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君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女大學生所占比例明顯上升,有些師范高校女大學生人數已明顯過半。如何根據女大學生的身心特點,調動她們學習積極性,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從而完成高校體育教學目標,提高教育質量,是本文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女大學生興趣 體育教學
一、女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體育課教學
大學生年齡處于青春發育期,各種運動器官與感覺器官功能已達到人生最佳狀態,相應的運動能力與感覺器官功能也應該是最強最靈敏時期。為此,男女大學生一般應分班授課。女大學生的身體協調性、柔韌性較好,但力量遠低于同齡男生,肺動能血液的運輸功能、循環功能均低于男生,限制了氧的吸收,所以速度,耐力等方面差于男生。女大學生的月經周期這一特殊的生理現象,導致這期間運動能力下降,身體還會產生不想不愿運動的情緒。青春期的每一位女大學生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健康優美的身姿,樂觀豁達的心情,所以多數女大學生喜歡運動強度不大但又能健身、健美的項目。但有的女生身體素質較差。許多女生在初中、高中時,只重視文化課成績,體育成績是應付過關,思想上行動上也不重視體育課及體育運動,有的只重視營養等保健因素而不重視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進入高校以后,這些學生會對體育運動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怕吃苦怕曬太陽、怕出汗,有的怕動作學不會,面子上過不去,存在恐懼心理,怕自尊心受損。而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有一定的技能要求,非完成不可。所以這些女生處于怕上課又不得不上課的兩難境地,達標成為她們上體育課的最大心愿。
二、引導女大學生對體育課教學的興趣
興趣產生源于需要,大學體育教學應以教學大鋼為依據。如何在大綱要求的范圍內,完成教學目標這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只有根據女大學生的身心特點規律,啟發誘導女大學生讓她們成為體育教學的主體,教師調動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她們學習興趣,才能完成教學目標。
(一)教師教學語言的情感化
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要傳授知識技能,又要引導學生通過練習學會這些知識技能。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是那些體育基礎較差,運動技能一般的女大學生。對她們教師要不厭其煩、循循善誘,既要嚴格要求,又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般地說,應采取“大目標,小步子”的辦法,每當學生學會一點,即要用熱情的語言或者表情、手勢等非言語手段給予肖定。這不僅是對女生動作的肯定而且是對她們情感的支持,是相信她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目的。當學生完成了一個不太標準的動作時,更要肯定她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然后進行動作反饋,逐步達到動作的標準要求,切忌用指責的語言,使她們的自尊心受損。有時好強的學生,當她們在不經意時會做錯動作,教師應熱情的正面闡述示范,通過正面啟發來糾正錯誤的隱含教育。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誨人不倦、以情感人,教學效果會更好。
教師教學語言的情感化,應該看做是教學改革的一個方面,是一種教育思想的進步。是基于對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的認識,教學過程不僅使女大學生學會知識技能,達到健康健美的要求,還能享受到運動的快感與心靈上的滿足。
(二)教學內容要多變
女大學生生理趨于人生最佳時期,她們進行體育運動,不僅要求達到身體強健,還要求形態優美。所以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應該有多樣性和多變性,并且實用性相對要強些。例如體操、武術,各種球類、游戲等。每堂課內容可以交叉變化,使這些運動促進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她們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教學目標,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這些內容,怎樣達到要求,努力使教學目標轉化為她們的學習行為。有些內容會有些枯燥乏味的感覺,教師除了說明道理,培養意志力外,亦可以采用適當訓練形式上的變化,例如游戲中利用女生的競爭心理,恰當的進行中長跑教學的有氧耐力訓練,某些技巧訓練可以逐步分解,分期、分批達到目標,然后進行綜合訓練。
(三)師生間相互理解,達到心靈溝通
女大學生個性不同,運動基礎、興趣各異對待體育運動心態也有差別。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溝通。不僅在課堂上,還需要在課外,到學生教室、寢室走訪,或者與班干部及有關學生談心、交流,對她們的體育基礎,對體育運動的心理狀態、興趣愛好等有較全面的了解掌握。這樣,課堂上才有可能因材施教。特別是對個別體弱的、基礎差沒有信心的學生,在教學中要耐心幫助,幫她樹立自信心,同時進行必要的技能輔導。技能上的進步,才有可能增強自信心。女生月經期間,運動能力下降,運動積極性較差,教師要跟她們講明道理,讓她們以適當的方式進行適量的運動。
(四)教學環境與體育教學
體育課與其他學科一樣,需要一個優美整潔的環境。體育場館的建設,體育設施的完善,是高校重視學生素質教育的措施之一。學校群眾體育工作的蓬物發展,無疑對體育課教學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作為專業教師,在學校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努力保持場地整潔干凈,器材的放置以及學生隊伍的站位,活動的進行等符合規范,使學生頭腦里形成嚴肅、緊張,而又有序的感知環境。以激起她們學習興趣。
(五)體育成績的評定影響
體育課成績的評定應是體育運動知識技能、健康水平及體育意識等綜合體現。評定要遵循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按體育大綱的要求進行。在具體評定過程中應是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對于運動基礎好、考試成績較高的學生,她們在步入社會以后也能堅持身體素質鍛煉及體育訓練。對于技能較差,運動意識不足的學生,不是用成績去卡她們,而是積極地鼓勵,讓她們將考試要達到的要求作為一個階段的目標去實現。為此,要給她們一定的機會,給予具體的指導,讓她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達到考試的要求、樹立自信心。如何上好女大學生的體育課,是目前高校同行們共同關注的問題。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個體成長道路的復雜化,探索的問題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