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亮 陳潔
[摘 要] 對高職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進行了界定,并以此為培養目標進行探索,建立針對卓越人才培養對象和指導教師的管理、考核、激勵制度,從制度方面確保項目的有效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培訓項目、培養方式、考核機制,通過近六年的實踐,有效提高培養對象的專業能力、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促進電子信息專業建設,提升了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 鍵 詞] 精英教育;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專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086-02
一、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界定
高職院校是高等職業院校的簡稱,屬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范疇類型,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擔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使命,使學生具備必要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基礎,熟練掌握主干技術,側重實際應用。電子信息類專業為高職專科的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無線電技術、智能產品開發、嵌入式系統工程、電子信息技術與產品營銷、電子設備與運行管理等大部分專業。通常所說的卓越人才是指具有高素質、高水平和高能力的“三高型”人才,此類人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能夠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勤奮刻苦,富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適應性強,能夠在不同的環境和崗位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解決問題;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具有開闊的視野[1]。高職院校同樣需要將培養對象向較高知識、技能層次拓展,并在高知識起點和高素質群體基礎上,培養出行業企業所需要的技術應用型領軍人才。這類領軍人才能適應產業行業企業的需求,能創造性地運用專業知識從事技術開發、產品設計與制造、市場營銷、管理經營等工作。面對職業院校考生生源的現狀,在高職教育中同樣需要開展分層次的專業人才培養,根據專業基礎和興趣的不同分層次進行專業人才培養。
二、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應具備的特征
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就業特點是寬口徑,對基礎知識、基礎專業技能的要求較高,對電子信息類專業卓越人才則有更高的要求。
1.電子信息類專業卓越人才必須具備很強的專業基礎和高超的專業技能,深入理解電子信息專業基礎知識,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熟練掌握常用器件的型號、特性及典型應用電路的設計及制作;熟練掌握常用電子電器設備的安裝、調試及運行管理;具備較強的電路板焊接裝配能力、應用各類儀器設計對電路進行測量調試能力、應用電路功能分析能力;熟練應用CAD軟件設計電路及制作印制電路板;具備較強的編程能力及調試能力;具備電子產品設計、制作、調試的綜合能力。
2.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電子信息類專業卓越人才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對電子信息專業具有較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了解從事相關行業及崗位個人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具備較強的專業學習能力,能夠快速、高效地學習新的知識,關注電子信息專業的發展,主動了解新技術的應用,并能夠主動進行學習;具有一定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能夠客觀地對自我和他人進行評價,了解自己的特長;具有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承受一定的壓力,能夠自我調節并控制自我的情緒。
3.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應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積極思考,思維活躍,具有較為濃厚的專業學習興趣,善于思考,善于總結經驗和教訓,具有一定的發散性思維,樂于將本專業知識技術與生產、生活應用相結合,在技術應用方面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
三、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培養
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培養需要全體教學、管理部門協調合作,共同育人實現培養目標,在實施過程需要建立合理解決如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針對學生建立有效的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考核、激勵政策。在電子信息專業大眾培養的基礎上實施卓越人才培養,包括學生的選拔、考核、激勵等方面,建立完善可行的制度,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過程培養,以社團和工作室為載體管理學生。有效的選拔制度確保能夠選拔到基礎好、學習興趣濃厚的專業學生;有效的考核機制能夠使學生認真參與培養過程,積極主動學習,使部分學習意愿不強的學生退出培養過程,有效節約培養資源;設立良好的激勵政策,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參與培養的積極性,同時確保培養過程的可持續化運行。提供培訓場地、儀器設備、各類器件,每年根據培養需要提供充足的財政預算,確保能夠合理有效地使用培養經費。
2.建立指導教師管理、考核、獎勵制度。卓越人才培養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指導教師能夠有效管理、實施人才培養過程。社團指導教師、工作室指導教師每年必須完成一定的指導工作,考核合格后給予一定的工作量補貼,社團指導教師等同于班主任工作,優秀社團指導教師榮譽等同于優秀班主任榮譽,在職稱晉升和崗位級別評定中具有相同評定的效果,工作室指導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參與各類技能大賽、畢業設計獲獎、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同時也獎勵工作室教師,工作室教師優先擔任各類競賽的指導教師。在職稱晉升及教師崗級評定中給予工作室指導教師優惠政策,確保指導教師全身心投入管理與指導。
3.制定完善的培養訓練計劃,不斷完善培養過程。針對培養目標,結合各類大賽的特點,制定合理的培養計劃,分階段制定訓練項目;初級階段為社團培養訓練階段,高級階段為工作室培養階段。在培養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制定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學生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創新,不拘泥于專業和基礎,提高學生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綜合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培養不僅體現在專業能力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尤為重要。綜合能力對人才未來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培養過程注重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通過導師制方式對學生加強指導,建立長久的師徒關系。通過卓越人才培養過程使學生對專業具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同時也對自己有較為準確的評價。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細節,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提高抗壓能力,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行為習慣,合理安排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樂觀積極的工作態度。關心、愛護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在日常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能夠正確面對名利得失,修身立德,懂得感恩,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樂于奮斗、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提升學生的格局和眼界。
四、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效果與作用
通過近六年的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實施,參與培養的學生專業能力、綜合素質在不同程度上獲得了較大的提升,在校期間各項技能競賽中取得多項榮譽;畢業后在各自的崗位上獲得快速的晉升,在專業能力方面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主要從事的崗位包括產品設計開發、技術服務等相關崗位。就業單位對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工作態度、溝通交流能力等方面表現滿意。通過卓越人才培養的畢業生對學校的認可度較高,對學校具有較深的感情,關心學校的發展,畢業后仍然與指導教師保持聯系,并進行相關的業務合作,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實施,促進電子信息專業普通教學的改革,在卓越人才培養實施過程中,部分成熟的培訓項目應用在整個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形成多門專業課程的項目教學資源,建立整合多門專業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實驗室、項目化教學教材和資源庫,有效提高了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學效果。
通過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實施,充分應用實驗設備資源,學生參與教師的橫縱項課題,獲得實踐機會。部分教師在指導過程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上獲得了較大的提升,50%參與指導的教師職稱得到了晉升,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較多成果。
五、總結
通過在本校開展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取得了良好的培養效果。所培養的電子信息專業學生在專業能力、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等方面獲得較大的提高,獲得學生本人和用人單位的認可。同時該項目的實施有效促進電子信息專業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有效提高了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提升了參與項目實施的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暢.基于卓越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機制構建[J].學校管理,2015(11):230.
[2]張建榮,郭金妹,羅國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研究[J].職業,2018(19):35-37.
[3]陳又圣.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探討[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6(1):20-23.
[4]李瑛.普通高校本科卓越人才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J].教育教學論壇,2015(39):225-227.
[5]陳桂梅,龔方紅.高職院校卓越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優化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8(14):65-69.
[6]陳健巍.高職電子信息專業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9(22):193-194.
[7]白玲,王一定.高職院校借鑒“卓越計劃”的可行性研究[J].成人教育,2014,34(4):57-61.
[8]劉華,王可,馬倩,等.基于卓越計劃的高本銜接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職業時空,2016,12(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