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洲
[摘 要] 以山東輕工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為例,分析“90后”高職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提出以人為本、分類培養的“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育人措施,并簡單分析實施情況,提出改進建議。
[關 鍵 詞] 個性特征;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以生為本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070-02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要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突出培育新時代職業價值觀,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立德樹人、德技雙馨,培養大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急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代“90后”高職大學生有明顯的個性發展特征差異。通過深入分析,采取有效的育人模式和方法,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弘揚“工匠精神”,對培養更多優秀的新時代職業技能人才意義重大。
一、高職大學生個性特征分析
結合問卷調查,對我院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生的思想狀況、個性特征進行了調研、訪談和個性特征分析。
(一)總體特征分析
某些因素使一些“90后”的高職大學生表現如下:職業價值觀不明確,缺乏職業精神和價值追求;自我和獨立意識強,個性突出,但心理承受、社會適應和團隊合作能力欠缺;受互聯網影響大,思想活躍,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求新求異傾向明顯;職業化人格特征不明顯,有“啃老”的依賴心理,責任意識不強,發展目標模糊。
(二)個性特征分類分析
以我院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為例,通過對比分析,其個性發展特征呈現明顯的80/20分布規律。
二、教育培養措施
(一)實施以生為本的“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育人模式
職業價值觀是指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在職業選擇方面的具體表現,是一個人對職業的認知態度及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觀對職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職業價值觀上。
職業院校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突出新時代職業價值觀培育,新時代“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育人要立足“以生為本”,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職業傾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以“敬業精神、精益精神、創新精神、專注精神”為核心,建立思想育人、文化育人、環境育人、榜樣育人、實踐育人、活動育人等內容的“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育人體系,在建章立制、廣泛宣傳、活動競賽的基礎上,加強制度管理和考核激勵,鼓勵自我教育、自我塑造和自強成才,培養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品質和實踐技能突出的職業能力。
在此基礎上,班主任、輔導員和專業教師以導師的角色,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職業發展傾向,給予學生相對自由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激勵其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培育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成長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現代職業人。對于思想上存在偏差、不夠積極上進的學生,以導師和朋友的角色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讓學生愿意接受教育,必要時給予警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和技能。
(二)加強全時段、全時空、全方位的新時代“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教育
加強“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教育,將職業價值觀融于課內和課外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實施思政育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融入思政課、專業課、就業指導課以及實習實踐、文明評優創建和社團活動等育人工作中,指導學生遵規守紀、講文明講禮貌,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通過思想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榜樣育人、實踐育人,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發展,螺旋式地實現素質提升和能力遞進,促進學生實現可持續良好發展。
(三)實行導師制,著力培養個性發展能力
本著“人人都有差異、人人都可發展、人人都可成才”的理念,考慮“90后”高職學生的個性、學情、學習能力、個性化的發展需要,實行導師制,以生為本,探索開放式學習為主和課程指導為主的兩類差異化教育教學方式。建立師生信任機制,指導學生一入校就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職業發展路徑,給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權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潛力,培養學生的個性職業發展能力,不拘一格培養職業人才。
(四)加強分類指導,確保人人成才
針對個性發展特征分類分析,加強新時代“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教育,實施分類分層次教育教學活動。
對傳統上進型學生,進行學業和職業規劃指導,引導學生進行開放式學習;加強社會實踐和綜合素質培養,拓展職業能力,努力培養職業精英。
對個性上進型的學生,尊重個性發展,重點引導其進行學業和職業規劃,根據職業興趣加強實踐鍛煉和創業教育,引導學生進行開放式學習,努力成為創新型職業人才。
對一般傳統型的學生,重點進行學業和職業的規劃及指導,實施靈活的課程指導式教學。此外,引導學生加強實踐訓練和素質提升,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培養素質過硬、技能突出的職業人才。
對教育困難型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和自尊,重點加強價值觀、人生觀教育,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加強自我管理,建立職業發展信念;對其進行較嚴格的課程輔導,促其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培養,努力成為合格的職業人才。
三、實施效果及改進對策
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一是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顯著提高,基本杜絕了違規違紀現象;二是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實施了明確的學業和職業發展規劃,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表現積極,新時代“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普遍養成,職業素養和實踐技能顯著提升;三是師生和諧,消除了以前存在的師生關系對抗問題,學生滿意度不斷提高。
同時存在著綜合素質考評不夠合理、激勵約束機制不夠健全,個別學生課堂學習、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不夠積極等問題。今后重點進行以下改進:一是強化新時代“工匠精神”職業價值觀教育,制定和實施涵蓋日常表現、課程學習、實踐創新、身心健康等綜合學業成績考評體系;二是進一步優化育人模式,加強個性職業能力培養,完善“以生為本”的激勵約束機制,實施扁平化管理和考核,強化責任意識,直接考核每個學生,嚴肅考評,獎優罰劣,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激勵所有學生自我管理,發揮潛力,成為社會需要的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任艷.“90后”大學生職業價值取向與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