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改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基礎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基礎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全局性和先導性作用。在這十幾年的歷程中,針對學生體質下降這一嚴峻問題,繼而把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作為新時期加強中小學體育工作、增強中小學生體質的戰略舉措。這將有利于形成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生氣勃勃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風氣。隨著“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康理念的不斷深入,各地學校全面啟動了“陽光體育課”與“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其目的就是 為了提高陽光體育課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多功能作用,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吸引廣大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如何讓“陽光體育”真正走進校園、真正讓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成長,不論是從學校的管理者、還是體育工作的落實者,都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并積極投身到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熱潮中。
一、播灑陽光大課間健康的“種子”,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受到體育教育和從事體育鍛煉,使身體健 康,身心愉快,終生受益。它包括學前體育、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三個方面。而學校體育是一個長達十幾年的教育過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不同階段的學校體育 教學具有各自的目標、任務和特點。學校體育教學活動既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終身體育非常重要的關鍵環節。
終身體育是現代體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它對學校體育的改革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我校正是以終身體育為主線,積極開展早操、大課間活動,讓學生活潑愛動的天性得以充分體現,積極參加活動的身影處處可見。學校從領導到教師對大課間活動都非常重視,同時,更重視早操大課間活動的實效性。結合學校開展的課題“創新‘兩操活動的實踐與研究”不斷探討總結早操、大課間活動的得失,充分發揮大課間活動的多功能作用,進一步使其操作規范化、管理科學化、活動藝術化。我們在活動管理上注重規范性,在活動內容上做到針對性,在活動形式上考慮多樣性,在活動的措施上注重長效性,在活動的方法上采取應變性,使早操、大課間活動成為學生喜歡,家長支持,老師參與、師生同樂的活動。
二、豐富陽光體育活動的內容,收獲體育育人的快樂“果實”
傳統的課間操,內容單一、乏味,形式機械、呆板,而且沒有挖掘出其中的育人價值,學生早已厭倦,絕大多數學生只是敷衍了事。這樣,制約了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發展,還可能養成行為隨便、做事馬虎、散漫的不良習慣,進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我校早操、大課間文化建設的推動,對學校來講,既落實了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又結合學生心身、年齡特征科學規范實施。如早操,學生在集結等待時間,認真落實“三個一”,既學生集體整理著裝一次;原地踏步一分鐘;集體誦讀經典一分鐘,讓他們誦讀文明禮儀習慣等內容,或踏步、站軍姿,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我校要求學生在早操、大課間上下樓梯或集結等待時進行經典誦讀,這樣既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又增強了學生紀律意識,在活動中學生的知識也不斷積累。師生共同跑操,參與大課間活動使得師德、師風有所轉變,同時也形成了濃郁的校風。
另一方面,學校對“大課間操”實行“四化”:進退場軍事化、指揮音樂化、動作韻律化、隊形圖案化,融學生廣播體操、自編操和校園集體舞于一體。每次大課間活動,踏著《運動員進行曲》全校師生邁著整齊的軍人步伐進退場,伴隨《陽光少年》樂曲變換出藝術隊形,并在音樂的指揮下完成廣播操和舞蹈動作。新穎的大課間操活動成了學校最靚麗的風景,孩子們在陽光下愉悅身心,從而打造出以“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為主題的大課間文化。
三、創新開展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促進學科之間的有機整合
創新性早操、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蘊涵著豐富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因素,它將多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有機地融為一體。在前期籌備階段各學科的教師要研究商討活動的實施方案;體育教研組負責牽頭提出活動環節的編排設計,音樂教研組要確定與之相適應的指揮音樂;語文、美術、思品、數學等教研組要根據總體設計分別承擔各種特色操的編排與推廣任務,促進了學科之間的交流。
活動過程中具有全程控制調度功能的指揮音樂,就體現了音樂與體育學科的緊密聯系。師生在音樂教師選配的歡快旋律下進行活動,激發了大家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體會到了音樂的韻律感、節奏美與感染力。各學科教師結合指揮音樂所創編的主題操,表現了各學科與體育的完美結合,讓學生體會到來自不同學科的風格差異,輕松吸收了不同學科的營養。
沒有口令的指揮音樂是大課間各環節之間過渡與變化的信號,它在訓練學生洞察力的同時也將思品學科知識適時的融入到了活動之中,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活動中以年級、班級、小組為單位的各種分組游戲與競賽,使學生自然形成了活動的小群體與小社會,在有組織、有分工、有協作、有對抗的球隊或合作小組中,隨時會出現如何適應“社會”的問題,思品教育中的是非觀、抗挫力得到了體現,使思品學科的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化、實際化,為思品教師結合活動展開課堂教學提供了空間。
四、注重陽光體育活動的實效,讓“素質教育之花”常開
首先,我校開展的早操、大課間能夠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多個環節的相互銜接和活動內容的不斷轉換能讓學生養成服從大局的團隊意識,聽從指揮、嚴守紀律的個人作風,使學生自覺形成愛國、愛校、愛班級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活動推行過程中,學校發動班級的帶操員和體育積極分子充當“小教練”,幫助和輔導同學完成集體操和分組活動的練習,這種兵教兵的互教互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關愛弱者、共同進步的高尚品格。
其次,大課間活動促進了學生身體機能的發展。多彩多姿的自編操、放松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神經系統中前庭分析器官的機能和控制協調能力;構思新奇的游戲競賽能夠有效地發展學生速度、柔韌、力量、靈敏等素質。
第三,特色早操及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分組活動中的游戲、競賽,會讓學生遇到失利和挫折,對培養學生面對失敗的心理承受力和吃苦耐勞的心理品質,以及堅韌不拔、始終如一的頑強毅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些心理素質將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寶貴財富.
作為區級體育骨干教師及學校體育教研組組長,筆者一直在思考:開創特色大課間及早操活動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最佳平臺。在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施長效管理,提高大課間活動的實效性,確保大課間活動不斷向前邁進,從而也進一步促進學校和諧發展。陽光體育正是以尊重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讓學生終身享受體育的樂趣,從而才使學校體育向更深處發展,認真落實開展好學校早操、大課間體育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科學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陽光體育運動學生鍛煉[M] 陳燕飛 周志勇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2010.4.
[2]陽光體育運動校本教材拓展[C] 陳燕飛 潘建芬 北京體育大學出2010.5.
作者簡介:尹紅軍,男,大學本科學歷。1976年11月24日出生,寧夏中衛市中寧縣人,一級教師(區級骨干教師),現任中寧縣第九小學體育教研組長。研究方向為小學體育教學與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