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筱文
[摘 要]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大部分。所以發展我國新農村的教育事業,提高農民的教育水平對我國社會的建設、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全民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缺乏農村教育的實施政策,農村的成人教育在教育體系中一直都處于不太重要的地位。針對這種情況,相關的管理部門就要對農村的實際情況做具體分析,厘清農村教育政策的發展脈絡,引領農民在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中增長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素質。
[關 鍵 詞] 新農村;成人教育特性;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 G7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311-01
成人教育屬于我國教育的一種補充性教育,主要針對已經走入社會的各種各樣的人,并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對人們文化素質水平的需求,逐漸成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新農村建設與發展中,由于人們素質水平有限,導致新農村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弊端,所以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對新農村的人們進行正確引導,讓農民認識到接受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以確保能為我國農村社會經濟文明與政治文明都能做出相應的貢獻。本文主要闡述新農村成人教育的特性及其發展途徑。
一、新農村成人教育特性
(一)教育需求多樣性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由于人們的年齡、接受教育程度、知識結構的認知水平都不相同,所以導致人們對成人教育存在著多樣性的需求。對于農村中年輕的人來說,一部分的年輕人希望將成人教育作為過渡,最終進入高等教育院校學習,或者加入非農崗位中就業;而另一部分的年輕人則希望通過成人教育學習一些專業的知識技能,如制造業、安保業、家政業等。對于農村中的婦女來說,他們更希望能夠在成人教育學習中,提升自身在烹飪、育兒以及家政方面的知識技能。對于農村中的老人來說,他們大多都不需要專業技能的培訓,只對花卉、養生、保健等方面比較感興趣。對一直滯留在農村務農的人來說,他們對成人教育的需求則是希望能夠在自身所處的項目中對知識技能進行提升,包括瓜果、蔬菜等農作物與水產、家禽等。這樣一來,就使農村成人教育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涉及范圍也變得廣泛,充分展現了農村成人教育需求的多樣性。
(二)教學形式靈活性
新農村的成人教育涉及范圍廣泛,是面向所有農村成人的一種開放性的教育形式。所有就會導致接受成人教育的對象多種多樣,人們對成人教育的需求也有不同,所以最終導致教學形式的靈活性。因為只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也能使人們的學習地點與學習時間不會受到限制,真正有效發揮成人教育在新農村發展中的作用。
二、新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途徑
(一)加大新農村成人教育宣傳力度
要想更好地在新農村發揮成人教育的作用,就要在新農村中對成人教育的優勢與重要性大力進行宣傳,宣傳方式可以是海報、畫冊、網絡、報紙、講座等多種形式,以確保農民能夠形成正確的認知,了解成人教育在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投入學習中。首先相關的管理人員可以在新農村中向人們宣傳國家的基本政策方針,為人們講明國家在新農村建設的戰略中制定了哪些相關措施以及人們在參加成人教育學習中國家制定了哪些優惠政策,提高農民的學習熱情,自愿投身到成人教育培訓中,并有效樹立其終身學習的態度。
(二)建設新農村成人教育信息平臺
相對于城市建設來說,農村的發展滯后,信息流通也不夠通暢,導致新農村的農民無法對成人教育的相關信息與內容有足夠的認知。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在做好新農村成人教育宣傳工作的基礎上,為新農村的人們構建完整的信息教育平臺,以保證新農村的農業能夠實時掌握網絡平臺中發布的相關內容。不僅幫助農民打造一個成人教育相關知識集中宣傳的平臺,還為農民開拓了新的教育培訓途徑。另外,在教育信息平臺中設置相關的交流區,以保證農民在技能培訓與成人教育發展中能夠有效交流探討。
(三)增加新農村成人教育的師資隊伍
為了更好地發展新農村成人教育事業,相關的教育管理部門要加大成人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努力為農村的成人教育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與業務能力突出的教師。例如,可以在一些全日制的專科學校招募一些專業型教師,對農民某個方面的知識技能進行專題培訓,也可以對大量的民間企業進行篩選,選擇出具有帶代表性的、擁有優秀專家的企業,讓其通過講座的形式對新農村的農民進行教育培訓。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成人教育已經逐漸成為了時代的發展潮流,同時也是讓新農村的農民順應時代發展的有效途。所以相關的管理人員就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總結經驗,做出新農村成人教育在農村發展中的弊端,并通過不斷創新,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以確保新農村成人教育在農村建設中長久有效發展,并為我國的國民文化素質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夏冬雪.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濟陽縣農村成人教育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6.
[2]張燕.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成人教育發展對策[J].東方教育,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