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璇
【摘要】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事業單位在科技創新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示范引導作用,更好地激發我市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科技創新活力和干事創業熱情,結合我市實際,我們開展廣泛調研。
【關鍵詞】連云港;事業單位;雙創
一、主要做法
(一)深入研究政策,細化辦理程序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和省轉發通知下發后,我市認真學習領會文件精神,并搜集國家、本省及外省有關創新創業文件一并學習。學習研究的重點是,既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專技人員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又規范創新創業辦理程序。在深入學習研究后,我市規范了創新創業人員需要向所在單位提交的申請材料,明確了所在單位和主管部門的審核責任,細化了創新創業事項具體辦理流程,為促進政策實施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二)及時轉發文件,加強內部發動
2017年8月,我市以連人社發[2017]319號文轉發人社部、省人社廳文件,轉發范圍為:各縣區及市直各單位。為推動文件貫徹落實,我市召開了縣區人社部門座談會,專題學習討論創新創業重要意義、辦理注意事項等,鼓勵縣區解放思想、熱情服務,推進文件貫徹落實。對市直部門,我市選擇部分重點單位進行個別溝通,講明政策要求,鼓勵創新創業;并多次在港城事業單位人事管理QQ群進行討論,倡導市直部門支持創新創業。
(三)通過多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
為擴大文件知曉面,2017年8月,我市撰寫了《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有關政策解答》,細化辦理流程,開出材料清單,上傳局網站及港城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等QQ群,便于用人單位及專業技術人員了解政策。為進一步營造創新創業氛圍,今年6月28日,我市在《連云港日報》專版刊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指導意見》政策解讀,以一問一答、圖文互動的形式,對《指導意見》中涉及的焦點和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全市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了解“政策紅利”。
二、“雙創”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對“創新”的概念和范疇難以界定
在“雙創”政策的實際執行過程中,對“創新”的概念及所涉及的范圍難以界定,沒有量化和衡量的標準,具體哪些情況符合“創新”的條件,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難以界定,這也影響部分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二)創新型人才不足
“雙創”政策的適用范圍主要是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我市地處蘇北,經濟欠發達,科研院所、高校相對較少,創新型人才不足,導致創新創業的動力也不足。
(三)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政策需求不強烈
高校、科研院所工作時間有彈性,有創新創業愿望的人大部分已自行創業,工作創業兩不誤,工資福利等不受影響。如果按政策規定經單位批準離崗創業,工資福利等方面將受影響,因此,他們申請創新創業的熱情并不高。
(四)普通事業單位專技人員創新能力偏弱
普通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大部分思想相對保守,創新創業能力相對較弱,缺乏經營企業、搏擊市場的能力,導致他們不愿意冒風險嘗試創新創業。
(五)用人單位有顧慮
近年來,編制部門實施了縮緊編制的政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往往一人多崗、一崗多責,特別是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多為單位業務骨干,用人單位對他們創新創業一般不持積極態度。
三、意見建議
(一)加大創新創業基礎培育力度
創新創業需要兩個必備基礎,一是專業技術人員具備創新創業能力,二是全社會創新創業氛圍濃厚。沒有這兩個基礎,人事管理政策再寬松,也難有源頭活水或走得更遠。當前,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應提升專業技術人員科研創新能力,并力促科研成果與市場經濟對接,為開展創新創業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另一方面,整個社會應進一步關心支持創新創業,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氛圍。
(二)加大創新創業政策激勵力度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承擔著較大的市場風險。國家對這一群體的創新創業,應給予更大的扶持力度,如,應出臺相關獎補政策,支持創新創業人員科研成果轉化;對于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辦的企業,進一步降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門檻,開辟認定“綠色通道”,簡化申報程序,縮短申報時限等。
(三)加大人事管理政策支持力度
一方面,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期限為3年,時間偏短,與企業成長周期不相符,建議可適當延長創業期限,或者明確一個周期結束后,經考核可以再增加3年創業時間。另一方面,為調動單位積極性,對有專技人員外出創新創業的單位,建議可突破編制限制,招聘同等數量的正式工作人員充實人員隊伍,不影響單位正常運轉。
(四)加大創新創業典型宣傳力度
開展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典型申報評選,對評選出來的典型人物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并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平臺大力宣傳“雙創”、“政策紅利”和成功典型,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進一步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大膽投身創新創業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