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云 孫愛峰
[摘要] 目的 評價某市2006—2013年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為制定學生群體肺結核預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應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區間法分析不同年度和不同階段學生活動性肺結核發病率變化趨勢。結果 該市2006—2008年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處于較高水平,2010年和2012年處于次高水平,2009年和2011年處于偏低水平,2013年處于較低水平;大學和高中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處于較高水平,研究生、初中和初中處于偏低水平,小學處于最低水平。結論 該市活動性肺結核疫情基本呈下降趨勢,大學和高中學生為該市活動性肺結核防控的重點人群。
[關鍵詞] 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 R181.3;R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b)-0158-02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罹患肺結核將終身帶菌,約10%~15%感染者可能成為活動性肺結核。研究顯示,每個肺結核患者一生可以傳染10~15人[1]。學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場所,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學生群體免疫力相對較低,具有較差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人群中具有傳染源時可能造成結核病疫情爆發流行,不僅影響學生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同時嚴重影響學校教學秩序,可見學校是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該研究以2006—2013年某市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為基本資料,運用秩和比法闡明不同年度和不同階段學生活動性肺結核變化趨勢,為制定學生群體肺結核預防控制策略提供客觀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某市2006—2013年結核病控制管理信息系統登記的肺結核病例信息為依據,分別計算各年度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學和研究生群體的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1/10萬),見表1[2]。資料來自文獻,真實可靠。
1.2 統計方法
應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區間法分析不同年度和不同階段學生活動性肺結核發病率變化趨勢。
2 結果
2.1 秩和比的計算
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對表1中的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進行編秩(數值相同者編以平均秩次觀測值后括號內的數字),見表1。之后按照公式RSRr=ΣR/(mn2)計算反映該市不同年度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水平的秩和比(表2),按照公式RSRc=ΣR/(m2n)計算反映該市不同學生群體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水平的秩和比。
2.2 不同年度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水平的綜合評價
將RSRr進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換,計算其代換值yr的95%CI,見表2。
比較各年度yr的95%CI可知,除2013年與2006—2008年、2008年與2006年和2008—2013年兩兩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他年度兩兩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該市2006—2008年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處于較高水平,2010年和2012年處于次高水平,2009年和2011年處于偏低水平,2013年處于較低水平。
2.3 不同階段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水平的綜合評價
將RSRc進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換,計算其代換值yc的95%CI。
比較各階段學生yc的95%CI可知,除中專與初中、初中與研究生、大學和高中兩兩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階段兩兩之間的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該市大學和高中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處于較高水平,研究生、初中和初中處于偏低水平,小學處于最低水平。
3 討論
學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公共場所,學生處于青春發育階段,具有相對較低的免疫力和機體抵抗力,加之學習壓力大、體育鍛煉少生活存在營養不良等因素,易感染結核桿菌后[3-4];肺結核為呼吸道傳染病,一旦有傳染源存在,通過學生長時間的密切接觸,可造成活動性肺結核在學生群體中傳播流行;學生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低,早期癥狀不典型、體征不明顯,甚至無自覺癥狀[5],出現癥狀后未及時就醫或誤診等因素,如果不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容易引起結核病爆發流行[6]。不僅影響學生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在學生和家長中易產生恐慌,同時嚴重影響學校教學秩序。學校結核病疫情形勢嚴峻,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刻不容緩。
為便于理解,該研究將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按照高優編秩,這樣計算得到的秩和比越大,說明發病率相對越高。表1資料分析表明,2006—2008年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處于較高水平,2010年和2012年處于次高水平,2009年和2011年處于偏低水平,2013年處于較低水平,說明該市活動性肺結核疫情基本呈下降趨勢;該市大學和高中學生活動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處于較高水平,研究生、初中和初中處于偏低水平,小學處于最低水平,說明大學和高中學生為該市活動性肺結核防控的重點人群。
基于以上分析,學校結核病防控措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①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疫情報告制度。學校結核病管理制度是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天然屏障。要認真貫徹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等法律法規,要在規定時限內向屬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確診活動性肺結核學生,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片,并協助疾控部門采取針對性預防控制措施。疫情報告登記制度是國家結核病防控規劃的重要內容,必須切實執行。這是結核病監測資料的重要來源,也是疫情預防控制的重要措施。要建立疫情報告網,建立《因病缺課登記與追蹤制度》《晨午檢制度》《疫情報告制度》,盡量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②提高專業人員的業務水平。通過參加各種培訓班,掌握結核病的發展動向和現代結核病防治策略和技術,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結核病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通過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方,提高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水平。③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健康教育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7],學校健康教育在于提高師生結核病知識知曉水平,并能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避免學生群體感染結核桿菌;要通過宣傳教育使學生能識別結核病可疑癥狀體征,及早發現、及早診斷結核病患者,確診患者要按照規程堅持治療,達到提高肺結核發現率和治愈率的目的。④改善個人衛生習慣、創建整潔的校園環境。要配合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保證校園環境衛生;在疾病流行季節,特別要做好人群聚集場所空氣清潔消毒和通風工作,切實保證室內空氣新鮮;要通過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培養良好衛生習慣,預防和控制結核病在學生群體中的傳播和流行,切實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維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衛生部醫政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
[2] 張國欽,唐智多,竇立文,等.天津市2006-2013年學生肺結核發病情況及流行病學特征[J].中國公共衛生,2016,32(11):1531-1534.
[3] 孫愛峰.秩和比法在不同地區人體蛔蟲感染現狀調查結果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1):226-227.
[4] 王黎霞,成詩明,陳偉.學校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1.
[5] 李廣法.淺談學校肺結核疫情特點及防控措施[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4,24(1):39-40.
[6] 唐桂蓮.健康教育在大學新生結核病防治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15,31(7):686-688.
[7] 李娜,劉志健.校園防控肺結核病措施探討[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6):870-871.
(收稿日期: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