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宇新 張忍華
職業院校作為以培養核心職業能力為基本任務的院校,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的合格建設者,隨著社會發展,職業院校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為職業院校的老師,在積極投身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去的同時,也要積極思考學生如何更加有效的去學習,尤其是以技能訓練為核心的技師學院,老師更應該在如何提升學生技能上多下工夫。針對這一點,對學習策略的研究和實踐對于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效學習的幫助意義很大。
一、職業技能的含義。
技能是指個人通過一定練習形成的能夠完成一定任務的動作和智能的操作系統。技能包括兩種,一是內隱的,簡約的,心智的認知技能。二是外顯的,展開的,動作的操作技能。所謂的職業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某項職業活動的能力,聯系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職業技能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習專業知識,經過不斷練習和實踐而形成的完成某項職業活動的操作系統。
職業技能的三個特點是:
A:職業技能是在具體工作實踐或模擬條件下的實際操作中通過學習和反復練習形成的,知識學習是技能養成的基礎。但認知技能要在不斷的練習和實踐中才能形成操作技能。
B:職業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動作及其執行方式構成的,是會不會做與做得如何的動作掌握。
C:職業技能中的一系列動作有一定順序和法則,不是隨意、任意的動作組合。
二、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學習策略。
1:認知策略;
在學習某項實際職業技能前,先要讓學生學習了解技能操作的全過程以及相關知識,了解技能的操作要求,操作方法,主要工藝,安全操作注意事項以及操作過程中如何自檢和故障分析與處理等。
職業技能相關知識的認知學習是實際操作的基礎,在教師示范操作,語言描敘分析下,學生需要認真思考和觀察,一方面,教師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分步驟示范,每一個動作都必須準確無誤,同時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另一方面,學生在教師示范講解時,要集中注意力仔細觀察,要了解職業技能操作的各部分功技能,同時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來理解操作過程中的因果關系,理解各部分技能之間的關系,理解操作的原理。
2:操作策略;
在初步掌握相關職業技能的基礎之上,通過反復的操練,才能把靜態的技能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操作技能,在模仿教師的過程中,學生所掌握的技能知識的零散的,學生的操作也容易出錯,所掌握的技能也只能是局部動作。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伴隨著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自己的揣摩和領悟,學生所掌握的局部技能和零散技能才會慢慢的系統化,再通過反復的訓練和練習,讓各個動作之間的過渡環節變的自然和協調,消除動作之見的干擾因素,職業技能的操作速度就不斷的增加,這樣職業技能的協調性,靈活性,穩定性也就形成了。
3:糾錯策略;
學生通過反復訓練和練習所形成的職業技能,需要達到熟練的地步還需要加強訓練的力度,但是熟練的技能并不能保證在任何場合之下都能準確無誤的表達,在訓練時候的訓練質量和動作表達到位的質量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技能的最終表達。所以在教師進行傳授的時候,就要求教師的動作一定需要準確規范,甚至完美,而教師同樣需要經常通過進修來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操作則需要及時的更正。
學生如何來判斷自己的動作是否表達到位呢?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可以加強:
1):一是加強職業基本標準的學習,教師需要把行業和專業的職業技能操作標準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學生要熟悉專業職業技能的具體步驟。
2):在具體實踐操作練習過程中,學生之間要相互交流,發現差錯及時的糾正,如果讓學生反復的訓練單一的動作或者技能,重復的次數太多,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就會降低,真實會產生厭煩的心理,所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交替進行操作,學生之間交流心得,能及時有效的糾正學生的錯誤。
3):學生自己要及時向教師反饋操作步驟與自己的訓練心得,教師在學生訓練時候則需要巡回觀察和演示,一定要訓練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根據不同的學生發現其中具有共性和個性的問題,然后及時的加以解決。
4):反思策略;
作為職業院校的學生,反思和反省是很有必要的,從反思中,學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也能在反思中歸納出一天的得與失,對技能和知識進行必要的梳理。
學生對在職業技能訓練中的心理感受,動作變化,動作流程,動作效果等及時進行反思,才能使外部獲得的職業技能知識和操作技能內化為自己的職業能力,學生在獲取一定的職業技能之后,可以在知識運用,技能提升,動作規范,等方面進行創新的思考,發現可以改進的地方,加一改進。學生對職業技能的反思具有以下的特點:
1:實踐性,學生在職業技能的獲得都是在實踐中獲得的,技能的提升和熟練也都必須是在實踐中實現。
2:針對性,學生需要針對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習慣,處理觀念來分析自己。
3:反思性,學生對職業活動中的技能操作動作和情感,進行多視角,多層次的思考,對自己不規范的動作行為重新進行審定與判斷,過程中,有對與錯的價值判斷,有習慣動作和規范動作標準的行為選擇,這都是在學生內心深處的行為選擇。
4:過程性,學生對某項具體的職業活動的技能反思是一個過程,有意識期,思索期和修正期等三個階段。
三、影響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學習策略的因素。
(1):學習動機。
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的動機培養,讓學生加深對多學習專業和所從事職業的認識,把社會與學校教育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學習需求,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競爭意識。
競爭力是現代職業院校學生必須面對的一個大課題,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方面,學校和教師需要在多方面加強教育,學院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走向社會,深入企業的機會,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應該去感受企業的文化建設,了解企業的管理機制和企業對員工的素質結構要求等,學院需要幫助學生主動的調整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多參加各類的競賽活動。
(3):教師指導。
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習興趣,其次,在示范階段教師要細致講解技能操作運用的知識和動作要領,縮短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與實際技能操作之間的距離,在學生練習時教師要仔細觀察并及時糾錯。最后,對于學生在技能練習中的表現要及時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