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淑勤 謝詠梅
[摘要]?? 以Hutchinson 和 Waters 的需求分析理論為依據,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ESP的教學現狀和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和現狀;對ESP課程的期望值;網絡數字化資源庫使用情況;對數字化資源庫的認識;對數字化資源庫的期望值等。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護理高職學生希望學習ESP課程,也相當重視學術英語交流的能力;能認識到利用數字化資源庫學習的優勢,能在課后利用移動設備學習、鞏固ESP課程內容,但是由于目前資源庫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影響學生使用,所以對資源庫內容的形式提出要求。調查結果給建設護理高職ESP資源庫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 ESP 護理高職學生;學習需求;數字資源庫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230-0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進行了以職業技能和就業需要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在通用英語的基礎上,開設了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課程。ESP英語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1],如外貿英語、新聞英語、醫學英語、旅游英語及法律英語等,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某些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能力。然而和其他高職院校相似,我院護理ESP課程教學也出現許多問題,難以滿足學生此課程的期望。為緩解本校護理高職學生學習ESP課程的困境,筆者采用訪談和發放調查問卷等了解本校ESP教學現狀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期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果。
一、學習需求分析理論與研究
隨著語言學與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學習者個人的需求和興趣越來越受到重視,認為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影響重大,因而教學中心應由傳統的“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并最終走向“學習中心”[2]。ESP不應該被視為一種特殊類型的語言或教學法,它也不只包括某一種特殊教材。事實上它是一種探討各種基于學習者需求的語言學習方法。ESP教學有以下特點:(1)教學目標明確;(2)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習者的需求分析之上;(3)注重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3]。
二、ESP教學現狀
通過對本校ESP課程設置的調查和對學生的訪談,ESP的教學現狀呈現以下情況。
(一)ESP課程的開設時間
有些專業在第三學期開設ESP,也就是完成兩個學期的公共英語學習之后。有些專業則在第四學期開設ESP,即在實習前的那個學期。
(二)ESP的課時設置
有些專業的ESP的課時約30課時左右;有些專業的ESP課時不到10課時;有些專業則設有ESP課程。
(三)ESP的授課教師
有些專業的ESP由有醫學背景的英語教師授課;有些專業的ESP則由英語能力較強的專業課教師授課。
(四)ESP的教學方式
ESP課堂教學大多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師生課堂互動不理想;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缺乏資源,學習積極性也不高。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以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52名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覆蓋所有班級,調查結果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問卷在ESP課程之前(即學生實習前的學期)發放,內容涉及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習現狀、動機技能、課程內容、實施、對ESP課程的期望值以及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使用等。除最后一題是開放式問題外,其余都是封閉式問題。
(三)數據收集與統計
問卷調查在2017年11月至12月進行。問卷調查采用按自然班隨機抽樣調查、當場收回問卷的辦法,收回有效問卷241份,有效率為95.6%。問卷收集后,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四、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英語學習動機和現狀
參與調查的241份有效問卷中,有150位學生學習專業英語是為了以后“應試”“就業”,占62.2%;有23位學生是“個人愛好”,占9.5%。169位學生平均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少于30分鐘”,占70.1%。調查表明,大多數學生是出于實用功利性而學習ESP英語,他們既希望能學好ESP,但是又不愿意付出時間和努力。
(二)對ESP課程的期望值
232位學生希望ESP課程的課時數在30課時以上;只有9位學生不希望開設ESP課程。100位學生希望ESP課堂上教師能傳授“ESP學習的方法和途徑”,44位學生希望能學到“護理專業知識”,51位學生希望能學到“跨文化交際技巧”。177位學生希望ESP課程能培養“聽說交際能力”,分別有102位、97位、86位學生希望培養“實用讀寫能力”“醫學資料翻譯”“專業詞匯運用能力”。這些結果反映出大多數學生希望學習ESP課程,也相當重視學術英語交流的能力。
(三)對數字化資源庫的認識
135位學生認為利用數字化資源庫學習的最大益處是“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學習,提高效率”,分別有72位、56位、19位學生認為“能夠獲得多而廣的專業知識,開闊視野”“能拓寬學習渠道”及“能及時請教教師,解答疑難”。
184位學生表示將經常使用ESP專業英語教學資源庫。
這些結果反映出大多數學生能認識到利用數字化資源庫學習的優勢,愿意在課后利用移動設備學習、鞏固ESP課程內容。
(四)網絡數字化資源庫使用情況
經常實用網絡數字化資源庫的學生有62位,“偶爾用”和“沒用過”的有179位。
有149位學生因為“查找迅速便利”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而因為“信息量大”和“信息準確”則分別有142位和97位。
有115位學生反映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時“網速太慢”,分別有54位、46位學生認為當前的資源庫“界面操作太復雜”“內容枯燥、單一”。
有95位學生“為了完成課程的網絡課時”而利用網絡學習,分別有92位、67位學生“為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論文”和“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資料”而利用網絡學習。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由于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部分學生已經開始利用數字化資源庫學習。但是由于目前資源庫有許多不足之處,影響學生使用。
(五)對數字化資源庫的期望值
190位學生“希望能得到專業課程輔導資源”,分別有177位、155位、128位學生“希望能夠提供可以拓寬視野的資源”“希望能夠提供教師上課的教案講義”和“聽、說、讀、寫、譯多種練習”。
180位學生希望ESP數字化資源庫有豐富的視頻資料、音頻資料、教師學生共同錄制的微課和圖片及電子教案等。
此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希望能拓寬知識面和提高ESP語言技能,同時對資源庫內容的形式提出了要求。
至于最后一題開放問題“你對ESP教學和學習有何建議”,呼聲最高的是“教學需更多互動性”和“建立開放性學習平臺”。
五、護理高職ESP資源庫建設的啟示
此次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能認識到ESP的重要性,希望能夠掌握實用的語言技能并能應用于專業。由于學生的專業課程繁多,ESP的課時往往很少,再加上課堂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對護理高職的ESP教學提出了挑戰。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建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如有豐富的視頻資料、音頻資料、教師學生共同錄制的微課和圖片及電子教案等,鼓勵學生課后利用移動設備進行碎片化學習,不失為解決當前ESP教學困境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 T.,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劉法公.論專門用途英語的屬性與對應教學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