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十三五”時期甚至更長的時間將處在一個突出位置上,將為我國未來經濟的行穩致遠、健康活力發揮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將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縣域旅游經濟的發展方面展開詳細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士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縣域;旅游經濟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概念的提出,我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縣域旅游作為地方經濟的重要部分,雖發展前景較好,但也面臨著旅游經濟產能過剩等情況,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將縣域旅游經濟由基礎旅游服務向現代化旅游、智能旅游轉變。
一、我國縣域旅游經濟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
(一)改善我國境內外旅游消費水平不平衡問題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時代,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與消費觀念、消費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在逐步提高,隨之高速發展的是旅游行業的增長。但是根據近年中國旅游統計年鑒的數據,我國境內外旅游消費水平不平衡,這意味著我國本土旅游資源供給與需求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國內旅游市場的秩序不規范、旅游產業模式長期少創新,在某種程度上不足以拉動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縣域旅游資源是我國整體旅游資源的單元劃分,對縣域旅游資源進行供給側改革可以有效地優化整體旅游行業的供給與需求結構,緩解我國目前的旅游資源在需要與供給上的矛盾。
(二)響應社會創新的需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當今時代的突出特點。就目前的縣域旅游行業而言,整體存在缺乏創新的情況,資源與行業產品在內容和形式上過于單一,主要以觀光式旅游、收取門票費的手段盈利,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結構簡單,高端體驗式旅游服務少,或者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式滿足不了新型旅游投資的條件。縣域旅游急需進行創新改革,以江西婺源為例,企業對篁嶺村進行了資源的整合與創新式利用,以體驗式的旅游作為主要項目,同時增加了休閑度假、文體娛樂等游客參與項目。對縣域旅游經濟進行供給側改革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創新的需要。房地產去庫存是目前國家大力進行的工作,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環。旅游行業本身與房地產行業息息相關,相互促進發展。地區的繁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當地的房地產行業,進而影響房地產的庫存量,而旅游行業作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與增加客流量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對一個地區的房地產有著重要的影響。對縣域旅游經濟進行供給側改革,提高當地的旅游資源整體競爭力,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可以有效緩解縣域的房地產積壓與閑置,響應國家號召。
二、供給側背景下縣域旅游經濟的發展路徑分析
(一)擴大旅游經濟的合作產業范圍
旅游經濟的長遠發展需要和其他產業之間的有機結合,特別是其他文化產業、娛樂產業。這種合作不應當是簡單的拼湊,而應當是系統的、科學的結合。從服裝、收藏等社會休閑產品到影視節日、文藝匯演等文化娛樂服務再加上公園、度假村等娛樂設施,一方面旅游資源的開發能給這些產業帶來人流量,拉動這些產業的發展,另外一方面,這些產業也會更加全面的滿足游客的需求。合理的開發縣域旅游資源,需要發揮政府主導,主動招商,對這些支持配套產業進行引進與支持。
(二)加強制度創新改革,各部門協調管理
縣域旅游經濟的供給側改革的主導是政府,而體制的改革創新則是有力的工具。體制的改革創新是部門協調管理的要求。在縣域旅游資源的管理中,各部門應當建立信息交流的平臺,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的反饋,并且制定應急預案。在景區和周邊地區的管理上,將周邊地區的責任與權利劃分清楚,使景區的發展與周邊地區的民生相協調。建立旅游資源動態評價機制,對現有的旅游資源進行再考核,根據資源的開發潛力,制定合理的開發模式。
(三)建立系統的創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縣域旅游人才結構不合理,各地區應主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半路出家以及其他專業的對于旅游行業有興趣或者專業素質較差的現從業者,政府可以考慮和企業一起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機構,將那些現階段過剩的旅游人才進行再培養,在營銷、管理、資源規劃方面,通過對其他地區的優秀人才邀請講學或者到大學中聘請專家教授等定時的開展相關的培訓,以應對旅游人才的缺失,這有助于旅游資源開發的全要素的提升。
(四)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
供給側改革中補“短板”,補的主要是現代服務業的結構性不足。在縣域經濟中,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比較粗放、服務種類少、服務意識差、個性化供給不足,生產性服務業則政府壟斷與管制較多,嚴重限制了服務業的有效供給。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在批發零售領域,優化商業網點布局,完善配套功能,提升零售業的購物環境。鼓勵骨干流通企業以多種方式進入農村市場,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城鄉互動、活躍有序的農村市場體系,繁榮農村流通市場。在旅游和文化體育服務領域,必須注重大力弘揚傳統文化,采用展現縣域文化內涵的表現形式,推進旅游與文化、體育融合發展,提高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標準,打造縣域特色品牌,實現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型。
三、結論
簡而言之,旅游資源的開發及結構調整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結構及長遠發展,因此,各地方政府應當因地適宜地根據旅游產業的需求對過剩產能進行調整,促進我國旅游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