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蘭
摘 要:一般來說,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心智尚未發展成熟,加上較難排解壓力,極易引起心理問題的產生。本文詳細地分析了當前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努力探索導致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問題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01
據調查顯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于其學業情況、生活態度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有著一些變化,加之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問題,會變成一種無形中的壓力,進而引發心理問題。若是這些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極易對其一生產生不良的影響。近幾年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得到社會各方的關注,對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教育不容忽視。
一、當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從全國范圍來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20%左右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并且逐年呈現著上升之勢。一些中學生或是由于家庭的壓力、或是由于社會的壓力、或是由于人際交往上的困難等,時常會出現焦慮、自卑、孤獨、神經質等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并伴有行為問題??梢哉f,當前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明顯,他們已經成為了心理健康的“弱勢群體”。鑒于此,無論是社會層面、學校層面,還是家庭層面,都需要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為他們排解與疏導心理問題。
二、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從當前的走訪調研發現,有很多中學生存在著心理困擾,若是不能夠及時得到疏導與排解,極易演變成心理問題。一般來說,當前的中學生主要在學業、人際交往、情感、網癮等方面存在問題。
1.學業方面
當前的中學生在學業方面存在心理問題,主要是由于學習目標不夠明確、成績不理想、學習動機功利化等原因造成,一般表現為在學習上缺乏計劃性,在考試中存在焦慮的情緒等。長久發展下來,很多中學生就會產生厭學的心理,也有可能導致升學失敗的結果,最終對其心理造成嚴重的打擊。
2.人際交往方面
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渴望與人進行交流,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由于其心智尚未發展成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難免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極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進而發展成為害怕或恐懼與人交流。這種不和諧的人際關系不能夠使得中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他們很容易產生孤獨、逃避的心理,在行為上相應的也會有著抑郁、消沉的情況,進而影響其生活與學習的各個方面。
3.情感方面
據調查顯示,情感問題是引發處于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心智尚未發展成熟,較為敏感,情緒也較為激動,他們很容易出現在情感方面的困擾。另外,存在消極情緒也是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使得他們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障礙??傮w來說,中學階段的學生在情感方面呈現著敏感而又脆弱的狀態,情緒較為不穩定。
4.網癮方面
當前,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中學生能夠很便利的接觸網絡。很多中學生從網絡中尋找快樂,沉迷于網絡,進而造成明顯的心理損傷??梢哉f,當前中學生網癮問題危害嚴重,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具體來說,網癮主要表現在網絡游戲、網絡聊天、強迫信息收集等。這些網絡成癮的中學生陷于網絡,無法自拔,進而引發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如逃學、人際交往障礙,甚至是犯罪等。
三、解決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對策
處于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問題,是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共同努力來解決的,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教育工作,必須要高度重視,更富耐心、細心,以期及時排解學生的心理困擾,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最終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
1.重視家庭心理教育的基礎作用
一個人,生活最長時間的場所就是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作為父母,首先應當為中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要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平等對話關系。另外,父母應該改變傳統的說教式教育方式,搭建民主的教養方式。對于中學生犯的錯誤,應當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自己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對,而不是以強迫的方式要求他們去改正錯誤,以期使得中學生在生活與成長的氛圍中感受到關心,內心充滿著愛,增強安全感與自信心,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父母還要不斷的提升自我修養,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幫助中學生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2.開設學校專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校層面,應當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性的作用。相關專業教師要從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全面了解其內心世界,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首先,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為中學生們講解心理衛生等方面的知識,進而提高中學生自我心理維護的能力。另外,學校應當設立心理咨詢中心,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的疏導,以排解他們的心理困擾。咨詢的渠道可以盡量多元,可以通過個別咨詢、電話熱線、網絡咨詢等,為中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通過課程教學進行滲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發揮社會心理教育的保障功能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社會的支持與幫助。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等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關心、幫助中學生健康成長,努力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首先,全社會應該加大中學生心理健康宣傳力度,介紹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咨詢與輔導的方法。其次,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投入,協同學校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展各類心理健康咨詢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當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相當一部分中學生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心理問題,急需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來幫助中學生及時排解心理困擾,消除心理疾病,進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最終引導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妮樂.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成因及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2).
[2]徐建民,康麗芳,許悅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09).
[3]白模慶.中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問題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