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慶平 尹錫陽 李金菲
【摘要】隨著移動學習方式的日漸流行,公眾尤其是大學生逐漸習慣在智能手機上學習。智能手機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英語晨讀也不再拘泥于傳統形式,基于移動學習的晨讀模式構建應運而生。新型晨讀模式的構建希望能給相關學習者帶來不一樣的晨讀體驗,提高學習成效。
【關鍵詞】移動學習;晨讀現狀;晨讀模式構建
【作者簡介】洪慶平,尹錫陽,李金菲,無錫太湖學院。
一、引言
晨讀作為有效的輔助語言學習方式,一直存在于英語學習的各個階段。目前,我國中小學都設有專門的晨讀課,輔以任課老師監督管理,但是在大學中卻難覓蹤跡,大學生晨讀似乎只是一小部分“學習努力”學生的個別行為(王澤陽,2014)。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學生缺乏升學壓力,英語的學習多用于備考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另一方面,晨讀是一項自主性較強的活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管理的有效性都會影響晨讀的效果。因缺乏督促管理,學生往往會放棄或者低效晨讀。智能手機的出現帶來全新的學習模式,移動學習的操作性更強,管理更直接。移動學習模式下的晨讀,可利用移動手機的便攜性,使用針對性強的晨讀材料,全面調動學生的晨讀積極性,通過網上在線“打卡”形成自我監督,提升晨讀的價值。
二、研究理據
1.移動學習概念及現狀。移動學習(M-Learning)是數字化學習(e-learning)和移動應用技術兩者相結合的產物,指運用移動通信設備等科技產品,來輔助開展學習(倫墨華,2007)。該學習方式是一種全新的模式,結合無線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將其應用于現代教育之中,應用的目的則在于不斷提升學習者學習效率。
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形態,已成為教育技術研究中的一大熱點。智能手機以其強大的功能及龐大的用戶群,逐漸成為移動學習理想的學習終端。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日漸完善和價格的日趨下降,當代大學生已經成為智能手機主要的使用群體之一。因此,本文所提到的移動學習都是基于智能手機這一學習端。
2.大學生晨讀現狀及存在問題。為了更好地調查大學生晨讀現狀,筆者以身邊同學為研究對象,從學生對晨讀的認識,晨讀實踐方式及困難,對移動學習的了解及實踐這四方面來設計問卷,隨機對太湖學院的100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調查對象:參與調查的100名學生中,60%的是大一學生,28%的是大二學生,可見,晨讀活動的開展對象主要是大學低年級學生。(2)自身英語能力方面:認為自己英語能力一般的學生占41%,優秀的占比7%,非常差的占比4%。大學生提升自身英語能力的愿望較迫切。(3)晨讀與英語能力提升的相關性:76%的學生認為晨讀對英語能力的培養有幫助,24%的學生則認為無法短期判定晨讀對英語能力提升的影響。(4)參加晨讀的自主性:56%的學生希望加入校園晨讀隊伍,17%的學生則持無所謂的態度,27%的學生則持觀望態度,表示有人帶動的話,愿意參加晨讀。(5)晨讀時間:74%的學生希望在6:00-7:00之間,既可以參加晨讀,又不影響正常上課;18%的同學則建議5:00-7:00之間;6%的學生暫無確切時間要求。(6)晨讀存在的困難:86%的同學選擇起床時間早,容易疲勞,影響上課;51%選擇不好意思在公共場合晨讀。表明造成晨讀困難的原因主要是懶散與對英語的自信心不足。
三、基于移動學習的高校晨讀模式構建
移動學習的便捷性,高效性,趣味性和互動性,吸引學生依托手機平臺查收英語信息,分享學習心得,規范學習習慣。移動學習英語晨讀模式的構建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1.組建“微信群”班級。晨讀活動的學生主體源于各個專業班級,晨讀學生以個人形式來參與。為了便于管理,賦予學生英語晨讀學習圈的歸屬感,組建一個“虛擬”的班集體來管理監督分享與提高英語成績有關的學習資料。
2.晨讀學習資料。有限的晨讀時間決定了材料的選擇設計的謹慎性,根據克拉申的輸入假說,理想的輸入須具備四個特征: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關聯(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語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足夠的輸入(i+1)(賈冠杰,2006)。“i+1”要求材料是同學可理解的內容,比實際水平略高但經過努力可以習得,以此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所選材料與學習要求緊密聯系。在四六級備考階段,晨讀派會推送四六級考試的相關內容。活動負責人也定期在“微信群”班級分享推送四六級干貨,以作業的形式要求大家,監督學習。
3.鐵桿搭檔制度。“鐵桿搭檔制度”建議晨讀班里的每個學生選擇其搭檔,每一對搭檔都是緊密聯系的合作者,互相鼓勵監督,以求共同進步。若搭檔中的一方未完成負責人布置的晨讀任務,另一方就要接受處罰,如操場跑10圈,背誦默寫段落等處罰措施。該制度能增強搭檔雙方的緊密聯系性,完美配合的搭檔會監督對方按時早讀,不因自己的懶惰而連累合作伙伴。鐵桿搭檔制度的實行規避了晨讀手段的單一性和枯燥性,利于晨讀活動的長久開展。
四、結語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結合智能手機在大學生晨讀活動中的運用發現移動學習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通過手機終端的“打卡活動”和“鐵桿搭檔”制度極好地督促了學生的英語學習,促進晨讀習慣的養成。當然,通過實踐發現此晨讀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四六級干貨推送材料的效度尚未檢驗;晨讀活動與移動終端的結合可更深入緊密等。這些問題將督促我們進一步改進基于移動學習的晨讀模式,努力提高民辦院校大學生的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澤陽.大學英語晨讀及“晨讀會”調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