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寶玲
【摘要】作為一種綜合性學科,計算機科學技術是一種將信息科學、材料科學、數學等多種科學融為一體的科學技術,遍布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發揮了重要的輔助作用。雖然我國在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關注,但現階段仍舊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科研工作者仍舊需要不斷地去努力研究,提高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先進程度,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信息時代背景;計算機科學技術;應用要點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管數字計算機的誕生,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率先研制出的,這一臺計算機的誕生,主要是為了軍工導彈的設計計算而設計的。這臺計算機的誕生,開辟了從無到有的歷史,但是卻由于自身的體積較大,再加上計算能力非常有限,進而也就并沒有得到良好的普及應用。
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存在的問題
(一)安全性不足
網絡的開放性,雖然方便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使人們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資訊,但是數據的傳輸,也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的利用,數據的泄漏和丟失也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特別是我國現階段的網絡監管機制還不健全,存在諸多漏洞,如果未能從政策上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控制管理,就會造成大量網絡犯罪行為的發生,長此以往會造成整個社會的信息安全問題,嚴重制約社會的發展。
(二)大量違法操作
現階段,我們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計算技術制造的釣魚網站,一旦因為用戶疏忽造成個人信息的泄漏,極易發生嚴重的經濟財產損失。近年來,這類網絡詐騙案例發生的數量激增,而且我國現階段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程度還比較低,大多數人并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無法全面抵抗網絡詐騙行為。
(三)計算機技術發展不健全
客觀來說,我國的計算機技術發展較為滯后,特別是在現代化應用方面,并沒有形成一類科學妥善性的發展趨勢。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高端信息技術的交互式支持,但是我國卻在這部分信息技術開發研究上并沒有足夠的積累,因此導致了計算機技術發展過于單一。與此同時,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從業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經常出現惡性競爭的情況,如果不能有效協調、控制這種局面,必然會進一步拖累我國計算機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說,現階段我們必須督促計算機技術開發設計人員堅持統一化的開發目標,進一步推動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現代化運用提供幫助。
二、信息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應用要點
(一)納米技術上的發展應用
納米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而且還能夠進一步加快處理速度。應用納米材料,存儲設備的存儲空間,將會進一步得到擴展。這樣一來,我們在存儲以及處理信息的時候,也就更加的方便快捷,能夠進一步促進了計算機水平的提高。
(二)在大數據領域中的應用
我們都知道,IPv6網絡協議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網絡IP地址緊缺的現象,這也就使得萬物互聯網觸手可得。通過深入的研究分析,我們發現,萬物互聯的出現和大數據的處理、計算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這種情況下,集群系統也就成為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數據分析能力的不斷加強,必將會促使我們的生活朝著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發展。
(三)網絡云技術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方便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雖然說表面上看起來,人們已經逐漸擺脫了電腦的限制,但是通過深入的研究分析,我們發現在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獲取信息的背后,是龐大的計算機后臺系統的應用。現階段,網絡云技術已經成為計算機科學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并且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網絡云技術也必將會進一步帶動計算機硬件技術的發展應用。
(四)計算機科學技術在商業中的應用
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發展與創新,利用計算機科學技術在通信網絡的支撐下進行電子商務活動成為了當下十分流行的市場運營與管理模式。如阿里巴巴、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產生,掀起了網絡購物的熱潮,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地進行購物,也大大降低了商家的運營管理成本。同時,隨著當前智能手機普及程度日漸廣泛,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科學技術也被大力地應用到移動端商業開發之中,這就促使了大量的APP出現。電子商務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革命性創新,實現了資源的更優化的配置,創新了買賣天下商品的生活方式。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技術發展速度快,使得計算機科學應用面臨更多的要求。大數據信息時代的來臨,計算機科學應用專業人才匱乏,因此,為了推動我國計算機科學深入發展,大數據信息時代,應結合人才實際需求,加大專業人才培養,以此為計算機科學應用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
參考文獻
[1]王陽陽.試析信息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綜合研究[J].科技與業,2014(04):104.
[2]楊利軍,魏曉峰.國外競爭情報研究熱點、前沿及趨勢的可視化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0(20):62~66.
[3]黎!,DimitriosBuhalis,張凌云.信息科學與旅游的交叉研究:系統綜述[J].旅游學刊,2013(01):1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