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 張熳銣 楊君
[摘要]文化育人是高職高專教育重要的一環,其對個人、民族和國家影響長久且深遠。通過討論文化育人的內涵和功能表現,結合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和現狀,提出了以“三個重點”為核心的文化育人理念,并以此構建了該專業“一堅持、二創建、三優化”的文化育人具體實現途徑,為更好地實施商務英語專業文化育人提供了可參考、可借鑒的范例和模式。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文化育人;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5???????????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54-02
一、引言
大學是國家育人的主陣地,而文化無疑是大學育人的軟實力顯性表現。古語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文化不僅體現在教書育人、傳道授業上,更體現在以學校的文化氛圍影響學生的個人精神面貌、職業道德素養和思想道德修為,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和文化氛圍。
二、文化育人的內涵和功能
文化具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分,狹義的文化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和思維方式,廣義的文化涵蓋了三個維度,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將大學文化也從狹義和廣義上分別進行了定義:從廣義上講,大學文化包括大學精神、大學環境、大學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整個大學教育;從狹義上講,大學文化主要是大學精神,強調大學師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表現為一種共同的行為準則和道德信仰。
文化育人的根本在于除了知識內容的傳授之外,更重要的是隱性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教化和影響,挖掘學生的自由天性,探討意志行為的倫理和規范,追尋生命內涵的可能意義,培養精神獨立、思想自由,播下他們對真理的探索、對現實改造的火種,將科學精神和文化追求導向人的靈魂覺醒。文化育人的具體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價值引領功能、規范約束功能、凝聚激勵功能和能力提升功能。文化育人要以價值引領為首要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文化育人要為大學生的行為方式提供內在的規范約束信念;文化育人具有極高的精神感召力和激發力,要成為凝聚精神、激勵向上奮發的催化劑;文化育人要幫助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陶冶情操、培養高雅氣質。
長期以來,學校和老師在高職學生培養過程中過多地側重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人文方面的教育。但實際上,文化和修養是應該扎根于每一個高職學生靈魂深處的根,有了它,他們才既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又能“有文才、有胸懷、有遠方”,成為一個有精神追求的幸福人。具體到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專業,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其人才培養定位中都提出該專業的學生既需要國際貿易相關知識,也需要較為扎實的語言技能,因此在課程體系搭建上緊緊圍繞這兩個核心培養應用型、職業化人才,而對文化育人這一隱形、見效慢且對入職初期影響不十分明顯的功能重視度不夠。
高職高專商務英語類專業學生一方面需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化和習俗來幫助其勝任國際商務第一線工作;另一方面也肩負著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和精神傳播出去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文化育人對該專業學生而言有了更為明確的導向。由于該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會頻繁地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進行商務貿易,因此批判性地接受國外的文化和理念對他們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面對今后所從事的商務工作,學生可能會面臨較多的困難和誘惑,特別是在貿易過程中的言不守信、欺詐等行為,因此學生的道德信念就會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誠信等“善念”的固守和對欺詐、偷工減料等“惡念”的抵制等。其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當今各種撲面而來的信息流中,如何辨別各種信息從而堅定自己的立場,如何甄別“假大師”“偽權威”的聲音對其而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基于該專業學生的特點,在文化育人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和夯實三個層面的文化育人核心教育,即強調批判意識的重塑;加強道德教育,注重“善念”的培養,對“惡念”的抑制;塑造其大師和權威意識。通過這三個方面的文化育人教育,讓學生今后能夠辨別真偽、批判性地認知各類文化及現象,不崇洋,不媚外,能正確認知和解讀中國新元素和新方案,架起一座座中國和世界的貿易溝通橋梁,同時在具備較高職業道德素養的基礎上,在其心中播下一顆大師情懷的種子,在國際第一線的商務崗位上默默堅守,孜孜以求,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對外商務領域中對外宣傳中國儒商文化的靚麗名片和一線商務溝通不可或缺的人才。
三、文化育人的實現路徑
在整個文化育人過程中,要強化文化育人的功能,力爭在多變的國際文化中,形成既立足國情又放眼世界,既吸納精華又揚我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圍。這種良好氛圍的建立,需要多方齊聯動,從顯性文化氛圍的營造到深層文化浸潤,從學生日常一言一行規范引導到內心價值信念根植,這些都需要發揮多方主體作用,創建育人載體和優化育人環境來穩步實現,在整個過程中,注重“一堅持、二創建、三優化”模式的作用發揮。
(一)堅持全員全過程育人,發揮多方主體作用
堅持把文化育人工作融入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過程,不斷拓展教育渠道和路徑,充分調動和發揮多主體在育人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形成全員育人合力。首先,黨政合力主動作為,發揮干部在文化育人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其次,加強師資隊伍文化建設,發揮教師在文化育人過程中的表率作用。黨政堅持文化育人活動正導向、廣監督、全參與;系部教師堅持專業、文化雙提升,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職稱的同時,以身作則帶頭閱讀,參加講座,讓文化的因子隨著老師灑遍每一個角落,讓學生耳濡目染,逐步使之“親其師而信其道”。
在育人過程中,通過課程、學生活動和黨建工作等,著重商務英語專業文化育人的三個重點工作,即強調批判意識的重塑;加強道德教育,注重“善念”的培養,對“惡念”的抑制;塑造其“大師意識”。使重點工作在學生專業學習和思想教育上環環相扣、穩步推進,實現全過程、全方位、重點突出的文化育人模式。
(二)創建育人載體,發揮文化育人主功能
文化育人載體是承載文化知識和信息并成為育人要素的物質構建、制度規范及理念展示,具有明確的價值取向,是凝練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特色及辦學風貌的獨特平臺,其功能在于營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發揮文化育人的獨特魅力。載體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文化育人的價值引領功能、規范約束功能、凝聚激勵功能、能力提升功能的實現,而該載體的創建,可以“三個堅持”為保障,一是“堅持整體設計”,二是“堅持一以貫之”,三是“堅持監督保障”。
“堅持整體設計”是指專業教學大綱、學生工作、黨建工作等在黨政聯席會的統一部署和安排下緊緊圍繞文化育人“三重點”這一主線,通過一套套組合拳設計來完成文化育人工作的導入、運用和夯實,看似安排隨意,實則處處留心。以學生批判意識的重塑為例,在學生的理論課程中專任教師通過具體課堂內容將批判性思維概念導入,而在具體班會及團組織活動等學生工作中,學生在班主任或輔導員的指導下開展各種主題班會將批判性思維運用并夯實起來。“堅持以一貫之”是指載體的搭建一是要在時間的跨度上保持一致,同時也要在育人的宏觀理念上保持前后一致。以加強學生道德教育為例,“一以貫之”就需要分學期按照道德教育的不同層面和目的階段性搭建育人載體,既保證道德教育在時間跨度上的一致,循序漸進、穩步推進,又保證在道德教育理念上的一致。如第一學年辨善惡,第二學年踐善惡,第三學年揚善念。具體做法可以是第一學年的載體建設要圍繞方方面面讓學生會辨別道德的“善念”與“惡念”,特別是商務文化中的“善惡”念,第二學年的載體建設重點就是讓學生通過系列任務去模擬實踐商務活動中的善惡帶來的不同后果并廣泛深入討論,第三學年的載體建設重點就是在學生前兩學年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畢業綜合實踐、頂崗實習等學會弘揚商務文化的“善念”并找到自己身上“善念”的發光點。“堅持監督保障”是指在制度、成效和責任上落實到位,為整個文化育人保駕護航。
專業建設的文化育人如果緊緊圍繞這“三個堅持”下工夫,為學生創建“軟硬”雙載體,即外顯育人環境+內隱制度載體,那么就可以形成天天要晨讀、周周英語角、月月聽講座、常常讀讀書的長效育人戰線,真正做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育人無痕。
(三)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馬克思曾說過:“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環境造成的,那就必須使環境成為合乎人性的環境。”文化育人環境主要表現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個方面。因此,優化文化育人環境也可以從這三個層面入手。圍繞這三個層次,逐步形成育人環境建設的“四有”,即“以文化人有看點”“以文化人有平臺”“以文育人有方法”“以文育人有成效”。“以文化人有看點”是通過微笑墻、校友墻、榮譽墻、休憩吧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會說話,每一個角落蘊內涵;“以文化人有平臺”是通過讀書吧、文化沙龍、英語角等系列平臺讓文化這一內隱的育人高手以顯性的形式凸顯作用;“以文育人有方法”是通過每日閱讀一小時、晨讀、每月一講座等系列活動的開展讓文化育人更持之有道;“以文育人有成效”是通過服務行業讓“氣自華”的學生獲得行業認可從而產生職業獲得感和幸福感,對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形成激勵效應,讓歷屆學生有榮譽感、責任感和傳承使命,讓專業的光和亮灑進每一個在校學生的內心,從而促使學生做內外兼修的高素質商英人才。
四、結語
文化是一個獨立的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靈魂。在一個由“眾人”組成的復雜社會中,每個個體看似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卻又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不是割裂的,不是瞬間顯現的,而是通過和其他人一起堅守某種更為恒久的文化價值而產生。這種價值深深地根植在我們的內心,它把每一個個體緊緊相連,讓我們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需要更有耐心,更有信心,相信在學生身上播下的文化種子,終究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和發揚下,疊加產生出某種如今不可想象的質變來。這種相信和堅持,不僅是我們對某個共同體的支持和奉獻,更是對我們“自我文化價值”的一份愛和尊重。
參考文獻:
[1]陳云濤.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要素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7(1):104-106.
[2]郝桂榮.高校文化育人研究[D].遼寧大學,2017.
[3]李建國.文化育人的哲學省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4):8-15.
[4]李良進.文化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5(17):49-54.
[5]李曉培.“自媒體”時代下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式危機及其重建[J].高教探索,2015(3):21-26.
[6]任世雄.把握校園文化育人內涵增強校園文化育人實效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5(4):81-83.
[7]殷世東.課堂育人的文化品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6.
[8]張德江.文化育人:大學文化建設最重要的任務[J].中國高等教育,2012(1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