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偉
【摘要】本文對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現狀作了相應的調查和分析,探討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所面臨的困境。調查表明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課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困境;高校對開展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重視程度并不理想,民族傳統體育丟失嚴重,難以實現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廣泛開展這一目標。因此應當加強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的宣傳力度,提高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課程體系的認識,提高學生參加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積極性。優化民族傳統體育的廣泛開展與傳承的隊伍結構,加強學校對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課程體系的投入,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更好更快的發展。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高校課程;體系
一、民族傳統體育在普通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的現狀
根據吉林市高等院校對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課程的態度,可以看出高校對民族傳統體育在高等院校開展的重視程度不高。民族傳統體育應與民族精神共同發展,以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做為基礎,拓寬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的途徑,積極推動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的發展,進而實現用民族傳統文化復興助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通過調查對比發現,高校體育課程設計中,現代體育項目無論是在項目種類上還是開設這些課程的高校數量上都遠不及現代體育。這表明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還存在著實際困難。
經調查發現,部分學生由于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組織形式單一,覺得課程枯燥而不滿意學校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一部分學生表示是因為在民課程中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傳授的教學內容不夠豐富,因授課時間等原因的限制,學校所選擇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開課過程中,教學內容選擇不全面;一部分學生認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運動技能簡單重復、節奏緩慢,不能實現像現代競技體育中激烈競賽后的成就感。這些原因導致了學生在參加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過程當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還有一部分學生迫于學校規定和學分的壓力來參加民族傳統體育課程。
二、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開展的必要性
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的高校開展現狀的調查與研究,覺察到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的高校是十分緊迫。在現代體育迅猛發展的狂潮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情況很不樂觀,為實現文化復興助推民族復興這一偉大目標,必須推進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課程的開展,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合理的改造,使其能夠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有效的被傳承,將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民族體育。要增加高等院校對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資金投入,也要積極學習民族傳統體育精神,大力發展民族傳統體育,弘揚民族文化。
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對現代的體育史上來說,體育就是最初來自國家體育的發展。具有強大的經濟杠桿的西方體育文化在欠發達地區滲透的生產力,現代體育文化傳播的規模大,以及傳播的時間較長,東方國家因為缺乏機會,只能被動接受。中國傳統的體育在長期的沖突和融合中,由西方體育和后兩者之間的相互沖突下,已經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形成。在西方競技體育為主的情況下,傳統體育已經開始融入自己的全球化方式。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中國體育走出國門并以嶄新的姿態走向世界體壇。與現代競技體育不同的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除了項目不同外,還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項目。不同形式的民間體育項目,這些項目都是古代各族先民為了與大自然不斷奮斗的過程中生存,這形成了催生了各種民族的文化,少數民族傳統融合,互補性和運動的發展為傳統體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然而,由于現代競技體育對其的強烈沖擊,傳統體育仍然沒得到廣泛的認可和發展。根據形成現代體育和歷史經驗,只能由國家和社會的引進推廣民族傳統體育學校,以實現方向的規范化,現代化,然后介紹健身機制,以西方現代傳統體育為借鑒。
三、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開展的重要意義
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可以做到極大地豐富大學體育的內容。這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活動為目的,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讓學生對擁有健康的重要性有新的認識,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起著重要的意義和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個體生命的發展也起到了強大的作用。挖掘學校教育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體育發展傳統需求的潛力,體育需求,文化多樣性是需要實現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因此,有必要制定學校民族傳統體育活動。
四、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課程體系的途徑
(一)樹立民族傳統體育意識
促進傳統體育教育,民族傳統體育學校擺脫西方競技體育的束縛,承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多樣化的形式,娛樂,健身,認識該項目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必要性和學校的重要性。通過建立中國傳統體育的意識,引導人們對全球的體育文化認識,從而建立一個宏觀的體育意識。使人們認識到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重要途徑,能有效促進中國傳統文化,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在高校的開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選擇適當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在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情況下選擇民族傳統體育,為開展場地,環境和許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設備具有獨特的要求,學校在選擇進行時要充分考慮當地條件的內容,使課程科學有效,可行。積極做好設備的改革和改進的活動形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實際需要,國家體育器材,根據“使用當地材料,自己做,材料多用、靈活處理”的原則,適當的、必要的重組,改變大量的、枯燥和單調的運動的基礎上保留實質性,改進學校體育課程將其發展為靈活的、放松的、快樂的身體鍛煉課程。
(三)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有機結合
現代體育飛速的發展,基于學校廣泛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要想在大學課程蓬勃發展,我們必須從行為,民族傳統體育適當的改造現代體育的經驗,使民族傳統體育必須進行更開放的空間。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的有效開發,為了更好的適應學生的身心特點,適應開展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合理改造,但確保對民族文化的精髓能夠做到有效保留。民族傳統體育和民間體育項目通過合理的采納,使其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課程的內容。實現傳統體育進入普通高校課程的可操作性。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學校規模、師資力量處于不同層次的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現狀的調查與研究,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開展的現狀并不十分理想。高校的重視程度不高。投入明顯不足,運動器材設施落后。學生的興趣不高,宣傳力度不足。受現代體育觀念的制約,學生參與民族傳統體育的積極性不高。高校應加強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的廣泛開展。
建議提高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開展意義的認識.讓人們意識到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方法來弘揚傳統文化,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視為一種責任。增加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投入,無論是在場地、器材這些運動設施建設的投入上,還是師資培訓力量上,都應增加其經費的投入。增大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要性,使學生增加對民族傳統的體育活動項目的了解。通過校組織、社團活動帶動學生參與民族傳統體育的興趣,通過各種活動形式在學生間帶動起參與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熱潮。豐富民族傳統體育開展形式,負責民族傳統的運動項目的教師要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設計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
綜上所述,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課程體系的教學相對與其他學科相比有更多的困難,因此我們更應對其加以重視。民族傳統體育正在走在發展的道路上,我們應基于現有的教學把全國體育教育的最大的內容加入到大學體育課程。利用傳統民族體育的宣傳,提高學生的意識,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傳統體育的教育,深入挖掘民族傳統體育的資源,創造一個獨特的國家體育,切實做到繼承民族傳統體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