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楚欣
[摘 要] 基于農村跨境電商發展對接精準扶貧意義的分析,對跨境電商對接精準扶貧的實施路徑進行探索,從農村跨境電商幫扶政策的制訂、搭建和完善農村跨境電商平臺、農村特色產品跨境電商產業鏈形成、農村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對跨境電商農村特色扶貧實施路徑展開研究,從而為跨境電商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 鍵 詞] 農村;跨境電商;精準扶貧;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 TP393.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132-02
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家在扶貧攻堅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后作出了重大戰略調整,提出了精準扶貧的發展要求。針對農村地區,國家通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尋求落后地區致富發展路徑,將農村跨境電商發展與精準扶貧對接,立足農村當地實際情況尋求精準扶貧工作的突破口,完成農村特色扶貧道路的探索,繼而為國家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扎實基礎。
一、農村跨境電商發展對接精準扶貧的意義
(一)促使扶貧精度得到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扶貧工作的成敗在于能否做到精準。精準扶貧要求在科學程序和標準指導下,結合時間、地域等因素對貧困片區、村落和農戶進行精準識別,然后結合區域實際情況采取分類指導、科學幫扶等措施,并制訂動態準入、退出機制實現對精準扶貧全過程的有效考核,確保各類扶貧資源能夠得到優化配置,達到快速和長效扶貧的目標[1]。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將農村特色產品遠銷海外,省去一切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針對農村地區,完成農產品電商品牌培育,加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則能結合地區資源優勢使農村地區脫貧路徑得到拓寬,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為精準扶貧工作的落實提供保障。因此發展跨境電商可以成為農村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徑。而加快跨境電商發展,可以結合農村地區實情采取“對癥下藥”的措施,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奠定扎實基礎,有助于促進農村地區扶貧精度的提高。
(二)加快貧困地區資源開發
地區的發展,還要依托于資源。而貧困地區資源尚未得到較好的開發,導致當地民眾生活水平無法得到提高。發展農村跨境電商,可以通過開展出口業務增加當地市場需求,促使地區民眾加快資源開發,從而拉動地區經濟的發展,促使貧困地區市場競爭力得到提高。針對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進行精準扶貧,資源開發為重要和有效的手段。結合地區資源優勢,發展地區特色產業,才能使地區找到產業出路,通過產業發展提高當地民眾收入水平,推動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實現精準扶貧工作與跨境電商發展對接,則能實現對農村地區現有資源的合理開發,并通過合理利用得到能夠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從而通過開展農產品出口貿易緩解地區貧困,使地區在發展中穩步脫貧。
(三)引入企業參與精準扶貧
在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資金問題一直是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發展農村跨境電商,則能通過吸引更多電商、物流和金融企業到農村地區投資,所以能夠為改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助力。通過發展農村跨境電商,能夠使貿易在空間上的限制得到突破,加強對農村優勢資源的挖掘,加強農產特色產品輸出,完成跨境電商產業鏈的打造,為農村貧困人口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由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引導企業將資金投入扶貧項目中,則能實現精準扶貧。此外,在發展農村跨境電商的過程中,企業也將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當地貿易市場的發展,使地區商品積壓等問題得到解決,促使地區脫貧現狀得到改善。在此基礎上,地區將會吸入更多的資金,激勵更多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繼而有效推動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農村跨境電商發展對接精準扶貧的實施路徑
實現農村跨境電商發展與精準扶貧的對接,能夠推動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為精準扶貧工作的落實提供保障。而在實踐工作中,想要發展農村跨境電商和實現精準扶貧,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還應加強對農村跨境電商發展對接精準扶貧的實施路徑探索,從幫扶政策制訂、特色產業發展、地區金融改革等多個方面采取措施,繼而全方位解決農村地區的貿易發展和精準扶貧問題。
(一)制訂農村跨境電商幫扶政策
針對地區的貧困村,政府還應制訂相應的幫扶政策,以便吸引更多外貿企業到地方開展出口業務,推動農村跨境電商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地方政府還應爭取對地方發展外貿有利的政策,如積極投身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工作,推進地方跨境電商和扶貧工作的同時開展。采取該種措施,則能為地方獲得更多發展對外貿易的機會,達到改善農村地區對外貿易環境的目的,從而吸引更多企業投資。針對到農村地區投資的企業,還應出臺系列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將出口業務與地區脫貧工作結合在一起,為地方民眾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地方居民收入。政府在確立扶貧項目時,也應結合農村跨境電商發展需求做好扶貧人口分類[2]。針對為扶貧人口提供就業崗位的企業,則要在稅收等方面采取優惠措施,鼓勵企業積極投入跨境電商扶貧項目中,發揮優勢推動農村跨境電商的發展,帶領農村貧困人口致富脫貧。
(二)發展農村特色外貿產業
地區的貧困村較多,想要通過發展跨境電商獲得脫貧增收的持續動力,還要加快特色外貿產業的發展。而特色產業的發展需要遵循“宜農則農”“宜工則工”等原則,對地方產業發展優勢進行充分利用。目前在地區,許多農村的養殖業、種植業等產業都取得了快速發展,可以作為地區特色主導產業。而在加強主導產業培育的同時,也應當加強附屬產業的發展,以便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使地區獲得特色產業國際市場影響力,借助國內外通道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采取該種措施,則能使農村跨境電商產業鏈條逐步形成,完成穩定購銷關系的建立,促使貧困人口能夠順利脫貧。在實際工作中,還應引進跨境電商商品加工項目,在政府牽引下加強加工企業與跨境電商合作社的合作,實現跨境商品的落地加工生產,實現采購—加工生產—銷售的完善產業鏈條,促使農村形成特色加工產業。為此,針對在貧困村加工跨境電商出口商品的企業,還應采取增值稅抵扣政策。同時,還應加快地區特色產業園區的建設,完成更多就業崗位的創造,使農村脫貧致富產業基礎得以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