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鈺潔
【摘 要】《音樂鑒賞》課程是普通高等院校開展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文章從其課程的目標定位展開研究,闡述了該課程的學習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意義,分析了該課程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管理等方面就其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音樂鑒賞;課程定位;課程價值;存在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9-0168-02
隨著高校對公共藝術課程的不斷重視,《音樂鑒賞》課程也隨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之中,要想做好高校《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工作,就要對其課程定位和在當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進而研究出其課程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解決策略,并以此不斷提升高校《音樂鑒賞》課程的地位和教學的質量。
一、課程定位
《音樂鑒賞》作為一門課程,首先應有較為明確的課程定位與研究視閾。作為一門藝術門類的鑒賞課,其課程的特性首先應該在于音樂藝術特征及音樂鑒賞方法的普及。因此,音樂藝術的誕生與發展、音樂藝術的自身特征、音樂藝術的類型及鑒賞等,就構成了《音樂鑒賞》課程的基本知識。
其次,音樂文化的思考和探索對于此課程也至關重要。對音樂藝術的文化屬性進行分析,不僅僅是現代人表達思想與情感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更是當代社會人類所創造的一種文化形式,而這種文化形式,本質上意味著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全新時代——音樂文化時代的到來。因此,這就為音樂藝術的鑒賞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同時也將音樂藝術放在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背景上進行審視。
第三,《音樂鑒賞》課程必須使得學生的音樂藝術鑒賞能力得到提高。作為音樂藝術,首先有其強烈的視聽性,所以作為一個生理上健全(具備正常視聽)的人,他天生都會聽音樂,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人在聽音樂時,常常不知不覺會跟著音樂的旋律走。而《音樂鑒賞》作為一門公共藝術課程開設,固然要進行基本理論的講解,然而任何理論與常識的掌握,最終都要通過對某一音樂藝術的鑒賞而獲得。因此,通過《音樂鑒賞》課程的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鑒賞能力必將是這門課程的重要目標定位之一。
二、課程價值
《音樂鑒賞》課程在當代社會發展中不僅具有提高全體社會成員個人藝術素養的作用,同時也含有更深層次的價值。首先,無論中外社會,音樂藝術教育及其社會成員音樂藝術素養的提高,不僅是和諧社會構建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和諧社會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其次,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而在以人為本觀念的實施中,個人藝術素養的提高既是以人為本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三,音樂藝術教育的普及與音樂藝術素養的提高,可以不斷提升社會成員的審美能力,而審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音樂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是減少整個社會急功近利之風,使之向健康理性社會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第四,音樂藝術教育的普及與音樂藝術素養的提高,可以帶動和促進社會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從而為社會發展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就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打下良好的經濟基礎。第五,音樂藝術素養的提高可以有力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而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與科技的不斷進步,是和諧社會賴以構建與存在的前提條件。當然,和諧社會的構建必然會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三、存在問題
目前各個高校雖然都已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要求,聘請業務水平高、研究方向與課程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教師講授《音樂鑒賞》公共藝術教育類課程,保證了其課程的正常開設,使得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生反饋意見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整體來看,在《音樂鑒賞》的課堂實踐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由于各個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均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因此,公共藝術課程《音樂鑒賞》的重要性在各個學校尚未得到高度重視。另外,教師隊伍相對比較年輕,目前課程開設形式相對單一,教學實踐場地和條件受限,難以滿足在校學生的多樣化藝術需求。針對以上問題,還需各個高校在今后進一步加強公用藝術教育管理,提高公共藝術教育質量,確保《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實踐效果。
四、解決策略
針對高校《音樂鑒賞》公共藝術課程存在的問題,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思考論述,以期能夠為《音樂鑒賞》課程的更好開設提供有益指導。
首先,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文化藝術教育,重視《音樂鑒賞》課程,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在當下,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代學校教育的重要方向與目標,素質教育不僅具體體現為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更體現為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在當代社會教育中,如果沒有學生音樂藝術素養的提升,那么這種教育就不是完全的素質教育。
其次,要不斷完善《音樂鑒賞》及公共藝術教育相關制度,對大學生音樂藝術教育工作進行完整規劃,制定有關大學文化建設規劃綱要及實施辦法。進而形成以校園音樂藝術節為載體,以“一系一品”工程為依托,促進學校各院系積極創新,使得學生課外音樂藝術精品活動繽彩紛呈。
第三,教學經費是《音樂鑒賞》課程建設和發展的基本保障。一是增加相關圖書,保證學生對音樂圖書的借閱和查詢;二是適當加大公共藝術課程《音樂鑒賞》實踐所需器材,達到學生實訓基本需求,保證學生實踐教學質量;三是加大教師招聘力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四是以“質量工程”為抓手,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
第四,加大音樂藝術類教師的引進力度。結合《音樂鑒賞》公共藝術課程的特點,采取多種措施引進高學歷、高職稱教師,并且進行多樣性的授課方法探討,滿足更多學生多樣化需求,切實落實素質化教育,提升學生對美的鑒賞,通過鑒賞藝術作品、學習藝術理論、參加藝術實踐等,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第五,在教學管理方面,各個高校要堅持全體教學人員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材為中心,堅持做到為人師表,治學嚴謹,傳承良好教風,重視藝術課程。力爭做到《音樂鑒賞》課程教學進度安排合理,重點難點突出,使其有明確的教學大綱與教學日歷,同時注重吸收音樂藝術學科新成果,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創新意識。
第六,在藝術實踐方面,各個高校要不斷深化藝術實踐,強化學風建設,積極組織開展大學生第二課堂藝術活動,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宣傳,加大對音樂藝術教育以及《音樂鑒賞》課程學習優秀學生的表彰力度,努力營造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和公共藝術環境。同時,通過開展“音樂鑒賞課程讀書會”等活動,推出學生必讀藝術書目,制定個人學期讀書計劃,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倡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懂藝術,聽懂音樂。
總之,《音樂鑒賞》課程在和諧社會構建、中國夢的實現以及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提高社會成員的藝術素養、推動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與科技不斷進步的重要作用,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等院校只有進一步加大公共藝術教育與《音樂鑒賞》課程的發展建設,使其在軟硬件水平上更上一個臺階,同時繼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引進高端藝術人才,擴大對外合作交流,才能使得《音樂鑒賞》課程帶動公共藝術教育事業闊步前行。
參考文獻:
[1]孟潔.高校“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困境及建議[J].戲劇之家,2014(14).
[2]李靜.高等院校音樂鑒賞類課程教學模式探析[J].北方音樂,2015(20).
[3]朱祈賢.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途徑探討[J].北方音樂,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