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嵐
[摘 要] 職業院校的課程體系中,高等數學是理工科類專業的必修課之一。由于諸如學生自身素質以及來源參差不齊、學習興趣不高等原因,使教師制訂的教學計劃難以執行、教學策略難以實施。指出職業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根源上分析,結合實際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 鍵 詞] 高等數學;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150-02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必須樹立人才觀和教育發展觀。(1)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努力培養出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2)貫徹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強化通識課和專業課教學,將教學與實訓相融合,滿足學生就業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作為通識課的高等數學,通過教學要達到兩個教學目標,既要為專業課程提供理論支撐和運算技能,又要為學生的自我發展和終身學習培養數學素養和運算能力。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卻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教學目標實現困難,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困難。學生修課結束還覺得學習高等數學沒有用處。這種思想傳遞給學弟學妹,導致高數教學課堂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執行差,懈怠情緒蔓延。要扭轉這種局面,首先要認識高等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院校高等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標準與學情
在全日制高等院校,作為通識課的高等數學課程標準,是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反復修改,基本趨于成熟,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而職業教育發展時間短,有的學校是中等職業學校升格為職業院校,作為開課時間不長的高等數學,制訂課程標準是借鑒高等院校的課標,在此基礎上加以修改和完善。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幾種情況:(1)目標太高;(2)教學內容太多太全;(3)課時數被縮減;(4)沒有突出職業教育特點;(5)專業針對性差,課標形同虛設。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院校的學源發生了變化。(1)參加高考高職批次錄取的文理兼收的學生;(2)高職學院自主招生的三校生;(3)高職分類考試的學生。生源來源渠道不同,文理兼收,三校生數量不斷增加;學生來源地區不同,文理科所學內容不同,諸如此類的原因致使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時數學素養參差不齊;加之中職與高職、普高與高職、職中和高職在人才培養方面銜接問題凸現,給第一學期開課的高等數學教學造成很大的困難。
(二)學生的學業期望與自身的學習能力
進入高職院校,學生對未來的發展有美好的愿望,以期在高職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有良好的就業前景。然而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弱,數學素養較低以及高等數學課程難學,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困難。
(三)高等數學的理論體系與后續課程
在高職院校教學中高等數學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函數、極限、連續、極限的運算、導數的應用、微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中值定理應用、不定積分、定積分、定積分的應用等,具有嚴密的邏輯、高度抽象、應用廣泛的特點。而有些專業設置了后續的課程,例如線性代數或概率與數理統計,屬于專業基礎課,需要方程和無限積分的知識和概念,而因為課時數少的問題,沒有時間講,或者講了只能是一帶而過,使學生覺得與后續的學習沒有知識關聯。
(四)通識課屬性與專業課
高等數學是通識課,是服務于專業課的,為之后學習專業課知識打下理論基礎,培養一定的計算能力。但在教學中,高等數學教學針對性差,無側重點,依照高數的理論體系將所涉及的內容全部講完,到專業課用到高數知識時,學生表現出概念不清、計算混亂,講授專業課的教師不得不再重新講授用到的高數知識,高數課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浪費時間和教學資源。
有些高職院校根據專業選擇模塊教學的改革嘗試,將數學實驗嵌入教學,但并未深度融入高數的教育教學當中,是被動嵌入,增加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二、對策
(一)選取和組織教學內容
職業教育對通識課的要求是“夠用”,怎么把握夠用原則,要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必拘泥于高等數學的知識體系,要有取舍。糾正通識課教師追求系統性、全面性、邏輯性等完美主義。編寫新的教材時,高職數學教師應了解高中新課程改革中課程內容與結構的變化,在修訂或改革創新教材時,在內容上與高中、中職等階段的教育銜接起來,以免造成教學內容的重復與斷層的問題出現。
首先,優化內容。傳統的微積分教材,基本按函數、極限、連續、導數、微分、不定積分、定積分、定積分的應用這樣的順序來安排教材,教師講時可以進行優化,例如可以將導數的概念歸于極限的模塊,將不定積分和定積分歸于積分模塊。
其次,根據學情適當刪減教材內容,降低難度。例如函數的概念,這個概念初中是學過的,從變量的角度詮釋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三要素之間的關系,高等數學的函數概念是從集合的角度去定義的。鑒于學生已經熟悉了初中講過的函數的概念,在高數課上就可以延用初中的概念,交代這兩個概念的異同,強調概念實質是相同的,只不過從兩個角度去詮釋。函數是高等數學的第一章,學生剛開始學習,有熟悉的概念,學生不會一開始學習就情緒緊張,緩解心理壓力,使高數講授有個良好的開端。在講求極限時,提前告知學生求極限的類型和方法,將函數的連續性提前講授,從有定義型和待定型兩個類型,將數列和函數求極限一起講授,達到會做題的效果,從而有效降低了難度。
(二)根據專業特點制訂教學計劃
高等數學教學計劃的制訂應因地制宜,根據專業需要,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師首先了解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了解專業主干課程,并了解哪些課程涉及數學及高等數學,并知曉涉及的屬于數學哪部分知識,專業課需要怎樣處理涉及數學及高等數學知識。高數教師深入專業課的課堂隨堂聽課,了解專業課的知識結構、知識體系,內容編排,講授的策略和方法,與專業課教師進行教研活動,探討根據專業的模塊教學。將高數有機融入專業課教學,制訂高等數學的教學計劃,做到有的放矢。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新生入學前數學整體水平較低,從心理上排斥數學課的學習,畏懼數學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將“無趣”的數學講得讓學生學起來不困難,應把握適度講解,真正將教學目的落到實處,努力做到讓學生了解概念,理解定理,會計算,掌握應用。淡化概念的講述,將艱澀難懂的純數學語言翻譯成學生易懂的生活化“口語”。
利用數學軟件Matlab的圖形輸出功能,讓學生切身感受“看得見”的高數,繪制出準確的復雜抽象的函數圖形,將函數的單調性、凹凸性、極值點、拐點等性質變得一目了然,將高數中比較重要的導數應用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展示極限動態變化,直觀地將“極限”涵義充分表達;對定積分的概念,難理解的是由近似至精確的極限過程,Matlalb將過程用可視的方法展現出來,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推廣泛在學習模式
泛在學習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持續保持興趣。這種模式通過智能移動終端觸屏手機、PAD進行的學習活動,將教師、家長頭痛的手機變“害”為寶,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泛在學習”是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給學習者的一種非正式學習方式。將高等數學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結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實現即時、按需、適量的目標,可提供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機會,并與興趣進行無縫融合。
現在應用比較廣泛的是兩個平臺“藍墨云班”和“班級優化大師”,這兩個教學輔助軟件可以幫助教師將學生課上、課下有效地管理起來,做到課上組織教學,督促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與教師互動交流;課下認真做作業,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課上、課下一起抓,既可以控制頭痛的手機問題,又能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五)改變考核方式
高數是學生學習較為困難的一門學科,考試成績低,掛科率較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差,課堂到課率低,缺勤人數多。傳統的考試及評價方式已不能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要想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順利完成學業,考試方式及課程評價方式需要作相應改變,可將期末考試“一考定乾坤”做一改變,成績的權重做一調整,多種考查方式并用。加大課堂提問、作業、平時測驗、小組協作的比重;將原來的筆試改為筆試和機試相結合;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可以采取學生只要解答正確,不限定解題方式等。
(六)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從學生長遠發展目標來講,提升信息素養,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才是最終目的。信息素養是綜合素養,高職院校要重視信息素養教育,培養思辨意識、質疑能力,將碎片化的信息能串聯起來變成有用的信息,需要高職的各科教師包括講授高數的教師一起努力。提升高職學生的信息素養,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幫助學生達成人生目標。從國家層面上講,要重視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高高職生的整體素質,增強國家軟實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信息素養教育推進,設立信息技術課程,以課堂授課的方式進行信息素養教育,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如:多媒體課堂教學。培訓講座和在線網絡教育是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補充,例如微課、慕課等網上在線教學。
高等數學作為通識課也是一門必修課,不僅服務于專業課,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嚴謹的思維方式、嚴格的推理習慣及應用數學的能力,學好高等數學對學生的后期發展以及終生學習都有益處。
參考文獻:
[1]劉富逵,劉關伶.關于泛在學習研究的思考[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2):5-7.
[2]羅文華,唐芬芬.大學生閱讀素養、媒介素養及信息素養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10):80-81.
[3]韓麗風.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6):119-120.
[4]胡冰,李艷芳.matlab軟件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9):21-22.