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紅 馬晨
【摘要】吉爾吉斯斯坦國位于歐亞大陸的中心,屬于年輕的小國,國內經濟發展較落后,但地理位置極為特殊,為兵家必爭之地,某種意義上屬于國際格局中的小而重要的國家。在經過動蕩的兩次非正常政權交替后,國內政治局勢漸入正途,2015至2018年間國內政局變化總體趨于平穩,但脆弱性依舊明顯。2015年議會選舉平穩度過,2016年總理選舉、修憲公投一波三折,2017總統選舉平穩有序,實現吉獨立26年來的首次政權和平交接。多黨制在此地歷經磨難,總算初見成果,但吉國內局勢仍面臨諸多挑戰,政局走向不明。本文從吉國2015-2018年間的政治局勢變化切入,試分析其政局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吉爾吉斯斯坦;政治局勢;政黨制度
2018年8月,習近平在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一帶一路”倡議帶動周邊國家共同發展,既是吉國發展的機會,也是中國維護地緣政治安全的需要,關注吉國政治局勢最新變化,分析其政局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對中國可能產生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吉國從獨立后,受西方所謂“民主”影響極深,實行議會制,相對中亞實行總統制的其他四國,被稱為“民主之錨”。然而因國內經濟政治條件不成熟、政治制度不匹配等諸多因素,前兩屆總統選舉都出現了大規模騷亂事件,政權兩經動蕩,國內政治局勢面臨分裂的風險。2015年至2018年間,其國內形勢總體穩定,但仍潛在些不穩定因素。
一、2015-2018年吉國政治局勢新變化
2015年正是吉國“郁金香革命”10周年和“二次革命”5周年的敏感時期,又恰逢5年一次的議會換屆選舉,使政局維穩面臨考驗。但當局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平穩度過議會選舉,維持了政局的穩定。吉國早在2014年就改革人口登記制度,以公民生物特征數據為基礎,實現對公民身份識別。10月的選舉引入了新的選舉技術,即使用指紋生物識別技術對選民進行登記,并用自動計票系統進行票數統計。另外對選舉管理機構進行了完善,要求國家登記注冊管理部門和中央選舉委員會共同管理選民登記、注冊、造冊等工作。
吉國政黨歷來有數量多,質量雜的特點。在地理面積19多萬的土地上,人口估計為613萬。而2015年吉爾吉斯斯坦司法部已有注冊的政黨竟有203個之多。但這次議會選舉中,僅有34個政黨參與議會選舉,最終只有14個政黨參與議會選舉,有6個政黨憑借選票超過7%的機會進入議會。其中,總統阿坦巴耶夫領導的社會民主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獲得27.45%的選票。與此同時,吉議會多數派執政聯盟和反對派政黨分別成立。反對派的實力亦不容小覷,公開鼓勵民眾反對當局政策,其表現及政權訴求方式對現存政權穩定造成一定的威脅。此次議會選舉表現出制度設計更趨完善、政黨聯盟性更加明顯、選舉技術不成熟導致參與選民數量偏低的特點。而吉國在脆弱政治局面中平衡,最終穩住局面,使國家平靜、有序度過政治易動蕩期。這表明,吉國政府對統治權的掌控能力有不少長進。
2016年是吉國獨立的25周年,吉國對高層政治人事進行了頻繁的調整,同時各政治力量圍繞是否“修憲”的問題進行了激烈的博弈。吉國自阿坦巴耶夫上臺以來,總理基本上一年一換,2016年4月11日,前總理薩里耶夫因腐敗丑聞宣布辭職,4月13日索隆拜·熱恩別科夫這位阿坦巴耶夫總統的忠實追隨者、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在全體議會中被選出,出任新一屆政府總理。
當年8月,吉國社會民主黨及其反對派共和國一故鄉黨聯合提出修憲公投。修憲內容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人權問題,由以前的遵守國際法裁定人權問題改為可不遵守國際法進行裁定,以反擊2015年美國給吉國反對派人士頒獎事件。二是剝奪參與恐怖活動的本國公民國籍。三是提高總理的地位,限制總統權力,加強對司法部門的監督。此項公投提議引起吉國政界激烈討論,支持者以阿坦巴耶夫及其所在的社會民主黨為主,強調吉國政府的民主化之路中,這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反對者以前總統奧通巴耶夫為代表,認為現行憲法規定2020年以后才能修改憲法,此次公投不符合現行憲法規定。各方的利益訴求無法耦合,最終社會民主黨退出議會執政聯盟,同時聯盟解體。
同年11月,吉國社會民主黨與共同黨,吉爾吉斯斯坦黨聯合重組新一屆執政聯盟,總理仍由熱恩別科夫擔任。12月進行修憲公投,公投結果表明,民眾同意修憲者達到79%,修憲決定毫無懸念的通過。據吉國官方透露,公投期間曾出現一些破壞秩序和賄選的信號,但無論如何公投已平穩結束,這令吉國政府及民眾暫緩擔憂出現街頭暴動之心。修憲公投最終順利落下帷幕。
2017年是吉國總統大選之年,據吉中央選委會傳達,本次選舉最后有11名候選人參與。全國設有2375個投票站,有來自58個國家和46個國際組織的約800名觀察員監督選舉,全國選民登記總數為3025768人。在吉國內,最熱門總統人選有兩位。除現總統阿坦巴耶夫所在的社會民主黨候選人的熱恩別科夫,還有吉國大富豪巴巴諾夫,他在哈薩克斯坦的資產甚為矚目。熱恩別科夫是阿坦巴耶夫的忠實擁護者,也是出身自社會民主黨的候選人,大選過程中,他得到了阿坦巴耶夫的鼎力支持,公開場合中多次夸獎他是個誠實的人,是“吉爾吉斯斯坦非常理想的選擇”。另外,熱恩別科夫的家族在吉國南部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另一位候選人巴巴諾夫曾在2011年9月至次年12月間擔任總理,他是來自最大反對黨共和國一祖國黨的候選人,其家族涉及金融、商業、地產開發等,他的妻子是哈國政府高官的女兒,他與納扎爾巴耶夫身邊的親信交往甚密,在哈薩克斯坦投資巨大,具有雄厚財力,為其參選提供了堅實保障。他宣布參與選舉后,最初的民意調查中他比不善言辭、政績平平的熱恩別科夫更站優勢。但9月,他被指控與納扎爾巴耶夫秘密會見,隨后又被爆出“買兇殺人”等黑料。巴巴諾夫的支持率直轉而下。熱恩別科夫開始趕超。10月15日,吉爾吉斯斯坦舉行總統大選,熱恩別科夫在第一輪獲得超過50%的選票,最終贏得選舉。選舉過程雖有波折,但結果順應民意,吉國自獨立來第一次實現了和平換屆。盡管吉國內潛在危機并未完全解決,但形勢總體穩定。
二、政局未來發展趨勢探析
根據近些年的政治局勢變化來看,吉國政治局勢已趨于穩定,政黨制度的日益完善,更利于整體局勢的穩定,但制約吉國政局穩定的深層因素依然存在,只要經濟基礎、社會矛盾、制度內核空虛、國際博弈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吉國的政局穩定就不排除仍是一場鏡花水月。
首先是經濟能力有限,社會矛盾仍需警惕。吉國是典型的內陸山地國家,國土大多為山地,交通不便,自然資源開發較差,境內雖有豐富水資源,卻無成熟的發電系統,工業發展緩慢。國內經濟:南部地勢平緩,主要以農業為主,北部的地形和氣候導致畜牧業作為主要經濟生產方式,貧富差距大,經濟差別導致南北爭斗從未停止。近幾年吉國經濟發展狀況表明,地區經濟復蘇仍然疲弱、產出缺口為負、消費低迷以及投資水平較低等問題限制了吉爾吉斯斯坦的內需和外需,從而抑制了其增長前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持續處于脆弱的經濟狀況將不利于吉國政治局勢的穩定,也將會刺激社會矛盾擴大化,這些都要求吉國進行政策調整。另外南北部族矛盾問題依舊威脅著吉國脆弱的政治平衡局面。
其次,吉國動蕩危機潛伏,政黨體制空間完善度還很大。就近幾年吉國政治局勢發展來看,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雖都平穩度過,但也不能忽視其中的波折,此次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暴露出吉國國內政黨眾多,但質量低、聯盟松散的短板。2015年議會選舉中,雖然進入議會的6個政黨幾乎全是親俄政黨,但他們對待議會制政體的態度完全不同。諸多分歧的存在使新的執政聯盟面臨著解體、重組的政治風險。由此可見政黨政治充滿不確定性仍是吉國需要重視的制度設計問題。另外,由于吉國政黨內部結構上多為水平的松散結構。大多數政黨缺乏組織性、社會性、正當性和穩定性,政黨的制度化程度低。結構呈現水平化的政黨缺乏組織性、穩定性,政黨容易出現內部分裂。這也是吉國未來急需解決的潛在危機之一。
最后,國際博弈持續,機遇與挑戰并存。根據吉國的實際國情,大國影響是吉國內政外交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獨立后,吉爾吉斯斯坦奉行大國平衡、全方位務實的對外政策,試圖與大國周旋間取得最大的利益,這也為大國插手吉國內政提供客觀條件。俄羅斯與美國在中亞的博弈自中亞五國獨立后就從未停歇,中國作為吉國的重要鄰國,一直與吉國保持友好的合作關系。從吉國外交政策來看,俄羅斯是其重點關注國家,俄對吉影響舉足輕重。一是政治和軍事合作密,俄在吉有四個軍事基地,兩國同屬集安組織成員。二是吉俄經濟依存度高。吉在俄的務工人數逐年增多,由2016年的55.5萬增加到2017年的62.2萬人。美國對吉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推行民主制度、控制世界能源市場,在戰略位置上圍堵俄羅斯等方面。盡管自2009年4月,吉國終止了與美國租借馬納斯空軍基地的協議,但美國對吉國的控制目標并未改變。2017年,美國向吉非政府組織和媒體撥款5180萬美元用于反政府和反俄宣傳。2018年,美國向吉撥款2000萬美元支持“拯救兒童”國際組織的中學生午餐項目。由此看未來,在這片土地上,國際博弈仍會持續,吉國的大國平衡外交隨著近年來美國逆全球化舉動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三、結論
根據前文分析,本文認為:吉國在經過動蕩的兩次非正常政權交替后,國內政治局勢漸入正途,2015至2018年間國內政局變化總體趨于平穩,但脆弱性依舊明顯,潛在危機并未消除,政局不穩定的基本條件仍然存在。具體來說:(1)政黨制度不夠成熟,可能導致政黨政治無序化危機。民眾參與選舉的欲望不高,各方根據利益參與政治,從根本上決定著政黨聯盟脆弱性無法解決;(2)阿坦巴耶夫執政以來,國內經濟政治方面有所好轉,但根本問題并未徹底解決,目前國內經濟仍面臨外債負荷過重,國內經濟疲軟的現實。另外社會民族矛盾依舊威脅著吉國脆弱的政治平衡局面。(3)美俄通過對吉國施加控制以達到彼此間戰略平衡的目的并不會因吉國暫時的社會穩定而改變,這將是吉國發展的機遇,也會對其政治局勢的穩定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