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楊俊峰
[摘要]鑒于食品分析技術課程理實一體化的特點,以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為目的,對食品分析技術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建立學習APP,將食品分析課程的教學設計、電子教材、教學PPT、理論教學視頻、實驗指導視頻、學習指南、考核單等教學內容和資源都上傳至學習APP,方便學生的預習、學習和復習,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食品分析技術;教學模式改革;學習APP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36-02
食品分析技術是一門專業(yè)技術型基礎課程,主要面向食品營養(yǎng)與檢測、食品加工技術、食品生物技術等專業(yè)的學生,它是食品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一門綜合應用無機化學、分析化學、食品生物化學和儀器分析等多門學科的課程。該課程的主要特點是應用性強、綜合性強、技術性高、涉及面廣。整個課程分為理論和實驗兩部分,在學生學完食品分析技術的基本理論之后會進行相應的實驗課程。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開放性實驗室的有利條件,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對專業(yè)技能的掌握,又與其他專業(yè)課程如無機化學、安全檢測|儀器分析等相輔相成,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日后在食品檢測行業(yè)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和食品環(huán)境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必須要結合實際需求加快對該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通過修訂教學大綱、增加實驗操作課、增加現場實踐操作換技能及利用網絡和新型觀念對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改革和探索,以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而達到預期的培養(yǎng)目標。
本文主要是通過利用網絡和新型觀念、先進技術對食品分析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和探索。
由于現在互聯網的覆蓋面非常廣,學生可以隨時上網查找資料。根據這些便利條件,內蒙古農業(yè)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食品工程技術系食品營養(yǎng)與檢測教研室的全體教師共同商討研發(fā)出一款集教學設計、電子教材、教學PPT、教學視頻、實驗視頻、學習指南、考核單于一體的學習APP。
一、課前準備
(一)教學設計
食品分析技術這門課程包含了食品中各類營養(yǎng)素、非營養(yǎng)素、添加物質以及危害成分的測定方法,所以可以將其看成是各個檢測項目的組合匯總。如果整體進行學習,會特別凌亂,毫無邏輯,不利于學生進行關聯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流程。在實施項目教學的過程中,將大的項目分解成小的項目,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如理論講授法、圖片展示法、模擬演練法、設疑法、類比法等,通過如留思考題、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yè)、實踐指導等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學習興趣,最終在教師帶領下一步一步完成小項目的同時實現教與學。
課程的目標、流程、時間分配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到的各種教法和學法等內容都體現在教學設計中,因為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所以教學設計也有很大的差異。通過對教學設計的改革,將每個教師對食品分析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總結到一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最直觀、最易理解的統(tǒng)一的表格形式展現出來。在教學設計中要分別列出知識教學目標和技能教學目標,點出每章每節(jié)的重點難點以及基本教學內容。一方面,學生只需點進APP,查找當堂課程的教學設計,便可以對整節(jié)課的流程和內容有整體的把握,更有利于學生的預習和對課程的理解。
(二)電子教材
通常在開學的上一學期,學校就會為學生訂購教材。有了紙質版的教材,學生可以在課程前進行預習,在課上,一邊聽老師的講解,一邊在書上進行標記和備注,課后也有了復習的依據。但是,有時學生會有忘帶課本或丟失課本的時候,而且書籍較大,不方便攜帶,有時學生不在學校時想要進行復習或查找資料,卻苦于手頭沒有教材。將教材轉錄成電子版的教材,不僅方便學生的學習,也方便老師自身偶爾的查閱。
二、教學過程
(一)理論課教學
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將講授法、討論法、問題式教學法等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并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板書將章節(jié)內容體系的完整框架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通過對操作性強的內容進行現場指導,加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記憶;通過多媒體展示操作較為抽象的內容,來指導學生的操作。
在教學PPT中,包含了課程的重點、難點、具體實驗操作流程等內容和教材內容有所不同,是教材的濃縮和提煉,相對教材更容易使學生理解掌握。將每章每節(jié)內容的教學PPT上傳到學習APP上,更方便學生學習,教師之間互通有無。
教師充分地學習國家或省級一級教師的講解視頻,精心準備每節(jié)課,達到滿意的程度,便以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后期的剪輯可以制作成微課視頻,或者較長的教學視頻,上傳到學習APP上。學生若有不懂的問題,或者缺席了某節(jié)課,可以直接在APP上自行查找學習和鞏固。教師也可以通過反復地觀看自己的講課視頻不斷改善教學。
(二)實驗課教學
食品分析技術是一門理論實驗一體的課程,前面的理論課是為后面的實驗課程做準備,最終目的是通過理論和實驗的結合使學生掌握檢測食品中的某種營養(yǎng)成分的技能。但是目前的現狀是理論課和實驗課不能很好銜接,由于排課時上課班級和實驗室的限制,常常理論課上完一個多月后才開始實驗課,此時學生已經將理論課學習的內容忘得差不多了,每次實驗課又要給學生再重新講解一下理論課知識,無形之中占用了很多時間,進而導致實驗課時間不夠,只能延長實驗課以完成教學任務。有時碰到學生下節(jié)課也有其他課程安排,就會使當堂的實驗前功盡棄,實驗效果非常不理想,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
食品分析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好與壞,其最主要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生對食品檢驗分析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對實驗結果的獨立判斷能力,所以實驗課教學非常重要,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課程分為各個項目,每個實驗項目都要精選實驗內容,如測定食品中的有效酸度,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樣品和方法進行測定,液體樣品為一類,固體樣品為一類,而液體樣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含二氧化碳的飲料,可以選擇雪碧或者可樂,固體樣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效酸度濃度較高的是水果類,水果中酸度的不同常常在口感上有所體現,可以選擇酸味明顯的檸檬和酸味不明顯的香蕉來進行實驗,對不同樣品中的有效酸度進行對比試驗,結合生活經驗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先進行示范,示范時一定要操作標準流暢,邊操作邊進行講解,將實驗的操作示范錄成教學視頻,上傳到學習APP上,便可以方便學生隨時查看,有效解決了理論課和實驗課銜接不好的問題,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檢測技術。即使課程教學已經完成很久,學生對實驗操作有所遺忘,也可以隨時通過查看學習APP重新進行學習和鞏固,切實提高課堂及實驗操作的教學效果。
三、課后復習指導
(一)學習指南
通常學生復習只是盲目看教材,學完課程后依然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不清楚,復習效率非常之低。為學生做一個學習指南,將每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內容清楚標出來,將課程的學習內容大框也列出來,最后將每節(jié)課后老師所留下的題目記錄清楚,這樣學生只需看學習指南就能回憶當堂課程所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復習,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了。
(二)考核單
目前,由于大學生課程安排比較緊張,教學時間有限,所以通常只是在課后象征性地留幾道最基本、最簡單的復習題,沒有根據難度及學生的學習水平來留復習題。這樣會使一些知識水平較好的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提高,一些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滿足于現狀。針對這一情況建議教師將每節(jié)內容的問題根據難度的等級和重要的程度歸納總結成一個課后考核單,并在最后補充答案的講解,上傳至學習APP。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水平有針對性地選擇考題來進行測驗學習,逐步提高自身學習水平。
這也是考核方式的一次改革,學生可以直接在學習APP上進行測驗,如果看完講解后依然不懂,可以在APP上留言,待老師一對一解答。
鑒于食品分析技術理實一體化的特點,在整個食品專業(yè)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也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通過對食品分析技術教學模式的改革,將本課程從課前準備到課后復習等教學內容和資源都上傳至學習APP上,并在APP上和學生交流討論,緊跟時代步伐,運用網絡和APP強大的功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技能,使學生能夠盡快投入實際應用中,為今后在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是為培養(yǎng)人才服務的,食品分析技術這門課程要積極適應新形勢的變化,跟隨新時代的步伐,通過課改,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上進行積極改革,以培養(yǎng)具備扎實理論功底、熟練操作技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范乃英,侯海鴿,尹貽東.分析化學實驗教改初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05(6):52-53.
[2]姜巧娟,于梅艷.分析化學實驗教改初探[J].化工教育,2013(6):59-61.
[3]王玉堂.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教改初探[J].科教導刊,2012(9):5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