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徐憶佳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任重道遠,對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必然有重大益處。在這一政策推動下,江蘇紡織業如何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紅利、加快甚至提前找到布局方向,值得江蘇紡織業仔細考慮和權衡。
【關鍵詞】一帶一路;江蘇省;紡織業;對策
一、江蘇省紡織業概述
江蘇省紡織業發展歷史悠久,是我國紡織業出口的重要基地,對全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60年來,江蘇紡織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后到領先,其不斷豐富產品品種,不僅滿足了人民對紡織品的需求,而且還勇于拓展國際市場,持續擴大產品出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開放的不斷深入,江蘇省紡織業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更復雜多變的出口形勢。在殘酷的內外部環境下,如何維持并且提升紡織業的輸出競爭力,對江蘇省經濟及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意義的影響。
二、江蘇省紡織業出口現狀
紡織業是江蘇省的主要優勢產業之一,基礎穩固、起步較早,因為其悠久的歷史,產業鏈已經十分完整,現已形成一大批紡織產業集群,如蘇州市的服裝類、南通市的家紡類、江陰市的毛呢類等都已發展得相當成熟,江蘇紡織業產品品種齊全,知名品牌有波司登、紅豆、陽光等。
江蘇省紡織企業主要的出口國家或地區為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地,其中美國始終是江蘇省紡織企業出口的第一大國,穩定在出口量的30%以上。2012年以來,美國始終是江蘇省紡織企業出口的第一大國,連續每年都穩定在出口量的30%以上,歐盟與日本、韓國緊隨其后,這三個地區加起來始終占了總體出口的75%左右。2013—2017年,服裝類為江蘇省紡織業出口的主要品類,占總比的近70%,家紡產品不超過20%,其他紡織產品10%左右。
江蘇省紡織業近五年總收入基本平穩增長,利潤總額不斷增加,始終排在全國前列,說明江蘇省紡織業運行基本平穩略有波動,2016年開始增長較為緩慢,說明江蘇省紡織業面臨較大的發展壓力。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江蘇省紡織業出口對策
(一)完善對外政策。構建應對體系
國家和政府的行為是影響一個行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內在因素之一,江蘇省紡織業的快速高質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作為“一帶一路”構想首倡者的中國有必要率先制定相關發展戰略和政策機制,依據策略規劃指定合理可行的實行策略,逐范圍、逐層次推動各方面建設。其次,需要增強相關國家合作共識。“一帶一路”策略需要沿線數個國家共同參加和支持,取得各國認同與擁護。需要和他國強調“一帶一路”的發展理念,努力讓所有參與國均能理解這項政策是平等互利的大好事。最后,需要探索合作機制。對“一帶一路”設計的硬件基礎實施的大批投入,投資開發活動必須要堅持平等共贏原則,促進本地化,造福當地。需要探索中國與他國的貿易、投資、金融、貨幣等體制機制進行協調是核心環節,通過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貿易各方面的法律法規,優化貨幣投資政策制度,增強政策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合作的規劃,打通政策瓶頸,為務實合作創造良好制度環境。
(二)改善市場結構,健全行業職能
在行業方面,紡織業必須積極響應國家政府的各類政策,在政府和企業間建好溝通的橋梁,做好承上啟下的工作。對于出口結構單一化這個問題,江蘇省紡織行業應考慮加速改善市場結構,幫助企業大力發展市場多元化。在政府提供相應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的支持之后,行業必須幫助企業落實在各個實處,要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期,發掘新的消費市場,尋求新的貿易合作平臺,抓住新的投資機會,從而提高紡織業整體盈利和競爭力。其次,江蘇省紡織行業協會應學習發達國家行業協會的管理經驗和措施,充分發揮協會對該行業的領導、監督、管理作用。協會應全面充分了解并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向企業傳達正確的信息,幫助企業進步;協會也可以建立大型網絡平臺,深入企業進行調查,在平臺中隨時更新行業企業信息,讓企業在平臺互相交流學習。最后,江蘇省紡織行業必須深刻認識到互聯網時代與傳統行業發展聯系的重要性,必須牢牢結合起來,如通過網絡幫企業宣傳品牌形象、通過淘寶幫企業擴大銷量,通過建立ERP實現現代化數字管理等,只有將線上線下緊密結合,才能更好提高紡織業的電子化、信息化、高端化,鞭策企業加快轉型步伐。
(三)調整產品結構,實施品牌戰略
作為企業,要積極響應國家與行業政策的號召,時刻反省、改進自身的不足之處,堅持調整產品結構路線,實施品牌創新戰略,為企業定做發展策略,努力抓住“一帶一路”寶貴機會。面對海外市場,企業可以借鑒絲綢之路的文化精神,以開放創新的精神融合中外文化,通過中國文化對外互動,樹立企業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江蘇省紡織企業應逐步認識到,同質化、單一化的產品結構越來越不能在世界立足,也獲得不了大收益。因此,小微企業應積極實施差異化產品策略,多像大企業學習,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例如紅豆紡織公司堅持以多品種、小批量、差異化作為自己的產品發展方向,并根據用戶需求,陸續開發了新產品,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改變了以往企業的貼牌生產的情況。只有保證產品結構的多樣性,才能在市場中生存,保護平穩發展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