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出導向法”自2014年由文秋芳教授針對英語中高級學習者提出以來,在學術界引起廣泛關注與熱評。本文采用文獻計量法和內容分析法,對2015-2017年發表在中國知網上的相關期刊論文進行統計并分析,發現,近年來關于“產出導向法”的期刊論文數量呈增長趨勢,各類文獻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均有顯著特點。本研究結果能反映出該理論的學術影響并能夠為從事該理論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研究現狀;研究對象;研究內容
【Abstract】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 which is proposed by Professor Wen Qiufang, aiming at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English learner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evalua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since 2014.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s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searched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for the papers on POA, which are published duriing 2015-2017. After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quantity of the papers present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research objects as well as research contents of various correlative literatures have notable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 reflects the academic influence ability of POA and it can supply some reference for practioners and researchers who engage in the theory.
【Key words】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objects; research contents
【作者簡介】羅方琳(1995- ),女,碩士,寶雞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學科教學英語。
一、引言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簡稱POA)的原型為“輸出驅動假設”。在2014年10月的“第七屆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上,它被正式命名為 POA。這里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該方法主要針對的是中高級外語學習者。第二,“產出”(production)和“輸出”(output)的含義不同。近幾年來,關于“產出導向法”研究的學術論文日益增多。本文以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所收錄的關于“產出導向法”研究的學術期刊論文為樣本進行內容分析,對其文獻分布情況、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等方面進行探討。
二、“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的概述
“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包含教育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在內的三個部分。
1.教育理念。POA提倡的“學習中心說”更多地關注學生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達到良好的效果,實現最優化學習?!叭私逃f”認為外語教育不只是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與此同時更應該注重素質教育,外語教育要貫徹全人教育的理念,“教單科,育全人”。在英語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中,“學”作為一種是一種輸入性的學習,確切地指聽和讀;而“用”作為一種輸出性行為,包括說、寫?!皩W用一體說”吸收了克拉申的“輸入假設”和斯溫納的“輸出假設”,強調輸入與輸出同樣重要。
2.教學假設。2008年,文秋芳教授首次在《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一文中提出了“輸出驅動假設”(Output-driven Hypothesis)。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先嘗試完成產出任務,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就會根據自己所需進行下一步為完成產出任務而進行輸入性學習。其次,輸入促成假設主要強調可理解性輸入。最后,選擇性學習假設強調的是選擇性學習的重要性。在這樣的大數據時代下,各種參考資料極其豐富,但課堂時間極其有限,這就需要學生進行必要的選擇性學習以提高效率。
3.教學流程?!膀寗印弊鳛樾聠卧拈_頭,會逐步按照三個環節進行新課的導入。首先是教師創設對學生具有一定認知挑戰性的交際場景。其次,學生因為任務的挑戰性而陷入困境而產生學習欲望。最后,教師說明教學目標并闡述教學任務,學生獲取知識。“促成”緊隨“驅動”環節。教師需要開始描述任務,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扮演了“指導者”的角色,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評價”環節也是教學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主要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形式。也就是說在課中和課后都要進行評價。
三、關于“產出導向法”的文獻研究分析
1.產出導向法”文獻分布情況。2014年10月,文秋芳教授在國際會議上將2007年提出的“輸出驅動假設”正式更名為“產出導向法”。因此,筆者選擇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相關文獻作為研究來源。中國知網作為我國最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網絡出版平臺,具有大量豐富的國內外學術期刊資源,不可避免地成為筆者研究文獻來源。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內容分析法和文獻計量法。在中國知網上,筆者運用高級檢索,將檢索項確定為“主題”(“產出導向法”+“英語”),以“精確”為匹配類型。經過檢索,筆者發現2015-2017年三年關于“產出導向法”的文獻達128篇。最終篩選掉學術輯刊、碩士論文、報紙等無關樣本,共獲得有效樣本109篇。通過分析,有以下發現:
(1)文獻年份及文獻數量分布。通過檢索發現,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黃珍在2015年8月發表了一篇題目為《“產出導向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這是自文秋芳教授提出“產出導向法”以來的第一篇期刊論文,該論文的作者創造性地將其與英語閱讀教學相結合,從理論層面初步闡述了職業導向下“產出導向法”在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中的可行之處。此外,經筆者統計,2015年到2017年關于“產出導向法”的有效論文為128篇,從2015年的4篇到2016年的27篇,再到2017年的97篇,論文發表的數量呈快速增長的趨勢。
(2)來源期刊分布。從期刊分布來看,篩選出的109篇有效論文發表在81種不同的期刊上。經統計發現,發表兩篇以上的期刊共有九種。很明顯,排在第一名的《校園英語》近三年來發表了11篇關于“產出導向法”的文章,領先于排在第二名發表10篇的《海外英語》,而《文教資料》與核心期刊《現代外語》并列第三?!逗焙诖髮W學報》、《現代交際》、《教書育人》(學術理論)、《中北大學》和《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均發表了2篇與“產出導向法”相關的文章。其他72種刊物都分別發表了一篇相關文章。
另外,期刊論文發表還包括知網獨家期刊,包括《現代外語》、《外語界》、《外語教學與研究》、《教育評論》、《教育學術月刊》、《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和《外語學刊》等在內9種,其中外語核心期刊分別為《現代外語》、《外語界》、《外語教學與研究》、《教育評論》和《教育學術月刊》等5種。
綜上所述,近三年來關于“產出導向法”的相關文章期刊來源分布廣泛,多達81種,但是核心期刊相對較少。
(3)突出貢獻機構分布。從發表機構來看,突出貢獻機構排在第一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共發表10篇論文,排名第二的哈爾濱理工大學發表6篇論文。排名前十的研究機構均屬于高等院校。因此,“產出導向法”的主要限于大學進行研究。
2.“產出導向法”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分析。
(1)研究對象分析。通過對文獻題目、摘要以及關鍵詞的分析,首先,筆者發現“產出導向法”的研究對象大部分是大學生,而且將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的論文高達96篇,約占總數的88.07%。大學生基本掌握了語法知識和語言知識,有一定的交際能力。這與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產出導向法”只針對中、高水平的外語學習者學習者要求相吻合。此外,其研究對象還包括了??圃盒W生,相關論文共12篇,約占比11%。同樣地,文秋芳教授也強調了這里的“產出”既強調過程,也強調結果。即重視將語言進行應用,專科院校重視職業化教育相應與之契合。極大地滿足了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需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最后,研究對象還涉及到了1篇成人英語翻譯,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個人發展的需要。
(2)研究內容分析。“產出導向法”的研究內容所涉及的關鍵詞有很多。從表格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按照出現頻率的高低進行排列,得出論文題目中出現三次以上的關鍵詞有14個:大學英語(出現27次)、教學模式(出現9次)、英語教學(出現8次)、獨立學院(出現6次)、翻轉課堂(出現6次)、學用一體說(出現5次)、促成(出現5次)、輸出驅動假設輸入(出現4次)、思維導圖(出現4
次)、微課和翻轉課堂(出現4次)、輸出(出現4次)、“產出導向法”(出現4次)、寫作(出現3次)。
從這些關鍵詞可以看出,2015-2017年三年來,研究者對“產出導向法”的主要集中于對大學英語的多個方面展開研究,也涉及到一些獨立學院。對英語教學這個大的概念進行研究,將“產出導向法”與當下較流行的“翻轉課堂”、“思維導圖”等概念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分析,但是對大學英語的聽說讀寫技能方面的具體化研究較少。筆者發現研究內容主要是針對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模式以及課程改革進行研究,且關于寫作教學以及職業教育方面的期刊逐年增加。
這14個關鍵詞代表了“產出導向法”研究的不同角度,有利于幫助教育工作者了解“產出導向法”的研究熱點和趨向。不難發現,“產出導向法”理論相關的研究更多的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口語教學、寫作教學以及為數不多的翻譯教學等方面進行研究,既有對教學模式的構想研究,也有實踐應用研究。
四、存在問題及建議
通過對“產出導向法”的現狀研究的分析,結果表明相關論文研究在2015-2017年總體呈明顯增長的趨勢。總而言之,2015-2017三年期間,研究英語口譯筆譯的論文篇數很少,有關商務英語、文秘英語、旅游英語、科技英語等專門用途英語的研究存在空白,以POA為基礎的實證性研究不充分。
后期在研究過程中,可將“產出導向法”的理論體系拓寬到翻譯領域、專業用途英語以及高中英語教學之中。此外,應重視實證研究,將理論運用具體實踐之中,以論證“產出導向法”中教育理念的正確性以及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最終為外語教學提供更多借鑒與啟示。
參考文獻:
[1]黃珍.“產出導向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15(8):115-119.
[2]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J].外語界,2008 (2):2-9.
[3]文秋芳.構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 (4):547-557.
[4]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語教育中的現實化[J].外語界,2014 (5):76-82.
[5]顏偉華,曹建輝.輸出驅動假設研究現狀分析[J].語言藝術與體育研究,2017(9):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