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莊學區的發展定位是:以提高學校內涵品質為核心,以教師隊伍能力提升為根本,促進各校優質、均衡、協同發展,為地區百姓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
1.有序落實四項改革
兩年來,按照朝陽區義務教育學區化綜合改革的總體構想,管莊學區有序落實了四項工作。
構建“共商共治”的學區運行機制。“共商共治”即“非行政,重綜合”,由屬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代表和教委牽頭領導,各校校長、書記、督導片組組長為成員組建學區發展理事會,學區發展理事會統領學區校長委員會、黨建研究會、督學責任區、培訓共同體、教研共同體?!拔逦灰惑w”的學區組織體系架構,實行共商共治,最終達到共享共贏。學區發展理事會定期召開協商會議,共同研究資源統籌、隊伍建設、課程改革、特色發展等工作。
聚焦“協同發展”的學區工作重點。學區以“全面提升管莊學區教育教學質量項目”為引領,申報了“管莊學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踐研究”市級課題,聚焦教師隊伍專業能力提升、課程建設和特色發展項目,系統設計并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和研究,每學期組織學區層面的培訓6次,逐漸形成了“項目推進、培訓引領、菜單展示”的學區工作方式。區教委撥付專項資金予以保障。
搭建“四個共享”的資源互補平臺。在明確權屬、責任的基礎上,各校共享設施設備、骨干師資、優質課程、信息資源,變學校獨有獨用為學校獨有學區共用,形成資源共享清單,打破資源使用壁壘,建設區域生態圈。啟動“骨干教師區域輪崗交流”試點,在對各校教師整體診斷分析的基礎上,學區以問題與需求為導向,嘗試構建人力資源基礎數據庫、學科庫,明晰流動人員結構和交流輪崗的形式、范圍、時間、考核、政策保障及支持項目。
實施“高校外援”的借助外力策略。充分利用區域內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優質資源,引進外教、高校教師參與學區各校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以北京二外附中、北京二外附小和朝陽實驗二小為龍頭,帶動學區外語教學質量、外語課程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解決了學區外語教學聽說能力較弱的問題,打造學區教育教學特色。
2.改革實施卓有成效
促進了區域內的平穩入學。在幼升小方面,各小學做到服務片內學生100%入學,而需要協調的學生做到100%在學區片內解決。在小升初方面,九年一貫制學校全部直升,純小學的學校中95%左右的學生在學區片內升入初中。
促進了區域內的均衡發展。學區委托北京市教科院系統設計培訓方案,追蹤培訓效果,關注教師變化,學區各校教學成績穩步提升。
促進了區域內的問題解決。由于學區的存在,各校更愿意把自己在辦學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放在學區層面尋求幫助。比如,中考改革帶來的教師結構性缺編等問題在學區內可以通過協調解決;學區內學生整體英語聽說能力較弱的問題通過學區內高校的支持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