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昊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相關部門提高了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重視,很多時候會計內控過程極其薄弱,也很難發揮會計內控工作的作用,致使工作難以高效開展,還會引發資產流失等各類問題。因此,本文主要針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見解及思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會計內部控制工作時,強調領導一支筆審批,基于重大事項難以實行民主決策,未能將以人為本精神貫徹落實到實踐中,也有部分單位在會計內部控制工作中因會計工作人員調離,導致資產實物、現金清點以及政務辦理等各類環節都存在著問題,同時也普遍伴隨著職責劃分不清的情況,導致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力度不足,難以體現科學性及合理性,給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帶來了阻礙。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中的常見問題
(一)約束力不足
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將會涉及行政管理運轉費用,過程中所應用的金額較大,很容易對其全面控制,對其根本原因進行分析,可歸結為以下兩點。第一,預算年度內的收支不平衡,致使內部工作無法高效落實,特別是日常工作中不可預見的工作內容,通常情況下都會結合預算收入對收支進行控制,但是,年度收支普遍存在前緊后松的情況,上半年的支出進度較慢,而下半年資金支出則相對較快,明顯可知資金的支出不合理,缺少專業的核算規劃方案,過程中也普遍存在重復集資金浪費的情況,進而增加了行政事業單位的開支金額。第二,行政事業單位所制定的年度預算編制不準確、不細致。尤其是公費用普遍存在預算缺口,年度預算執行過程中也會因外界因素的干擾而出現變動,不得不進行調整。特別是在年末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通過追加預算的方式,對支出高峰進行調整。但這一過程中未能結合單位的實際發展情況、參照預算內容進行支出,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出現賬外賬的情況。
(二)會計賬簿的記錄不真實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工作中,如若缺少與之相關的管理規范,那么必然會導致管理過程極其混亂,尤其是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計人員未能對固定資產及時入賬,即便入賬也普遍存在不全面、不及時的情況,對于固定資產抑或是低值易耗品的登記不詳細、不合理,致使最終的會計賬簿記錄不真實、不清晰,最終所記錄的賬簿隨意放置,為日后的財會監督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極大難度,也很難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進行全面監督。
二、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方式
(一)提高會計人員的內控意識,使之更具責任感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必須首先意識到內部控制對于國有資產的保護具有重要作用,并做好自我定位,在工作中不可出現徇私舞弊、欺詐等各類行為,同時還要將行政事業單位最終的發展目標作為個人發展的動力,提高內部控制意識,做好財務核算與稅務管理之間的有效銜接,以此為基礎,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使之更加完善、健全,滿足實際發展需求。
(二)構建系統化的內部會計控制機制
首先應當對單位內部的管理機制進行規整、匯總,而后基于其中不合理的細節提出解決辦法,確定自控重點,從而提高自控能力。除此之外,單位領導人員應當加強對于預算執行及管理方面的監督,針對性的制定報銷審批程序、確定費用支出管理方案,做好收支業務的更正以及會計核算等各項工作,以此為基礎,引導會計內部控制人員明確工作重點,提高工作效率。
(三)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第一,需要運用統一的方式,做好會計人員入職審批及二次教育等各項工作,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從而保證工作質量。第二,加強對于會計從業資格的審查及管理,避免出現亂崗或混崗的現象。第三,也要重視繼續教育,增強會計人員的業務水準,促使他們了解財經法規理論以及財務管理相關知識,并做好職業道德建設,增強會計人員的職責意識,在工作中積極肩負自身職責,更加主動、自覺。
(四)建立完善的會計控制考評機制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領導隨意撤換或調離會計人員而導致會計內控失效的則要追究其責任,若想實現以上目標,均應當制定完善的會計控制制度考核體系,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內控工作的開展情況實施客觀、公平的考核及評價,針對最終的考核結果給予相應的懲罰及獎勵,這樣才能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并促使內部控制工作規范、秩序的開展,還能體現其監督作用,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若想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正常開展,就應當重視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加強管理,以此為基礎,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長遠化發展提供保障,希望筆者所作的分析為相關研究人士帶來借鑒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