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吉
[摘要]五年制高職是國家出于對職業人才培養的深層次考慮而進行推廣的,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雙師型”教師作為高職教育辦學的一大特色,成為高職院校“能力為本”教學理念實踐的重要途徑。以五年制高職校為主體,討論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5???????????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92-02
一、五年制高職校的定義與辦學特點
五年制高職教育與普通高職教育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種學制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距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五年制高職校涵蓋了兩個學習階段:普通高中教育與高級職業技術教育。在五年的時間里需要以高職技術培養的目標為指導,綜合考慮與安排兩個學習階段的教學內容與素質培養內容。相對于普通的高職院校來說,它較好地解決了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三方面教學的銜接,具有很大的教育效益。[1]
五年制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求為引導
自改革開放的政策推行以來,我國的經濟就開始逐漸隨著市場的放開而發展起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催生了高速度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催生了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而學術型普通中、高校的培養周期長,以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為目標,無法滿足國家發展的需求。高職技校的出現成為解決專業型技術人才培養的關鍵,“能力為本”“綜合素質培養”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并按照這一理念的引導實現學生技術能力的定向培養。
(二)課程結構適應人才市場需求
人才市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開始出現了變化,國家安排工作的局面成為歷史,“雙向選擇,競爭上崗,能力至上”成為人才市場的篩選標準,這就要求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不能僅僅是文化理論方面的內容,還要增加對學生實踐能力、操作能力的培養。五年制高職校不僅含有普通高中教學的相關內容,并且在這一教學中形成了公共課與專業課模塊并行,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體系共存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形成未來從事專業職業的能力。
(三)理論與實踐并行的教學理念
五年制高職校理論與實踐并行的教學理念指導高職院校教學的開展,由于技術性傾向較強的特點,學校在技術培訓設備上的投入較大,且需將對職業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貫穿于教學的始終,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教學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例如模擬教學、實驗教學等,并根據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變革。
(四)對教師隊伍建設要求較高
五年制高職教育的長期性、綜合性及實踐性對教師隊伍是一場挑戰,高職教育教師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高水平的教學研究能力,還需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與技術水平,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在學生的培養中將知識要素與技能要素滲透于教學內容中,完成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因此,五年制高職校的教師隊伍建設主要通過拓寬招聘渠道,優化隊伍中教師結構、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教師水平這兩項工作來完成。
(五)產教結合,教產相長
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與學科型教育在社會功能和育人方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具有課程操作性強、學習時間較短、教育專業化程度高、定向培養的特點,其培養目標主要是為了使學生獲得特定的技能或從事某一職業的實際能力,以達到從事某一行業工作的目的,因此其教學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思路進行,在建設實驗教學基地的同時,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充分體現產教結合,教學相長的特點。
二、“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一)學術界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
對“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在學術界爭論較大,作為高職院校辦學的一大特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成為社會與教育行業的急切需求。現今學術界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分為很多類,較為主流的有以下幾種。
1.雙職稱論
雙職稱論是指教師在獲得教學證書或職稱的基礎上還擁有技術職務的相關證書,將這種具有雙職稱的教師稱為“雙師型”教師。
2.雙素質論
雙素質論中主要強調的是教師的能力,“雙師型”教師既要有高水平的教學素養與能力,同時要具備實踐教學的素養與技術操作的能力,在理論與實踐中均可以為學生提供指導。
3.雙融合論
雙融合論中對“雙師型”教師的解釋則更具有綜合性,既要求教師具有雙職稱,又要求教師具有雙素質,這樣的“雙師型”教師數量較少,且培養難度大、時間長。
(二)對“雙師型”教師給出的定義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由于“雙師型”教師既要進行理論與知識的教學工作,又要進行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工作,因此“雙師型”教師既要有較高的師德,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負責,又要擁有相當高的職業素養,能夠在教學中將軟文化滲透給學生,將學生培養成一個能夠自我發展的職業人。
2.能夠完成教學與職業培養任務
“雙師型”教師之所以適應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是因為“雙師型”教師需要完成學校教學的雙重任務——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雙師型”教師不僅擁有豐富的行業與職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儲備,還需要擁有較高水平的實踐能力和相當時間的實踐經驗,才能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3.具有經濟素養
被稱為“雙師型”的教師,除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熟練掌控,還要具有基礎的經濟常識,我國人力資源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需要人力資本的開發與利用,而教師是將學生轉化為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的重要節點,教師相關經濟素養的培養是“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思想理論基礎之一。
4.具有管理與溝通的能力
“雙師型”教師既需要完成教學任務,又需要完成學生的實踐技能培訓,這就需要教師既能夠進行良好的班級管理與教學管理,通過具有職業特點的管理方式使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環境,又需要教師在校企合作平臺發揮作用,協調校企之間的關系,成為企業與學校溝通交流的渠道。
5.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與創新能力
“雙師型”教師的養成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雙師型”教師要緊跟學術與行業技能最新動態潮流,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更新自身的能力與素質,使自身的能力與素質能夠適應未來學生教學的需求,并且要以創新意識為指導,進行產學研結合研究,引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應用。
三、五年制高職校教學現狀
(一)學校對“雙師型”教師培養工作認識不足
高職院校的開辦在我國已擁有近四十年的歷史,其前身是短期職業大學,目的是為了快速為國家培養能夠上崗操作的技術型人員,因此在教學方面,高職院校把工作重點放在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文化培養與技術教學上,而往往忽略了對教師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二)“雙師型”教師水平不足
由于學校對“雙師型”教師不了解或概念理解有誤,對培養“雙師型”教師的作用也不重視,現有的進行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教師能力不足,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融合不足,學生能力出現缺失,教師對理論課程的目標設定與教案編制都缺乏專業性或經驗性,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也達不到應有的水平。
(三)教學形式單一,內容與實際相脫節
在高職院校的教育課堂上,其教學形式多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甚至有些水平較低的教師會出現照本宣科的情況,單純地只介紹課本內容,并且自身教學方案的編寫也未根據社會變化而進行更新,使教學內容與實踐相脫離,理論課教學內容與實踐技能培訓內容銜接不上或脫節,導致學生所學理論無法發揮價值,實踐技能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只是單純的工具,不能實現創新發展,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受限,與國家需求的技術人員能力不匹配。
(四)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沉悶
教學形式單一、教師上課照本宣科、教學內容脫離實際且其中有些知識抽象性較高,這些原因集中在一起導致了學生對職業基礎知識與理論的課程無法產生學習欲望,課堂教學中師生缺乏互動,整體教學效果較差。
(五)“雙師型”教師培訓進行不到位
隨著人才需求和科技發展的變化,高職院校對學生培養目標有了明確的定位,也開始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與教師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教師招聘渠道較窄,學術型教師與技能型教師所具有的能力單一,在較短的時間內想要完成“雙師型”教師的培訓顯然是不現實的,并且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還需要進行長期的摸索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體系,在現今階段“雙師型”教師培訓進行不到位。[2]
四、高職校“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措施
(一)統一“雙師型”教師的評定標準
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在學術界與教育界還沒有統一的標準,為了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統一的“雙師型”教師評定標準必須快速出臺,為高職院校教師提供發展轉型的目標,并且通過標準的制定能夠將現有的高職院校教師進行劃分,以便明確不同種類教師的培訓方向與內容。
(二)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制度
由于“雙師型”教師至今沒有統一的評定標準,對“雙師型”教師的認證工作無法進行,高職院校大多根據教師是否擁有雙證書對“雙師型”教師進行認定,各個院校之間標準不同,很容易造成教師自我發展方向的混亂,國家應加快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制度,[3]從教師資格評定、繼續教育、資格撤銷規定等方面為教師進行“雙師型”轉化指明道路,同時統一高職院校標準,方便教職人才在高職院校之間的流通。
(三)形成完善的“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
針對現今階段“雙師型”教師培訓進行不到位的問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體系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訓至關重要,通過對高職院校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總結出對教師的教學需求,根據需求對已經獲得“雙師”資格的教師進行培訓,從而使“雙師型”教師能夠快速地開展“雙師”教育,達到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
(四)密切校企合作加快教師轉化
對現有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的轉化培養也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通過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讓教師進入企業中進行實際的技能培訓與技能經驗積累,能夠幫助學術型教師實現向理論與實踐結合型教師發展,獲得“雙師型”教師的能力,從而能夠在今后的教學中實現理論教學為基礎、技能培訓為目標的教學思路。
(五)加強“雙師”管理,激勵“雙師”形成
為了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職院校應當加強教師管理,鼓勵教師根據自身專業的內容與特點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對現有的“雙師型”教師要采取教師登記與福利補貼管理,以使現有的“雙師型”教師能留得住,非“雙師型”教師能通過不斷的轉化補充到“雙師”隊伍中。
(六)激發教師自身的意識,自發實現專業發展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也需要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意識的覺醒,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中應引導教師明確專業發展核心;明確“雙師型”教師的課堂角色;明確教師自身角色的轉變,從而幫助教師加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
參考文獻:
[1]汪金營.國內外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及實踐[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3.
[2]朱麗娟.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問題及培養途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
[3]余紅.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J].中小學電教(下),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