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然 劉靜
【摘要】生態馬義是當代西方馬義的重要流派之一,提出了對科技安全運用的理念和“人的滿足最終在于生產活動而不在于消費活動”的命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啟示,主要體現在:對待科技,既要發展又應駕馭;對待消費,既要刺激又應引導。
【關鍵詞】生態馬克思主義;科技;消費
一、生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主張
(一)生態馬克思主義提出了對科技安全運用的理念
科學技術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它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然而,它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產生了破壞人類生存環境的負面作用,成為與人相敵對的力量,是為科學技術的異化。生態馬克思主義認為,我們不能把生態危機歸因于科學技術本身,至少不能脫離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的政治制度來談論科學技術的缺陷。
(二)生態馬克思主義提出了“人的滿足最終在于生產活動而不在于消費活動”這一命題
他們指出,現代工業社會正在把人們引向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人們居住在城市的多層高樓中,其能源供應、食品和其他必需品乃至廢物的處理都仰賴于龐大而復雜的體系,與此同時,人們又誤認為不斷增長的消費似乎可以補償其他生活領域、特別是勞動領域遭受的挫折,因此,人們便瘋狂地追求消費以宣泄勞動中的不滿,從而導致把消費與滿足、與幸福等同起來,換句話說,只用消費的數量來作為衡量自己的幸福的尺度。
二、生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意義
首先,生態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政治革命理論揚棄了七八十年代生態馬克思主義“純自然”關懷的理論范式,把生態關注從純粹的自然界擴展到了社會領域,擴大了“環境”的范圍,從自然界進入了人化自然、社會環境。在重返人類中心主義的政治哲學的指導下,生態馬克思主義反思生態主義的自然主義,認為純粹的自然關懷是不具有真正的意義的,只有把自然和人類社會聯系起來,進入包含自然和社會在內的環境討論,才能真正借助社會的變革實現對自然的關懷。其次,生態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模式理論探索了一種新的社會主義模式,提出了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發展途徑和新的社會發展理論,在一定程度上開辟了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可持續發展觀進行研究的新視野。生態社會主義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對傳統的社會主義理論模式、發達國家的各種社會主義理論模式以及現實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模式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傳統社會主義的弊端和失誤,探索了一種新的社會主義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社會主義理論模式和實踐目標。這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總結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教訓,為我們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和進行社會主義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料,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社會模式理論。
三、生態馬克思主義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一)如何對待科技:既要發展又應駕馭
我們國家現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國家的繁榮寄托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是完全正當的。問題在于,科學技術對人類事業的影響是完全正面的嗎?實際情況是,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它一方面給人類帶來了幸福和歡樂,另一方面卻又給人類制造了痛苦和煩惱。我們在科學技術對自然帶來傷害的情景中看到了科學技術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嚴重對立。這樣在實施“以生態為導向的現代化”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如何對待科學技術的難題。現代化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但科學技術又常常被作為破壞生態環境的工具而起作用,我們能不能做到使其成為只對生態環境,對人類有益的而不會有害的工具呢?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實施“以生態為導向的現代”、建設生態文明才是有希望的。這里關鍵在于,必須認識到科學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成為有益的工具,也可以成為有害的工具,就看使用科學技術的人帶著什么樣的價值觀念,為著什么樣的目的去加以使用。為了實施“以生態為導向的現代化”,我們必須不僅要發展科學技術,還要駕馭、監督科學技術,從而使科學技術最大程度地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有益工具和強大手段。
(二)如何組織消費:既要刺激又應引導
我們現在實施的不是傳統的現代化,而是“以生態為導向的現代化”,對消費的這種一味地加以擴大和刺激的方針,是不是需要改變,以及如何改變,這正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本來對此不難做出回答,但由于“以生態為導向的現代化”并不是不要人們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相反地它也是以富裕的物質生活為前提,它也需要用消費來拉動生產,創造出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所以造成人們在消費面前失去了方向,從而也使這個本來不難回答的問題成了一個難題。我們應當毫不猶豫地去改變目前那種與生態文明不相容的消費模式。具體地說,對待消費我們既要刺激,又要引導,即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去引導消費。只要我們生產更多的耐用品以及更多的不破壞環境的東西,或者生產更多的,但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的東西,那么,消費得越少,但生活得卻更好,這是可能的。為了實施“以生態為導向的現代化”,我們不僅要刺激消費、用擴大消費來促使經濟的發展,而且更要引導消費,讓消費不至于突破生態容量的底線。
總之,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生態馬克思主義,不僅對于我們從理論上尋找生態惡化的根源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同時,對于我國如何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科學的避免生態滅難、解決社會主義的生態環境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