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桐
【摘要】城市中小河道在城市發展和提升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針對我國目前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提出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和修復的對策,加強生態技術的應用,大力推進水體污染物減排;減少水資源消耗,等。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中小河道正常運行,進而為我國城市水環境生態建設和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獻力。
【關鍵詞】城市中小河道;河道治理措施;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中小河道的運用率逐漸增加。中小河道的污染治理不僅關系著中小河道的正常使用,而且對中小河道的整體發展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化,中小河道的污染逐漸增大,導致河道的水生態系統惡化甚至失去平衡。因此,應加強中小河道污染治理。對中小河道污染進行治理,有助于提升河道的各項功能,對河道的正常應用有積極意義,并且可以有效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改善河水水質與人們的生活居住環境。
一、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問題
(一)對河流的生態建設重視不足,生態環境退化嚴重
目前,對中小河流的生態保護及生態建設的意識還很薄弱,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了中小河流的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的破害,對河岸綠植及生物多樣性等影響嚴重。城市建設過程中,人類活動破壞了河道原有的自然生態系統致使濕地消失,河道硬化阻止了水體與土壤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聯系,河岸和濱河動植物棲息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生物群減少或轉移,最終導致河道整體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環境服務功能喪失。
(二)條塊分割的中小河道管理體制
河道治理涉及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和水景觀等諸多領域,而我國長期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難以滿足河道生態治理的需要,不但造成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工業污染管理的薄弱和缺位,而且造成河道管理缺乏系統性和責任追究機制。這種各部門“誰都管一點,誰都不全管”的條塊分割格局不解決,即使投入再多的經費,中國城市河道治理的前景也將難以樂觀。
二、對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凈化河道水質
1.物理修復
河道治理中常用的物理修復包括人工曝氣、底泥疏浚等方法。曝氣復氧可以提高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恢復水體的自凈功能,在治理污染河道的工程中應用較多。根據河道條件和污染源特征的不同,河道曝氣復氧可采用鼓風曝氣復氧和射流曝氣復氧等措施。底泥疏浚有利于增加河道槽蓄,控制河道內源污染,也是被廣泛應用的物理修復手段,常用的有水力沖挖、干床清挖和挖泥船清淤等方式。
2.化學修復
河道治理的化學方法包括強化絮凝、化學氧化和化學沉淀等。常用的化學藥劑有鐵鹽等混凝劑、雙氧水等氧化劑以及生石灰等沉淀劑,通過藥劑與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對環境無害的中性物質,以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化學修復常用于處理突發性水污染,有速度陜、效果好等優點,但成本較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理手段。
3.生物修復
生物修復技術是充分利用水體中的植物、水生動物和微生物的吸收、降解和轉化作用,將水體中的有害污染物濃度降至最低,實現河道水質生態恢復的目標。目前,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有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和復合生物修復等方式。植物修復主要是利用水生植物根系對氮、磷等物質的吸收來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常用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蘆、水芹菜和香蒲等,常用的以水生植物為水質凈化主體的技術有生態浮島、人工濕地等。
(二)推進水體污染物減排
水體污染負荷長期超載是城市中小河道生態退化的主要根源,從源頭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量仍然是當前和今后幾年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和修復最根本的路徑。有關部門前些年在污染物減排方面已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處于邊際效益遞減的態勢。當務之急是進行系統梳理,找準重點,找到漏點,持續推進,防止懈怠。因此,必須加強監管,堅決取締短期內既不能納入污水管網集中處理,又不能保證做到達標排放的企業,同時要切實防止產生新的類似污染源。第一產業中污染物的削減重點是如何利用經濟手段和科技手段。對于尚未集中處理的老舊城區居民生活污水,重點應結合舊城改造和新城區建設等,盡快建設好市政污水管網和規模適宜的污水處理設施,確保這部分污水盡快集中處理后排放或資源化利用。對于連片的居民生活污水,可結合居民村建設,新建生活污水管網和集中處理設施,經處理達標后循環利用或排放。對于那些離河道較近的散居居民,要求其建設滲濾系統或三隔式化糞池等將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后資源化利用或通過生態溝渠排放。
三、結語
要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中小河道面臨的污染問題,大的方向仍然是大幅度降低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減少水資源消耗等水生生態系統,應切實貫徹生態理念并加強生態技術手段的應用,真正解決條塊分割的河道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在河道治理中的作用,依法制定河道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質量長效考核方式,切實解決好生活垃圾和工業排放對河道的影響,分類施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