引起幼兒的聯想,即讓環境和材料說出“這樣的作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焙汀斑@個作品很漂亮,你也來試試吧?!边@樣幼兒在進入區域時就會立刻融入主題環境中,也會積極的尋找相對應的材料進行操作。其次,材料要簡單且是靈活多變的。教師應多為幼兒提供生活中常見物品,幼兒可以反復使用不斷探索新玩法的材料,即一物多玩的材料。
(二)降低游戲結構,給幼兒探索空間
通過本文研究我們發現,幼兒在結構低的游戲活動中表現了積極的態度,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以探索和游戲為主。教師放寬對材料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規定以及作品表現形式的要求,才能給幼兒更輕松自由的氛圍鼓勵幼兒自由探索。
(三)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減少教師的無效干預
1.導人環節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導入環節中應該主要介紹材料的特性,鼓勵幼兒在操作中探索材料的使用方法。在幼兒了解材料的特性后,教師應將活動的時間留給孩子,而不是浪費在講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上。這些應該是孩子們通過探索和操作自己體驗出來的。教師不能剝奪孩子探索的空間,不能將自己的經驗強加給孩子,否則就成了給孩子設定了一個模式讓孩子按程序操作的無意義活動。教師只要在導入環節介紹材料的特性,從形狀、材質上了解每種材料有什么特點,其他的讓環境和材料“說話”。
2.觀察指導環節要重過程輕結果
教師要做孩子活動的追隨者,而不是引導者。在區域游戲中教師是先觀察后指導的,教師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觀察幼兒的表現上,減少指導行為的發生或不指導幼兒的活動。幼兒游戲體驗的成功和探索欲望的強弱取決于其游戲的自由度。越是寬松的環境,限定的內容越少幼兒往往越輕松,對材料的使用和操作也越是大膽,這樣才能激發創作靈感,讓孩子真正依據自己的愿望進行創作活動。
(四)注重藝術表達,輕視技能掌握
在藝術領域中,教師應該注重的是幼兒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表達,而不應該專注于技能技巧的掌握。幼兒用什么方法來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用什么方式把它呈現出來,都是幼兒最真實的內在感受。在這一理解和表達的過程中,已經是幼兒能力的提高。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要支持幼兒,鼓勵幼兒的大膽創新就是對幼兒美工活動的最有效指導。
結語: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美工區活動,幼兒會愛提問、愛動腦,敢于創新,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有較大的發展。可見美工區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盡量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柯愛萍.幼兒園區角活動實例[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