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軍
摘 要:公共管理中的管理者素質直接關系著當前社會的政治穩定,法制建設、經濟發展水平和倫理秩序。公共管理中道德風險的產生與公共管理者的素質密不可分,尤其在我國轉型,管理者的素質越顯需要,深刻分析這些潛在因素才可能有效避免公共管理中道德風險的產生。
關鍵詞:公共管理;公共管理者素質;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存在于委托代理關系中的一種道德現象,描述受托人不盡職責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從而使大眾群體利益面臨重大損失的危險。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風險是和公共權力分不開的,公共管理者是執行民眾擁有的公共權力的人,民眾將自己的權力授予公共管理者執行以實現社會公眾的利益,而公共管理者接受社會公眾的委托,承擔著社會大眾的義務,按照社會大眾的意愿行使他們所賦予的權力并取得相應的報酬。
在公共管理活動中,由于公共管理者的權力價值觀不同,公共管理者的身份沖突以及公共管理者的道德意志狀態,使其經常有充分的機會背離社會公眾的意愿采取不道德的方式來行使公共權力,給社會公眾利益造成潛在和現實的損害與威脅,從而導致道德風險。
一、公共管理者權力價值觀的迷失與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風險權力價值觀是關于權力的目的,意義等問題的追求及其評價的根本觀點,它指導公共管理者的權力運作方向,決定其道德行為。
公共管理者形成特定的權力價值觀,社會表現相應的行為選擇,如果權力價值觀一旦陷入誤區就會產生越軌的權力行為,發生道德風險。在我們當前形成的多種形態的價值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是兩種相互對立的權力價值觀,即集體主義的權力價值觀和個人主義的權力價值觀。集體主義的權力價值觀是為人民服務為目的,個人主義的權力價值觀是以謀取個人利益為目標。公共管理者應當堅持集體主義的權力價值觀,以國家、集體的利益為重,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幸福作為其價值取向的唯一標準。
在個人主義權力價值觀的影響下,公共權力往往出現錯位表現。有的公共管理者把公共權力私有化,把社會公眾給予的權力當作個人謀私的工具;有的權力運用者把公共權力商品化,將權力異化為商品,搞權錢交易,權物交易甚至權色交易;有的權力運用者把公共的工具;有的權力運用者把公共權力特殊化,認為人性的尊嚴取決于權位的高低,人生價值的大小取決于支配權力的大小,一旦擁有權力便把自己視為特殊人物,高高在上。個人主義權力價值觀影響下的公共權力錯位異化嚴重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作為公共權力運行中的道德風險,往往對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造成極大的威脅。
二、公共管理者的身份沖突與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風險。
人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往往會扮演多種角色身份,公共管理者也不例外,他們既是個體的人又是公共的人,這樣在他們的道德選擇中會經常的面對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沖突,個人義務與公共管理者義務的沖突,本位職責與社會職責的沖突。
在公共領域中,公共利益是第一位的,如果公共權力被用來優先維護公共管理者個人權利的話,那么公用權力就會變質,發生異化。現實生活中的公共管理者經常會面對這樣的沖突和選擇:一方面,他們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一方面他們又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自己所執掌的權力,把個人領域和公共領域混為一談,用可以支配他人以及公共資源的公共權力牟取私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就會導致道德風險的存在。
在現代民主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擁有平等的基本自由權利。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正當、獨特的個人權益,在這一點上公共管理者也不例外。然而,作為公共管理的主體,公共管理者更有責任與義務為公共利益服務。一個公共管理者作為公共管理的主體與作為普通社會成員,這兩種角色如何和諧共處是個很難兩全的問題。基于這兩種角色期待所發生的角色職責,會發生沖突和碰撞。究其實質就是為自己的利益還是為他人的利益來履行角色職責。如果公共管理者不能準確恰當地界定和維護個人的自我利益,就很難保證公共管理者個人自我利益的倫理合理性。
在當前社會公共管理中,許多公共管理組織在授權方面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上級對下級有時有著絕對的決定權,上級部門和管理者掌握著下屬部門和人員的職位升遷,薪酬發放,福利待遇等關系個人生活和事業發展的大事。所以除非公共管理者有著非常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否則在本位職責與社會職責發生沖突時,他們不會舍棄自己的前途和未來,而更傾向于選擇服從本位職責要求。這種原因引起的道德風險應該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三、公共管理者道德意志狀態與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風險的社會化需要一個過程。
一般而言,人在行為中是行善還是作惡,往往和一個人的道德意志狀態相關,一個人為善還是作惡往往在道德意志能否克制不道德動機的一瞬間,有道德意志的人往往在許多情況下都更有抗拒誘惑的能力,但是,道德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人們在履行道德義務的過程中絕不是一帆風順的,從主觀上看,道德行為本身就意味著行為主體的的自身利益在某種程度上的讓渡,甚至利益犧牲,這就要求人們首先要有足夠的勇氣來正確看待自身利益的得失。沒有堅強的道德意志力,人們很難做到這一點。從客觀上看,道德行為的過程還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諸如一個人在為善之后卻沒有得到社會公正的評價,甚至被人們誤會和責難,這都會給行為主體帶來思想上的斗爭和情緒上的波動。人們能不能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將道德行為持之以恒地堅持下來,關鍵也在于有沒有堅強的道德意志力。在特定的條件下,道德意志力的強弱往往會影響人的行為道德性質。
公共管理者道德意志的堅強與否直接決定著其道德行為的性質。如果行為不道德,社會形成道德的風險,直接危及到社會公眾的利益。公共管理活動作為一種客觀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它總是由現實中一個個活生生的公共管理者來承擔。這些承擔的相關職責的具體公共管理者個體的道德,狀況對于公共管理活動的實施及其實施的結果會有重大的影響。也正因為這方面原因的考慮,人們在選擇公共職位的實施個體時,總把他的道德素質作為一個重要品質因素加以考慮,對管理者有德才兼備的素質要求。因為只有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行為很可靠,很確定時,道德風險才可能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