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珍
摘要:以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發展到今天,由于它傳播的平等性和開放性,使得網絡輿論也迅速發展起來,這些輿論影響一方面對事情的解決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網上一些負面消極的言論不僅沒有促成問題的解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公眾正確的價值判斷,損害了我們的公共利益。
關鍵詞:公共管理;網絡輿論;輿論引導
中圖分類號:D630;G20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8-0000-01
在新的輿論生態環境下,做好公共事件網絡輿論引導工作, 整個社會輿論就會向著更積極、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是黨和政府所必須給予關注的重大議題,也是廣大網絡媒體和網民所應承擔的義務。以上這些,也是本人選擇網絡輿論引導作為研究內容的意義所在。
一、公共管理視角下輿論引導的必要性
人們通過互聯網平臺暢所欲言,自由的發表各自的觀點,并由此產生的網絡輿論也空前活躍起來。網絡輿論就是一把雙刃劍,有著正負兩方面的社會效應。德國學者諾依曼把輿論比作社會的皮膚,輿論的過于分散不利于社會的整合,輿論的極度混亂甚至可能會帶來社會的崩潰[1]。自古以來,輿論對于一個政權的建立、維護和顛覆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正面積極的輿論可以調節社會人際關系,能夠疏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則不然,負面輿論會摧毀主流的價值觀,干擾人們的判斷,影響公共決策的制定,影響社會的穩定。我們常說,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所以在新的輿論生態環境下,我們不僅要了解網絡輿論正負兩方面的影響,還要看到輿論引導的迫切性。
二、網絡輿論引導中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機制
1.加快網絡輿論管理機構建設腳步
目前網絡輿論環境的混亂與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責任劃分不清有密切的關系,要完善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機制,首先必須建立一個專司網絡輿論管理的法定機構,明確其具體職責,并賦予其足夠的管理權限,由該組織依法對網絡輿論進行監督和管理,擔負起凈化網絡輿論環境、促進網絡輿論健康發展的責任。另外,單憑一個管理機構的能力還不夠完成此重任,還應當建立相關的協作機制,通過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推動加上其他激勵機制的配合,使政府其他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網絡輿論監管部門的工作,通過多部門的協作,共同推進網絡輿論管理工作。
2.轉變理念,重視輿情監測和預警
網絡輿論發展到一定程度,它所造成的影響將是很難逆轉的,如果我們能夠走在網絡輿論的前面,那么管理與引導工作就將是另外一種局面了。雖然網絡輿論存在一定的難控性,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只要把握住了規律,網絡輿論還是能夠進行監測和預警的。網絡輿論事件的發展再迅速,都需要有一個關注發酵期,這就為建立對輿情的監測、預警提供了可能 [2]。
3.發揮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合力
加強媒體正向聯動,形成輿論引導合力。新媒體時代的社會輿論,已經是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等多種公共話語平臺相互沖突互相融合的過程,最后達到輿論的平衡。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互動對事件謎底的揭曉,問題的解決具有積極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媒介的融合有利于民意的真實表達,推動事件的發展,促成民眾和政府的關系和諧。
4.提升突發事件網絡輿論引導時效
通過對過去發生的一些重大網絡輿論事件的歸納和總結,可以發現很多網絡輿論來源于突發事件,是我們缺乏對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經驗才導致事態的擴大,所以,要完善網絡輿論引導機制就必須建立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提升突發事件網絡輿論引導的時效性。
(二)加強網絡主流媒體建設,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加強主流媒體建設,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是中央在新形勢下對新聞宣傳工作提出的新任務和新要求。當網絡媒體上的聲音良莠不齊,公眾會越來越傾向于信任主流媒體的發布的信息,因此一定要發揮主流媒體的權威性與品牌優勢,堅持正確的網絡輿論導向。當前,我國急需要建立以中央、地方重點新聞為主體,傳統媒體網站與商業網站相呼應的互聯網新聞報道體系,使其成為能夠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并深切反映民意,積極引導輿論走向的可靠陣地。
(三)改進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
1.確保信息公開,將新聞發布工作落到實處
建立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大有助益,但前提是我國政府必須正視信息公開問題,將信息公開制度與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進行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發揮合力。再好的制度不能真正落實也只是一番空談,既然我們建立了專項的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就應該充分發揮它的效用,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這樣才能得到公眾的信任和支持,共同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輿論環境。
2.提高網絡新聞發言人個人素養
作為代表政府行使職能的新聞發言人,網絡新聞發言人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首先在政治立場上要做到堅定而鮮明,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明確自己擔負的重要使命,同時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和新聞職業素養,能夠在為公眾答疑解惑時理性化解矛盾,有效引導輿論[3]。然后,身為網絡新聞發言人,還必須適應運用網絡為工作平臺的技能要求,能夠熟練進行電腦操作,掌握必備的網絡技術。
(四)培養網民責任意識,提高網民媒介素養
隨著網民數量的激增和低學歷化發展趨勢的愈加明顯,我國網民的個人素質也愈發參差不齊,部分網民缺乏足夠的社會責任感和自省意識,致使網絡謠言的散播,對此,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讓廣大網民了解到網絡對提高我們生活質量的種種助益,認識到維護網絡輿論環境利人利己的重要意義,促進我國網民社會責任感的提升,規范網民的輿論行為。
三、結論
網絡輿論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它自身存在的弊端同樣不容忽視,而正因為網絡輿論具有的強大影響力,對其加以引導和管理更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通過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我國的網絡輿論傳播環境才會不斷優化,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才能得到切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德]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沉默的螺旋:輿論我們的社會皮膚[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王一帆.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研究[J].情報探索, 2016(3).
[3]邱瑩.政府新聞發言人職業素養初探[D].吉林大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