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在譯林新版《英語》Cartoon time 板塊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課本的插圖功能優化教學。文中提出了借用插圖,為學生故事閱讀提供情境,“以圖促學”; 巧用插圖,為學生提問搭建平臺,“以圖促問”; 妙用插圖,為學生語言輸出做輔助,“以圖促演”; 智用插圖,為學生發散思維做引領,“以圖促思”等四個優化策略。
【關鍵詞】以圖促學;以圖促問;以圖促演;以圖促思
【作者簡介】沙建華,江蘇省南通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南宋鄭樵曾在《通志》中說:“置圖于右,置書于左,索象于圖,索理于書。”
譯林新版《英語》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圖,特別是Cartoon time板塊,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趣味卡通故事以及插圖,直觀表現故事中卡通人物的性格以及情緒變化。那么在課堂中,教師如何利用教材插圖,優化Cartoon time 教學呢?筆者以譯林新版《英語》(Cartoon time)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做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借用插圖,為學生故事閱讀提供情境,“以圖促學”
Cartoon time 的插圖形象直觀,它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呈現了教材內容。在教學中,只要教師引用得當,就可以借助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個完整的情景。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進入到故事情境中。
例如,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Cartoon time講的是Bobby 在醫院當義工的故事。筆者在本板塊教學時,設計如下:
Step 1 .仔細觀察,描述圖片
教師先讓學生觀察插圖,來描述圖片中小動物的癥狀。
T: Look at the pictures. Who are they?
S: They are Monkey, Rabbit, Elephant and Giraffe.
T: Whats wrong with them?
S1: The monkeys arm hurts.
S2: The rabbits ear hurts.
S3: The elephants nose hurts.
S4: The giraffes neck hurts.
Step 2展開想象,解讀圖片
在學生觀察插圖,描述小動物的癥狀之后,教師進行啟發式提問:
T: What should they do?
S: They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have a rest .
T: What should Bobby do?
S: He should help them.
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分步解讀故事。
Step 3 認真思考,討論故事
教師呈現故事中第四幅插圖時,拋出問題,引導學生看圖思考,展開討論:
T: Can Bobby help the giraffe? Why?
S1: No. Because his neck is too long.
T: What should the giraffe do?
S2: He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 have a rest at home/…
二、巧用插圖,為學生提問搭建平臺,“以圖促問”
要讓插圖真正起到作用,教師必須進行讀圖指導,可以圍繞圖片提問,引導學生針對性地觀察圖片(費建麗,2009)。因此,教師選擇插圖時,一定要選擇能引起學生關注、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并主動提問的插圖。巧妙利用插圖,會給學生積極主動提問搭建舞臺,讓課堂因“問”而精彩。在Cartoon time板塊教學時,巧用插圖提問可以選擇三個不同的時機:1.在學習Cartoon time故事前,讓學生先看插圖自由提問。2.在在學習Cartoon time故事的過程中同時用插圖隨機提問,及時解決故事中的疑難點或者補充文本信息。3. 在學習Cartoon time故事后通過插圖再次提問,幫助學生回憶文本,加深印象。
例如,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cartoon time講的是關于瓢蟲的科普故事。筆者在本板塊教學時,采用了這樣的設計:
Step 1 觀看卡通形象,猜測故事
PPT 呈現Bobby ,the pest and the labybird的圖片,學生觀察圖片,并提問猜測故事大意。
T: Today well learn a story about Bobby, the pest and the ladybird.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story?
S1: Is the ladybird Bobbys friend?
S2: Do Bobby like the pest?
S3:Whats happening between them?
S4: What are they doing?
Step 2 利用插圖,引導提問
PPT逐一呈現Cartoon time插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問:
S1:What does Bobby grow in his garden?
S2: What are the pests doing there?
S3:Is Bobby angry?
S4: Who helps Bobby?
S5: Are the ladybird good? What are they doing
S6:How does Bobby feel?
利用插圖逐步引導學生提問,并在相互問答的過程中了解大致故事情節,圖片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積極思考,有效理解故事大意。
三、妙用插圖,為學生語言輸出做輔助,“以圖促演”
Cartoon time 板塊圖文并茂,直觀生動,文中的插圖就是幫助學生表演的活劇本。在學習Cartoon time板塊故事后,學生可以在插圖的提示下用自己的語言表演或復述故事,這樣可以切實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智用插圖,為學生發散思維做引領,“以圖促思”
Cartoon time板塊通過老鼠Bobby 和 貓Sam等卡通形象的趣味故事,幫助學生復習本單元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該板塊的許多故事在情節上都有留白,給學生創設了思維和想象的空間。教師在學生熟練掌握Cartoon time板塊故事后,讓學生再次觀察插圖,展開想象,對插圖內容進行創編或續編,透過插圖思考隱藏其后的內容,使插圖中的人物,事件豐富起來。這種隱形資源的挖掘,促進學生理解故事的能力,激發學生思維,進一步發揮教材插圖的課程資源價值。
例如,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6 In the kitchen的cartoon time 是第五單元Cartoon time的后續。筆者在本板塊教學時,采用了這樣的設計:
Step 1 看圖,猜測故事結局
教師安排學生觀察四幅插圖,猜測故事的發展和結局
step 2 巧妙拓展,引入背景知識
T: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s.
a. Is Bobby happy to see Sams ladybirds?
b. Whys Bobby so angry?
c. Are Sams ladybirds good?
d.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ladybirds?
學生在閱讀故事后了解到Sam手中的瓢蟲是益蟲,而之前出現的瓢蟲是害蟲。此時,教師可以乘機講解十星瓢蟲和七星瓢蟲的區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
Step 3 合理想象,續編故事
T: The ladybirds and pests go away, what will happen? Can you add an ending to the story? Talk and act in pairs.
學生通過兩個單元的Cartoon time 了解了不同種類的瓢蟲。這時,老師提出續篇故事,學生們會非常感興趣,他們會展開想象,去了解更多的科普故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Cartoon time 板塊中的插圖精美的插圖是一種課程資源,它提升了教材的內在品質,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巧妙地利用好插圖,充分發揮其作用,讓插圖走近學生,走進我們的課堂,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從而優化Cartoon time 教學。
參考文獻:
[1]費建麗.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課本插圖[J].中小學外語教學,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