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威
摘要:雞馬立克病是常見的病毒性腫瘤疾病之一,由馬立克病毒感染所引起。病毒不耐高溫,對甲醛和酸堿類消毒劑敏感;臨床常見的發病類型有神經型、皮膚型、內臟型和眼睛型;病毒主要分為三個血清型,其中I型有致病力,II型和Ⅲ型不致??;感染組織器官分布著大量腫瘤塊;預防本病需要加強管理,并做好種蛋和環境的消毒工作;發生本病的雞群建議放棄治療,全群淘汰處理。
關鍵詞:雞;馬立克病;防治
雞馬立克病是雞常見的腫瘤性疾病之一,主要引起雞淋巴組織的增生,傳染性強,廣泛分布于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本病以水平傳播為主,雛雞最易受到感染,臨床危害巨大,下面筆者就本病和大家作一下詳談。
1病原簡介
本病的病原為雞馬立克病毒,歸屬于皰疹病毒科成員,是雞和火雞常見的腫瘤性病原體,病毒呈近球形,對外界有較強的抵抗力,雞感染后可在全身各器官分布,如性腺、虹膜、內臟、肌肉、皮膚和羽毛等處,體表病毒可通過皮屑和羽毛進行擴散,并在環境中保持一年以上的毒力,雞糞中的病毒能連續保持4個月以上的感染力。病毒不耐熱,溫度越高,保持活力的時間越短,4℃、25℃、40℃和60℃的條件下活力分別能保持15d、4d、18h和10min,而在-165℃條件下活力可達7個月,病原主要通過雞與雞之間相互接觸進行擴散。
2培養特征
馬立克病毒在血清型上可分為對雞有致病性的血清1型、非致瘤毒株ll型和歸屬于火雞皰疹病毒的血清Ⅲ型。l型毒力較強,能在剛孵出的幼雛身上或發育中的雞胚中生長繁殖,培養病毒的最佳細胞是雞腎細胞和鴨胚成纖維細胞。成功感染的細胞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細胞變圓,細胞上能看到A型核內包涵體,將病毒接種于雞胚卯黃囊中時,經12h培養,能見到絨毛尿囊膜上出現病毒豆斑。
3本病危害
雞群發生本病后基本無治療價值,發病嚴重的雞會很陜死亡,未死亡的雞生產力嚴重下降,不產生經濟效益,很多養殖場都會選擇全群淘汰。臨床上本病以神經型、內臟型、皮膚型和眼型最為常見:①神經型主要表現神經癥狀,影響飲水和采食,最終或衰竭而死,或被其他雞踩踏而亡;②內臟型可引發感染器官的變性壞死,當健康細胞超出自身代償能力時,便不能維持機體的代謝,最終衰竭而死;③皮膚型死亡率低,主要表現為毛囊腫大或皮膚出現結節,另外,病毒可借住皮膚和羽毛進行擴散i④眼型可影響雞視力,間接影響采食而造成生產性能下降。
4消毒技巧
病毒對含有甲醛的消毒劑敏感,臨床上經常采用福爾馬林溶液對環境進行消毒,可直接噴灑,也可將雞舍封閉后,與高錳酸鉀混合,由于發生高強度的氧化還原反應,甲醛可被熏蒸至空氣中,全方位無死角消毒。甲醛類消毒劑雖然使用效果好,但對人和動物的呼吸道有刺激性,不適用于帶動物消毒,且甲醛容易吸附在環境中,造成長期殘留,故消毒后注意通風,如果味道明顯則需要噴灑氨水進一步消除。 另外,實驗室研究表明病毒在pH為5.5~8.5之間時活力較好,高于或低于此范圍,病毒易死亡,故臨床上也可采用酸堿類消毒劑進行疫情的控制,如過氧乙酸溶液、火堿溶液等。
5臨床表現
雞感染后約2周開始排毒,一月之后達到高峰,對其他雞形成感染。前期受感染的神經組織和器官出現細胞單核性浸潤,之后細胞不斷受到破壞,約再經過2周開始出現癥狀和病變。本病的發病程度受感染途徑、發病日齡、病毒毒力、感染劑量和雞品種等因素的影響,最終表現差異較大。神經型馬立克可表現共濟失調、腿部麻痹、無法行走,歪頭扭脖,無法采食,很快衰竭。內臟型馬立克外表看起來和一般疾病差別不大,只有剖檢后能看到感染器官分布著大小不等的腫瘤結節,尤其是卵巢、腎臟、脾臟、肝臟、心、肺、胰腺和腸道等處,當腫瘤形成彌漫性遷移時,整個器官變得腫大,功能受到影響。眼型馬立克主要造成虹膜的損害,一側或雙側,病初視力下降,隨著疾病發展最終可失明。
6本病的預防
疫苗免疫是預防本病最好的方法,一般在出殼后一次免疫即可產生有效的抗體和記憶細胞,抗體能直接中和感染的野毒抗原,而記憶細胞能長期存在于血清中,一旦二次感染就會被激活,在短時間內大量復制,產生高滴度的抗體和效應細胞,保護機體不受侵犯。馬立克病抗體維持時間長,一次免疫后期一般不需要補免。
雞在出殼后很容易感染病毒,故在孵化期間一定要做好種蛋的消毒工作,及時清理種蛋表面黏附的羽毛、雞糞,并對蛋表面加強消毒,孵化器在每批種蛋孵化前和孵化后都要進行徹底的消毒,以免批次之間發生混合感染。
加強雞舍的環境衛生與消毒工作,防止早期感染。養雞一定要遵循全進全出制度,不同批次的雞群嚴禁混合飼養。雞飼料營養要全面,從正規飼料廠家進料,雛雞階段最好使用成品顆粒料,以自由采食的方式飼喂,雞舍嚴禁外來人員進入。疫苗免疫時,可配合使用頭孢類粉針混合注射,不但能起到抗感染作用,還能早期凈化體內細菌性病原,有利于雞后期的飼養。
7本病的治療
本病一旦發生無特效的藥物能夠治療,即使嘗試治療,最終造成的經濟損失仍然巨大。未死亡的雞會成為長期帶毒者,對下批次的雞形成傳染威脅,鑒于上述原因,筆者不建議對本病進行治療,發現疫情一定要全群淘汰,以免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