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樂
摘 要 如今,網絡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網絡給人們的生活生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給各行各業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尤其在傳媒業,網絡更是以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迅速在傳媒業占有一席之地,受到大眾的青睞,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但凡事都具有兩面性,網絡新聞傳播也是如此,它在發展中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虛假信息、不良信息、網絡暴力、網絡詐騙等。究其原因,是由于網絡新聞傳播規范性不足導致的,因此探究網絡新聞傳播的失范表現,并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更好地促進網絡新聞的發展,更好地為大眾服務是筆者寫作的初衷。
關鍵詞 網絡新聞傳播;失范;管理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0-0113-02
與傳統媒體相比較,把網絡作為信息傳播媒介優勢明顯,也迅速成為當下新聞傳播的主要趨勢,網絡新聞傳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不可避免地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不僅影響了新聞的傳播,還阻礙了網絡新聞傳播發展的腳步,暴露出的問題令人頭疼。為了有效改善這些問題,必須從網絡新聞傳播的管理抓起以促進其健康向上發展。
1 網絡新聞傳播
1.1 基本特點
眾所周知,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新聞傳播也應跟上時代的腳步,只有與之相適應,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能更具活力。因此,以網絡為載體,最大程度的將新聞傳播的效果發揮出來,成為了傳媒業發展的突破口。網絡新聞傳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開放性,這個特點使得新聞傳播的程序更加簡單,速度更加快捷,不管是誰都可以隨時隨地將信息上傳到網絡,信息的停滯時間大大減少,信息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其次,互動性強。大眾是新聞傳播的對象,大眾決定了新聞傳播的效果,網絡給信息雙方架起了一座橋梁,雙方的溝通更加順暢,傳播的信息更加容易滿足人們需求,受眾人群不斷擴大。另外,全球性突出,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由于各種原因會造成新聞難以傳達,而網絡使得空間不再是限制,時間不再是阻礙,信息傳遞越來越快,并且觸手可得。最后真實性,受眾需要看到、了解到事件的真實性,網絡能在第一時間讓受眾接觸到真實、完整的信息,向受眾直觀、真實的呈現新聞,有著極大的借鑒意義。
1.2 積極意義
首先促進了經濟發展,同時也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其次,網絡新聞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給一些新興產業創造了機會,比如現在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足不出戶就可以利用網絡完成,既節省了時間也節省了財力,反過來,這些新興電子產業又對網絡新聞傳播起到了促進的作用,真可謂是一榮俱榮。另外,人們更加享有話語權,借助媒體發表自己的見解、看法,更加自由。
2 探析網絡傳播失范的原因
首先,導致網絡傳播失范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是部分社會成員扭曲的心理,這與我國的國情有一定的關系,現階段我國的財富分配還不夠合理,階層分化突出,使得一些社會成員心理不平衡,仇富心理滋生,另外,公眾參與決策的愿望非常強烈,但還沒有暢通的渠道,再加上國家制定決策的過程沒有實現完全透明化,使得他們對社會、國家心存不滿,就很容易在網上發表一些非理性言論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其次,網絡本身具有開放性,對上網沒有嚴格的要求,準入門檻較低,使得很多網民行為不受約束,比較開放,使得部分網民對任何他們主觀上認為不對的事情尖銳批判。最后,網民的個人素質也是導致網絡傳播失范的主要因素。
他們對自己的網絡行為多了份任意妄為,少了些道德約束,對采集到的信息不加證實就進行傳播,或者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隨意跟帖轉載,甚至故意散布虛假言論,嚴重干擾誤導了受眾,造成輿論混亂。
3 網絡新聞傳播失范的表現
3.1 網絡新聞傳播失范的界定
網絡不僅使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便利,但不可否認不良、虛假的信息也趁機而入,網絡詐騙屢屢得手、網絡色情充斥等,給人們造成了損失,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也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諧,網絡新聞傳播失范就是指“網絡社會價值或規范體系的缺失與不健全所導致的調節作用弱化以及失靈,并由此產生整個網絡社會的混亂無序以及網絡社會成員在虛擬環境下違背主導社會規范的行為。”
3.2 網絡新聞傳播失范的表現
3.2.1 信息失真頻率較高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受眾擁有雙重身份,但是發布的信息質量高低取決于網民自身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大量虛假信息、不良信息充斥于網絡。網絡又具備傳播快、范圍廣的特性,造成的影響讓人防不勝防。這樣一來,受眾不能及時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使得受眾上當被騙,經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嚴重時導致心理、精神出現問題,同時妨害了社會公共安全。
3.2.2 網絡環境受到污染
主要指存在于網絡游戲、小說、視頻中的暴力等不良因素,這是因為這些因素能給居心不良的人帶來高額的回報,不良信息反復出現,搞游擊戰,打擊力度削弱就會卷土重來,再者就是含有病毒或是惡意代碼的垃圾郵件,讓人防不勝防,給網民造成很大的困擾,污染了網絡環境,沒有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是不行的。
3.2.3 隱私權、人格權受到侵犯
隱私權、人格權受到侵犯已經成為網絡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但這種手段被濫用以后,導致了不該發生的悲劇發生了,經常在網絡信息中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網民的獵奇心理和不遵守網絡道德規范,在事實真相不清楚的情況下,不經過別人同意,打著正義的幌子擅自將被搜索者的個人隱私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使得被搜索者無隱私可言,人身受到攻擊乃至傷害。
4 網絡新聞傳播失范的管理
4.1 網絡媒體的自律要加強
任何行業都要講究職業道德的訴求,職業道德是對每個行業的約束,是人們必須要遵守的,尤其是網絡這種虛擬的空間,更要把責任放在首位,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受眾負責的原則,不受利益的誘惑,傳遞的是正能量,正確發揮輿論的導向功能。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網絡媒體做得還不夠,為了經濟利益把職業道德拋之腦后,夸大、編造新聞事實,蒙蔽受眾,借此獲取高額的利益,并把這一行為作為一種手段,一旦失去人心,將會寸步難行。加強網絡媒體的自律是網絡新聞傳播失范管理的首要環節,一定讓每一個從業人員牢記責任二字,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進行嚴格的約束,抵制金錢的誘惑,為網絡媒體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2 網民的媒介素養要提高
網民的媒介素養對網絡新聞傳播失范管理非常重要,因為網民是網絡新聞傳播的主要對象,網民的素質對網絡新聞的傳播至關重要,素質越高,越能正確、客觀、合理的對新聞信息進行判斷、辨別,對不良信息自覺抵制,更不去傳播,這就凈化了網絡信息和環境。
4.3 網絡管理力度要加強
4.3.1 提高網絡管理的重視程度
目前,網絡管理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導致網絡新聞泛濫,這是不爭的事實。管理是網絡環境凈化的關鍵,能夠從源頭上控制不良信息的傳播,所以,在管理方面要加強認識,應予以重視,改變過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現狀,不給不良信息傳播以可乘之機,促進網絡新聞傳播的良性循環,及時發現不正當的言論,并進行引導、糾正,傳播正能量,盡量控制其傳播范圍,減輕其對大眾、對社會造成的消極影響。
4.3.2 實現聯合管理機制
政府部門要對網絡新聞傳播進行實時監管,這就要依靠完整系統、職責清晰的監管體系。必須要做到常態化,不給那些不良網站可乘之機,定期與不定期的管理監督相結合,才能使控制更加有效。網絡新聞傳播需要個部門相互協作、共同努力。管理人員要與各個部門協調合作,使網絡新聞的傳播更加有效,管理人員作為網絡新聞傳播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加強多部門的配合管理。
4.3.3 實施實名認證管理
要禁止不良信息的傳播,離不開網友的配合,網友的言行很重要,因為在網絡環境下,網友兼具兩種角色,尤其是信息傳播的角色,通過實名認證這一措施,對網友的上網行為進行監督,掐斷不良信息傳播的渠道,就能夠大大降低網絡犯罪的幾率,同時,加大懲處力度,一經發現,嚴厲查處,推進網絡環境的和諧統一。
5 結論
網絡新聞傳播在新媒體背景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網絡新聞的運行過程中問題仍然很多,加強網絡新聞管理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行動起來,充分發揮網絡新聞的服務作用,使得網絡真正成為我們生活與自我表達的地方,從而更好地促進網絡環境和網絡信息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東玲.網絡新聞傳播實效的提升[J].新聞傳播,2012(5):206.
[2]金春郊.網絡新聞傳播輿論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報業,2012(16):22-23.
[3]吳曉紅.淺析網絡新聞傳播對“80后”價值觀的影響[J].中國報業,2012(6X):38-39.
[4]李茵.融媒體背景下培養復合型傳媒人才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5(2):17-18.
[5]唐群.論融媒時代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素養[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36(5):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