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倩
春風送暖,草色欲燃。3月16日,在全國政協會議閉幕的第二天,踏著早春的暖陽,我們如約來到了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這是一次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和凝聚力量的大會!能夠參加此次大會,我倍感光榮,深受鼓舞!”談到參會的感受,李校長興奮不已。作為一名資深校長,她非常關注基礎教育領域的問題,尤其是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問題。在采訪中,李校長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措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目前,學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
“德育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途徑,但是目前在落實的過程中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李校長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以下八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人們的信仰和價值觀呈現出多元趨勢甚至偏差;二是德育的內容、過程、手段都比較抽象;三是很多基層教育工作者憑經驗開展德育活動,隨意性、說教性較強;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應首先落實在個人素養和行為習慣上,然后逐步擴展到家國情懷,目前很多學校的做法存在倒置的現象;五是缺少讓學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氣質,融化于涵養的有效手段,多停留在規則強化、特定條件下的遵守等表層效果;六是目前的學生父母多為互聯網快速發展初期成長起來的一代,意識形態的防范意識較弱,導致學校教育功能減弱;七是學科德育、全員育人等貫徹落實不夠充分;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途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落實的融合度還存在分離現象;八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及途徑的認識還存在差異。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首先要在自身建設上下功夫。”
針對在落實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李有毅校長認為,學校首先要從自身建設上下功夫,具體說來,可以從八個“化”入手。
一是傳播渠道規范化:規范媒體和信息文化市場,促使價值引領和經濟利益協同發展。二是培育途徑課程化:開發系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納入國家或地方課程系列并加強培訓。三是培育踐行活動化:建設更多的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驗基地,開發更多的實用的德育實踐課,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四是師德建設日常化:從細節行為到意識理念,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素養。五是培育環境聯合化:加大師范院校畢業生的師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家風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功能,強化家長學校的作用;加強學校文化環境建設。六是學科滲透無痕化:結合新課改和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強化立德樹人和全員育人的理念,加強學科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融入。七是輔助途徑多樣化:加強網絡教育,充分利用網絡途徑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是學科德育綱要時代化:目前雖有各學科的學科德育指導綱要,但普及宣傳還需加強,同時還要更新部分內容,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使之更加符合時代的需求。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凝聚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的力量。”
李有毅校長認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的自身建設固然重要,但同時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創造更加豐富、立體的方式和條件,讓學生走向社會、跟上時代。
在談到家校協同育人時,李校長表示:“第一,可以開展全國性的頌家訓、立家規、傳家書的活動,這也是傳承文化、穩定社會的方法;第二,將傳統節日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支點,在全社會營造傳統節日氛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與引導;第三,進一步增加社會實踐課程課時,尤其是社區勞動和公益服務課時,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激發愛國之情。”
此外,李校長還建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辦學。“雖然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重要性,但在實踐過程中,如何尋找專業資源對于大多數學校還是比較困難的。”李校長建議,應加強社會各行業專業力量參與辦學的頂層設計,明確企事業單位在教育方面的社會責任和目標要求,推動其主動進入教育領域,共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全國政協會議已經閉幕了,但是首次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李校長卻覺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除了做好校長工作外,李校長還將積極履行政協委員職責,參與相關調研,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發展建言獻策,關注與教育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如怎樣培養智慧和精神雙成長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社會、家庭、學校怎樣協同育人,環境教育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